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琪
我很討厭剩女這個詞。曾一再的在書里面講,這是個社會性的歧視,用這個名號來壓迫許多謹慎的姑娘,讓她們降低要求,去滿足社會要求她們成婚的需要。
說白了,大家都是那個年齡結婚的,你過了年齡就一定要放低要求。這就是社會潛性的壓迫。
我認識的一個姑娘,條件其實是蠻不錯的,只不過是因為宅,所以二十七八歲也沒有嫁人也沒男朋友。
周圍人都催得要命,天天催這姑娘去相親,倒也是相了幾個,但都條件很差。我之前就說過,到30歲不結婚還要出來相親的男人,要么極品的好,要么極品的差。
那這姑娘已經(jīng)到這年紀都沒結婚了,自然想要找個好點的,對于條件一般的看不上眼很正常。
但幾番相親下來,周圍的人就都不高興了,覺得她眼光太高,都這歲數(shù)了,當然是隨便撈一個男人就結婚啊。
姑娘原本是很堅定的,非要等到自己想要的人來,可是架不住身邊人每日的嘮叨,每日的催促。這父母逼婚起來是要命的,也在潛移默化里影響著你。
久而久之,姑娘就開始動搖了,于是真的一步步的放低了自己的要求,先是不在乎年齡,然后不在乎工作,然后不在乎婚史,最后也不在乎身高長相。
沒過多久,這姑娘就發(fā)現(xiàn),自己對男人連一點要求都沒有了。她很快就在相親的時候找了個離過婚的男人,條件不如她,學識不如她,唯一的好處就是人家愿意立刻結婚。
等到婚后,姑娘才發(fā)現(xiàn)這日子沒法過下去。因為她和老公之間的差別,不是在物質上,也不是在長相上,而是在對生活的態(tài)度上。
這姑娘以前的生活品質很高,而她老公卻很土。她說的話,老公全家人都不太聽得懂不太能理解。甚至連想要去旅游,人家都覺得是浪費錢。這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混到了一個屋檐下,而最終帶來的,自然是各種痛苦。
這個姑娘熬了二十多年,等到了快要30歲,最后等來的卻是這樣的一個結果,劃算嗎?當然是不劃算的。
所以說,做人很多事情都可以去聽別人的意見,但結婚這個事情一定要聽自己的,千萬別人家逼你一下,你就立刻妥協(xié)。
而更重要的是,不要和不懂你的人在一起,因為智商差是這世上最難彌補的距離。
所以說,與其被爛人挑毛病,還不如慢慢等懂你的人出現(xiàn)吧。
等待有時候是徒勞的,但等待在更多時候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