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新
有個通俗的說法,傳統(tǒng)文化不是學的,而是做的。文化與知識的異同有很多,其中之一的差別在于,知識可以傳播,文化需要體悟,作為儒家經(jīng)典文化奇葩的陽明心學,更是在做與體悟方面有精深的洞見。
陽明先生說,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心學修煉有兩個基本路徑,一是靜的功夫,需要時時反躬自省保持靜心狀態(tài);一是動的功夫,需要在事事物物上踐行良知,事上磨煉。與佛道相對照,心學和佛道一樣追求靜的功夫之外,更加強調事上修行,事上磨煉,這也體現(xiàn)了儒家追求內圣而外王的入世、擔當思想。
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老夫子,就是事上磨煉的典范。為求儒學傳播,帶弟子周游列國14年,“惶惶如喪家之犬”,雖“厄于陳、蔡,從者七日不食”然“吾志不改”?!疤鞂⒔荡笕斡谒谷艘玻叵瓤嗥湫闹?,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4年的心智磨礪過程,是孔子及其弟子事上磨煉事上修行的“西天取經(jīng)路”,經(jīng)歷了重重艱難險阻的磨礪,儒學才成為了儒學,孔子才成為了孔子。
陽明先生的一生也是事上磨煉的典范。自龍場開悟之后,他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在政治、軍事、學問、教育等多個領域勤奮耕耘,取得碩果累累;不僅如此,他還要時時刻刻與抨擊、陷害他的邪惡勢力做斗爭,與內心深處的心魔做斗爭。在事上磨煉建功立業(yè)講學布道的過程中,讓人皆圣賢成為現(xiàn)實可能,開創(chuàng)了一代心學也成就了一代儒學大師。
近代的兩萬五千里長征也是事上磨煉的典范?!笆€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不僅是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也是一場重要的靈魂修行之旅。
有家著名企業(yè)的優(yōu)秀員工講過這樣一段話,我們作為懂一點專業(yè)知識的服務者,就是在自己的專業(yè)領域盡量多幫客戶一點,讓客戶少走點彎路,讓客戶多節(jié)省點時間。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把努力多為客戶服務一點,修煉成了日常工作習慣,為企業(yè)和自己贏得了口碑信譽和良性回報。
面對艱難險阻,一般人的態(tài)度是畏懼,是膽怯,是逃避,但是在“點亮心燈”的人看來,困難恰恰是磨礪靈魂、恪守良知的絕好時機,面對困境,此時正是修行時,面對困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點亮心燈”的人具有哪些特征呢?他們首先具有充滿社會大義、知天命的樸素使命感,認為這是應該做的,義字當頭而非利字當頭;他們具有立足當下,從實現(xiàn)小目標到實現(xiàn)大目標的堅韌和持之以恒;他們善于挑戰(zhàn)新事物,每一個新的挑戰(zhàn)都是成就自己的機會,在戰(zhàn)勝一個一個挑戰(zhàn)的過程里,不自覺間實現(xiàn)了個人靈魂的升華;他們有樸素的利他之心,既熱心關心自己的團隊,引領他們繼續(xù)前進,也關心自己服務的客戶,發(fā)自真心的為他人服務。
心學促成了儒家文化的方法論落地,銜接了內圣與外王,把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融為了一體,把改造外部世界從內心世界入手的切入點明確了出來。心學的神奇功效吸引了很多人崇敬,很多人問學習心學有無捷徑?我想這個捷徑是不存在的,心學修煉要靠身體力行,沒有十年八年事上磨煉的功夫很難修成正果。心學是包含知識的文化,知識需要傳播,文化需要體悟,需要事上磨煉。
修行的過程其實是與心魔斗爭的過程,所謂九九八十一難西天取經(jīng)路上的妖魔鬼怪,其實是修行者心魔的外在映射,只有逢妖亮劍,戰(zhàn)勝一個又一個擋路石,就是不斷地戰(zhàn)勝自己的忤性卑性貪性妄性懦性,不斷地經(jīng)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不斷地超越艱難困阻的挑戰(zhàn),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靈魂。
心學是一門功夫,真功夫一定來自真刀實槍的事上磨煉,不是壁上觀,不是坐而論道。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