往何處去?
高溫多雨的6月,一個月之前還稍顯陌生的兩個名詞“斯諾登”和“錢荒”以驚人的躥升速度,試與“神十上天”比拼熱度。
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泄密者”斯諾登在短暫停留香港地區(qū)后,未如期登上前往俄羅斯的飛機,轉而向厄瓜多爾申請避難。
約有60余個國家不曾與美國簽署相關引渡條約,因此斯諾登最終將去往何處,仍未有定數(shù)。
就像以往任何一宗“門”一樣,“棱鏡門”這出大戲也總有落幕的時候。重點遠非在于斯諾登的落腳之處,而在于“棱鏡”究竟折射了什么?數(shù)字時代,個人隱私與情報搜集之間應該如何權衡?這一切又該如何監(jiān)管?由誰話事?
橫空曝光的“棱鏡門”無疑給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系增添了新的壓力。然而,外交齟齬之余,在經濟政策上,中美兩國卻巧合地同時迎來了轉折點。
中國央行在長時間的“沉寂”之后終于出手,銀行間市場上演一出“完美風暴”,隔夜拆借利率大幅波動。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再加上債市“九級地震”、A股創(chuàng)下46個月以來的單日最大跌幅,金融恐慌由此而生。
美國方面,美聯(lián)儲對經濟前景預期樂觀,暗示低利率水平可能即將結束。雖然是“僅當經濟信息顯示出增長足夠強勁、可以持續(xù)”的時候,但不斷釋放的削減QE3信號,無疑加劇了市場對中國流動性緊張局面的擔憂。
短期內,全球兩大經濟體的聯(lián)動效應勢必會讓本已高企的風險再度上行,造成市場的波動。只是,在經過一個夏天的高溫發(fā)酵之后,當風險再度漸漸被隱沒,市場又將往何處去?是否又能期待一個更為均衡的全球經濟?
與不知往何處去的全球經濟相反,隱形富豪張峻所掌控的生命人壽及其一手打造的“張峻系”則是不知從何而來。有望成為保險業(yè)第二家中國平安的生命人壽資產規(guī)模已破千億元,通過代理人代持的方式,張峻控制的股權至少達到67.25%。而在境內外資本市場,張峻明里暗里入股的上市公司,更是多達11家。張峻究竟如何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