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龍森
【摘 要】農(nóng)村住宿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嚴重困擾著學校和家庭,面對父母外出打工,監(jiān)護人大多數(shù)是爺爺奶奶的留守孩子,我們怎樣去矯正他們的心理,塑造的靈魂,住宿生作為特殊的教育群體,其心理健康教育理應當備受重視,住校生的管理上,應有嚴格管理教育制度,抓住教育基點,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校教育教學氛圍,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用智慧去啟迪,才能真正走近住校生,靠近他們,直至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讓老師成為學生心靈的締造者。
【關鍵詞】住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我校是住宿制學校,住宿生的管理關系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學校除了要在宿舍管理、生活保障方面滿足學生們的需求外,對住宿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十分的重視,加強住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住宿生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是學校寄宿管理的重要舉措。當然,隨著寄宿學生的增加,學校日常管理更加嚴格,而學生大都父母外出務工而把子女寄宿到學校,過早的離開家庭獨自生活,對學校集體生活的不適應,給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帶來嚴重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生活、生理和人際關系方面,因此而存在著很多心理困擾,就這些主要原因和存在的問題試作淺析與探究。
一、住校生心理的困擾主要因素
1.社會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是學生心理缺陷的重要原因
當今的社會,由于市場經(jīng)濟價值的影響和沖擊,部分經(jīng)營者利欲熏心,在我校周邊的游戲室和網(wǎng)吧應運而生,誘惑人的游戲影響著校內(nèi)的住校生,本來是學習、思想品德等各方面原來都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沒有父母的直接監(jiān)督,大多是隔代教育,主要是爺爺奶奶的監(jiān)管,雖然在學校有老師的管教,但在不知不覺的誘惑中,逐漸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導致思想渙散、學習紀律松懈。開始以生病為由請假回家,有的甚至是晚自習下課后,在息燈號響起大家都休息時,趁老師的不注意,翻越學校圍墻到街上閑逛,上網(wǎng)吧、游戲廳,這些學生的心理扭曲,思想消極,給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帶來不良的影響。
2.學校對住校生的管理,缺乏及時的關心和教育
學校的住宿生,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長年在外務工,這些學生缺乏父母的愛,作為管理教育學生的學校,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理應全面承擔起對學生教育與管理的義務。但因學校師資力量薄弱,宿舍管理員只能向外招聘,兩百多名住校生由一名管理員管理,生活老師也由宿舍管理員兼任。這給學校的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住校生的教育和管理主要是由班主任負責管理,班主任除了教學工作之外,還要管理留守學生的生少于,工作負擔極其繁重,除了教學之外,對于留守兒童特別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要不能面面俱到,由于缺乏及時的關心和教育,使部分學生的心理出現(xiàn)缺痕,思想變得怪異的重要原因。
3.缺乏家庭親情教育,是學生心理失衡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主要原因所在,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誨。父母是孩子愛的港灣。而對于我校留守學校的學生來說,對父母的那份真摯的愛,只能深藏于內(nèi)心,有的學生只有在寢室里悄悄的哭泣,來發(fā)泄自己孤獨的情感。父母外出打工,對孩子的關心不夠,我班的學生的父母,與子女通話交流溝通的時間少之又少,父母在的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不斷淡化;留守兒童沒有時間和機會,向自己的父母表白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真實情感,以及自己內(nèi)心的思想糾結,父母親缺乏對子女的那份親情關愛,因而產(chǎn)生了父母與子女在溝通上的心理代溝和隔閡,他們在及時需要父母的關心和幫助時而得不到,在自己煩惱、憂愁或悲傷時,沒有父母的心靈好的撫慰,所以留守兒童因缺乏親情而產(chǎn)生更多的失落情緒和心理失衡,這些都是留守學生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住校生心理的心理矯正策略
1.營造良好的學校社區(qū)環(huán)境,提高住校生的心理自制力
良好的學校周邊環(huán)境,需要全社會的力量來協(xié)調管理和治理。文化環(huán)境的優(yōu)劣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未成年的學生,對于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文化缺乏是非辨別力與抵抗力。因此整頓、清理學校周圍的文化環(huán)境污染,依法取締不健康的黑網(wǎng)吧、游戲廳,要依靠政府行為和社會的力量來解決,在學校要開展健康向上和豐富多彩文化娛樂活動,優(yōu)化學校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讓進留守兒童在校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立家長委員會、組織和動員有愛心、有能力的人們擔負起為外出打工者教育子女的責任,提供家庭式的寄宿制管理,如代理媽媽、代理爸爸等幫助解決學校留守學生所面臨的具體的現(xiàn)實問題。
2.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促進住校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搞好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學習與生活的教育,因為留守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比較關鍵的時期,他們的心理不能及時得到父母的關愛和呵護,心理和生理健康容易產(chǎn)生變異,作為老師要把學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主動親近他們,關心他們,多與他們交流和溝通,在他們需要幫助時,給予適當?shù)木窆膭詈臀镔|資助。在學生和生活上做學生的貼心人,教會學生要有一顆向上之心,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過人生的關鍵時期,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班主任、任課教師要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及時向監(jiān)管人了解留守兒童的思想表現(xiàn),作好心理健康記錄,出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引導學生健康快樂的向上發(fā)展。
3.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校環(huán)境,加強家校管理教育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讓家長更多地了解和認識學校,理解和支持學校,通過家校聯(lián)系,讓學校老師更好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出現(xiàn)問題,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教育防范措施,更好地對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因此,老師首先要做學生的真誠的聆聽者。聆聽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喜怒哀樂,聆聽孩子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將對孩子們的那份愛和期待滲透到自己的心中,做一名真誠的慰問者和關心者。老師的一句暖人的話語,一個溫馨的舉動,都會給孩子們一個溫暖的家的感受。為了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與聯(lián)系,搞好學生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讓家長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軌道上來,更深入的了解學校、了解老師、了解孩子,有效地搭起學校與家長互相溝通的橋梁,成立家長開放日,召開全體住校生家長會。家校合作,管理好住校生,促使住校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共同管理和教育好學生。
總之,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的住宿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找到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探尋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只要通過努力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一定會普遍得到提高。同時,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確認識,并具有運用心理和教育理論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不斷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住校生的管理上,嚴格管理教育制度,抓住教育基點,各級開展課外活動,關注管理過程來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校教育教學氛圍,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用智慧去啟迪,才能真正走近住校生,靠近他們,直至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讓自己成為學生心靈的締造者。
參考文獻:
[1]劉宣文.《心理健康標準與學校心理輔導》,1999(3)
[2]閻江濤.《小學教育心理學教程》.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
[3]李紅.《教育心理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