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唯德唯賢,能服于人。
——劉備《敕后主辭》。
評: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邵雍《戒子孫文》。
評:教育的精力應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勤學行,守基業(yè),修閨庭,尚閑素。如此,足無憂患。
——(南朝.齊)蕭嶷《戒子》。
奉先思孝,處下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
——李世民《帝范》。
評:一個“孝”字,一個“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覺有愧于父母養(yǎng)育之恩,得之太多,報之太少;不恭于上級大多而不覺,故常使小頭頭們不喜歡,此多源于自我感覺良好,有自負病。
沉默緩畏,遇物和而有容,語言舉止務(wù)淹雅凝重,喜怒不形于色,然后可以為佳士。
——(北宋)梁燾《家庭談訓》。
評:對穩(wěn)重的人人們?nèi)菀桩a(chǎn)生信任感,我以前有點嬉笑無度,今后要注意這一點,要想著說話,不要搶著說話,要舉止安詳大方,要內(nèi)心純正專一淡泊。要怕人說聰明、腦子好,不要怕人說蠢、笨、呆、癡、傻。
才不宜露,勢不宜恃,享不宜過。能含蓄退遜,留有余不盡,自有無限受用。
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無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
看圣賢千言萬語,無非教人做個好人,人謂做好人難,余謂極易。不做不好人,便是好人。
童子涉世未深,良心未喪。常存此心,便是作圣之本。
余平生不肯說謊,卻免卻許多照顧前后。
評:一句話道出了不說謊的好處,這也是使自己身心少受累、活的輕松的重要一條。
無哲不愚。
評:愚是外在的表現(xiàn),愚是形似簡單實質(zhì)大徹大悟掌握了事物基本規(guī)律的的表現(xiàn)。
阿諛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zhí)不阿,是為中道。
——(明)姚舜牧《藥言》。
人家不論大小,總看此身起。此身正,貧賤也成個人家,富貴也成個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所以修身為急,教子孫為最重,然未有不能修身能教子孫者也。
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山水花竹,無恒主人,得閑即為主人。
養(yǎng)身莫善于寡欲。
——《孟子》。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防家兩字,曰盜與奸。亡家兩字,曰淫與暴?!?/p>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chǎn)業(yè)不患貧,而患喜張;門戶不患衰,而患無志;交游不患寡,而患從邪。
——(明)呂坤《孝睦房訓辭》。
凡家不可太貧,太貧則難立;亦不可太富,太富則易淫……可以養(yǎng)生送死守家法長子孫而已。
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只內(nèi)外勤謹,守禮畏法,尚謙和,重廉恥,是好人家……
——(清)張履復《訓子語》。
女訓云:家之和不和,皆系婦人賢否。何謂賢?事舅姑以孝順,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溫和,接子孫以慈愛,如此之類是已。何謂不賢,淫狎妒忌,恃強凌弱,搖鼓是非,縱意徇私,如此之類是已。天道甚近,福善禍淫,為婦人者,不可不畏。
夫家所以齊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婦曰順……
——(清)孫奇逢《孝友堂家規(guī)》。
天地鬼神之道,皆惡滿盈。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司馬光《訓儉示康》。
一日之計在于寅,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于勤。起家的人,未有不始于勤而后漸漸流于荒惰,可惜也。
家處窮約時,當念守分二字;家處富盛時,當念惜福二字。
評:“惜福”就是要憶苦思甜。
難得者兄弟,易得者財產(chǎn)。
——(清)張履祥《訓子語》。
秀才不入社,做官不入黨,便有一半身分。
鳥必擇木而棲,附托匪人者,必有危身之禍。
語云:“身貴于物?!奔臣碁槔?,汲汲為名,俱非尊生之術(shù)。
——(明)吳麟徵《家誡要言》。
貧人弗說大話,婦人弗說漢話,愚人弗說乖話,薄福人弗說滿話,職業(yè)人弗說閑話。
——(明)溫璜述《溫氏母訓》。
做好男子,須經(jīng)磨練,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千古不易之理也。
——(清)孫奇逢《孝友堂家訓》
人生適意之事有三,曰貴,曰富,曰多子孫。然是三者,善處之則為福,不善處之則足為累。
——(清)張英《聰訓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