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岳君
摘 要: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學科整合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也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開辟了新的途徑。借助于多媒體CAI,學生能夠清晰直觀的觀察化學反應過程,探析化學實驗原理;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課堂的廣泛應用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當前,基礎教育改革正面臨攻堅階段。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一線教師、教育學者共同思考的課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優(yōu)勢愈發(fā)凸顯,特別是化學學科,借助于信息技術不僅能夠有效的營造教學氛圍,而且對于學生探究化學原理,了解化學反應過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力工具。
一、激情引趣,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志向?!币虼耍ぐl(fā)學生學習興趣,誘發(fā)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術的運用,能使許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規(guī)律,復雜的化學反應環(huán)境由靜態(tài)變動態(tài),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不僅能大大增強表現力而且易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有著極高的價值,從而促使學生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入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例如:在講《元素周期表》時,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查找關于元素周期表被人類發(fā)現的故事,然后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將搜索到的故事進行交流,并且互相補充,這樣同學們不知不覺的就已經學習了元素同期表的一些規(guī)律,因為故事中會提及門捷列夫是根據何種規(guī)律發(fā)現并組織成元素周期表的,還會提及到其他科學家關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規(guī)律的補充。這樣,既創(chuàng)造了一個很好的主體性課堂的氛圍與開端,又讓學生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因為書中所講的一些規(guī)律已經被他們在搜索故事的過程中發(fā)現并理解,能給他們一種收獲感。
二、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學生化學探究思維能力
《普通高中化學學科標準》指出,“教師要借助多種教學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為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開辟了新的途徑。對宏觀和微觀中人們平時無法觀察的化學現象,以及難以觀察的微觀世界運動,通過多媒體CAI更能顯示出巨大的作用,為化學概念和化學規(guī)律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認識基礎,克服以往教學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實驗的弊病,讓學生在已學過內容的基礎上去找內在聯系,使學生主動提取舊知、探究新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提交一份“生活中的化學知識”的小短文。在課堂上展示利用網絡搜集到的豐富多彩的化學知識,吸引了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化學的興趣。課后,在教師的指導下,一些學生利用網絡技術獲取信息,主動地將學習視野從書本拓展到網絡,搜集到了關于“工業(yè)酒精對人體有害”、“各種水果為什么具有不同的香味”、“細菌、病毒是蛋白質和如何殺菌消毒”等許多和生活相關的化學小知識,既擴充了知識面,又培養(yǎng)了自己主動學習、探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優(yōu)化教學,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采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變抽象為具體,將微觀過程加以宏觀模擬,把宏觀場景作微觀處理,還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tài)圖像,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難點,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又能伴隨著圖象的變化、動聽的音樂,誘發(fā)愉快的學習情緒。
例如,在苯分子的教學時,就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苯分子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并進行360o旋轉,學生們很快就了解了其結構特點,并在隨后的練習里面很快地,準確地完成了任務。可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省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如,高二有機化學中羧酸和醇的酯化反應原理,可利用多媒體模擬這一反應歷程中羧酸提供羥基而醇提供氫。在做“銅―鋅原電池”演示實驗的同時,通過動畫模擬能使學生形象地看到電子運動方向、兩極電子得失的特點及實驗現象。這樣,既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物質的結構,理解化學變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梢姡枚嗝襟w技術、二維和三維動畫軟件,模擬物質結構、化學反應過程等,隨教學過程而進行同步控制。不僅增大了知識的密度,加快了教學的節(jié)奏,而且化解了教學難點,提高了課堂效益。
總之,通過對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有助于教師對信息技術認識的提高,信息技術具有引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加教學密度、加大教學信息量、短時高效等方面的優(yōu)越性,有助于促使教師更好地精編教案,精選素材;有助于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理論素養(yǎng)和具體操作能力,也進一步促進觀念的轉變。隨著現代化素質教育的提出,多媒體技術和Internet應用的日益普及,已經強烈地沖擊著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是實施現代化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是實施現代化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huán),教師的教學方法就必須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高曉藝 信息技術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的實踐與反思《大江周刊:論壇》2012年 第1期.
[2]甄玲玲 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年 第1期.
[3]李霞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化學實驗中的應用《學苑教育》2012年 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