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琳
摘 要: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使得我國獨生子女數量越來越多,特別是城市獨生子女數量更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這一龐大的人口群體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如何教育好這一數量龐大的人口群體,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家庭作為人生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針對獨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提出了獨生子女家庭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通過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了解決這一現狀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1-0244-02
一、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現狀
(一)不當的家庭教育內容出現的問題
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育”,影響了孩子的健全發(fā)展。在一些家長的觀念中,智育就等于全面發(fā)展教育,只注重對孩子智育的培養(yǎng),從而忽視了其他各育的發(fā)展[1]。
只注重孩子的“智育”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問題如學習興趣的減退、創(chuàng)新能力的喪失等。據筆者的了解以及筆者在與家長聊天中,發(fā)現現在很多孩子都出現了厭學的現象,有的甚至在小學階段就開始討厭上學,逃學、逃課更成了一些孩子的家常便飯。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承認,現在的家長以及老師并沒有過多關注對孩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種環(huán)境的熏陶下,很多孩子也是只學會了“死讀書”、“讀死書”,不得不承認這也是只注重對孩子智育的培養(yǎng)的一個很大的弊端。
(二)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出現的問題
在不同的家庭中,由于家長的素質與性格不同,所受的教育影響、文化熏陶不同,早期的生活經歷、從事的職業(yè)和興趣、特長等的差異,加上孩子在性別、氣質、智力、相貌、健康等方面的差別,家長的教養(yǎng)行為也會千差萬別[2]。
美國心理學家鮑德溫(A.L.Baldwin)將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概括為四類。第一,專制型。家長的道德責任感十分強烈,但不理睬子女的需要,常用命令和責難來強迫子女順從自己的意志。第二,溺愛型。家長不是從社會關系角度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而是把子女視為純粹私人的財產,用過分的生物本能的感情去滿足子女的需求,對子女百依百順。第三,放任型。即家長在對子女采用專制式教育方法不奏效后,滋生了“朽木不可雕”之類的失望情緒,常常缺乏耐心,撒手不管。第四,民主型。父母能夠充分理解子女的興趣和要求,經常向子女提供足夠而有效的信息,并言傳身教,引導子女自己做出選擇和決定,而家長則表現出冷靜的熱情和有克制的疼愛[3]。
不當的教育方式使得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現了一些問題。第一,孩子逆反心理的產生。家長應理解有的時候孩子逆反心理背后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與其批評打罵,倒不如與孩子心平氣和地聊天,幫孩子一起找到錯誤的根源。第二,引發(fā)孩子的心理問題。眼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熱情十分高漲,投入大量的精力、財力讓孩子參與各種活動,參加各類輔導班而忽視對孩子真正興趣的培養(yǎng)。另外,家長攀比心理比較嚴重,要求自己的孩子跟人家孩子一樣優(yōu)秀。
(三)不當的家庭教育目標出現的問題
本文所說的家庭教育目標是指家長培養(yǎng)子女的目標。家庭教育目標決定著孩子的成敗。因此,家庭教育目標的設計非常重要,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高度重視。
當前我國的家庭教育目標設計存在的問題:
1.目標模糊。民間流傳著一些諺語,例如,“好孩子不用管”、“樹大自然直”、“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等等,非常形象地描述了這些家長對孩子成長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這種順其自然的做法,無論對家長,還是對孩子,都缺乏一種奮發(fā)向上的前進動力。
2.目標過高。家庭教育目標過高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而孩子的這種心理壓力家長往往并不了解,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問題,不但學習成績上不去,性格也會變得不好,最終影響孩子的發(fā)展,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后果。這樣的案例在生活中時常發(fā)生。
3.目標過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求低,不強迫孩子進入各種輔導班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一些孩子一出現厭學情緒,家長就放任自流,同意他們輟學。讓他們過早地進入社會,沒有一些本該在校園里學到的一些書本上的知識以及人際溝通交流的知識,即便進入社會也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這一層面來說,家庭教育目標過低易埋沒人才[4]。
二、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家長教育素質的欠佳
1.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一般來說,家長的文化素質越高,就越能較為準確地把握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從而確定家庭教育的目標、內容,使家庭教育不會偏離正常的軌道,從而使家庭教育更好地與學校教育相結合。
2.家長缺乏積極的學習行為。有關兒童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很多家長在婚前并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這就需要在結婚前后進行補課,可以通過參加社會上辦的各類家長學校、講座等。但是很顯然,在實際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還是比較缺乏積極的學習行為。
(二)獨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
獨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是家庭教育失誤的根本原因?!蔼毶优厥獾募彝キh(huán)境,容易使家庭教育走入誤區(qū)。”獨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來自家長方面的原因,由于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而孩子又往往是家長對自己期望的延伸。因此,為了孩子所謂的成功,他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往往有過多的參與。其次是來自祖父母方面的原因。由于家里只有一個獨生子女,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唯一的希望,當然也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孫女或孫子,祖父母將其視為小公主、小皇帝。當孩子犯了錯,受到來自父母的教育和批評時,祖父母往往是站在孩子的立場跟父母理論。最后是獨生子女由于沒有兄弟姐妹,他們無法受到來自兄弟姐妹的影響,從小就是自己一個人獨享家里的一切物品。正是這樣的環(huán)境,使得孩子不能夠與人分享,認為什么都是自己的,世界也是自己的,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5]。
(三)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偏差
不可否認,多年來,我國的學校教育機制實際上一直是應試教育的實施機構。在此體制下,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片面追求高分數。形成了一切圍繞分數轉的局面。這樣的結果無疑扼殺了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潛質,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孩子的綜合素質。整個教育環(huán)境對孩子的要求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家長們受到整個社會、整個教育環(huán)境的“洗腦”,也開始認為只有孩子學習好了,分數高了,考上重點大學了,才代表孩子是優(yōu)秀的。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使得孩子本應從家庭教育學到的東西完全被忽視。但令人可喜的是,近幾年,學校教育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呼聲日高一日,這就為家庭教育走出誤區(qū)提供了可能性。
三、針對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家庭方面的改善
1.家庭的“特殊性”的完善。首先,要及時改變家長錯誤的觀念。獨生子女作為家里唯一的孩子,唯一的希望,會受到家長過多的關注,但請家長不要溺愛孩子。而是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自覺地磨礪自己,使其順境不驕,逆境不餒。其次,要有效擴展孩子的交際圈。獨生子女因為沒有兄弟姐妹,孩子很容易感到孤獨,而且孩子經常獨處,對孩子的身心是不利的。因此,家長應當鼓勵孩子多交朋友,提高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
2.家長方面做出的努力。首先,家長要給孩子正確的定位,所謂“正確定位”就是父母期望的合理化。父母的期望只有化為孩子的愿望和興趣才可能是合理的、有效的。其次,家長還要加強對有關教育知識的學習。包括對孩子年齡特征的了解,以及孩子發(fā)育過程中心理變化的特點等,不讓孩子做跨越年齡界限的事情。最后,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養(yǎng)成勞動的習慣,從小就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和勞動。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學校方面的改善
1.慈、嚴相結合?!皼]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對獨生子女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他們需要幫助時,能夠挺身而出。但是作為教育者,還要明白,明智的愛和嚴格要求是統(tǒng)一的,越是愛他們,就要更加嚴格要求,不能因為愛,就放任他們,同樣道理,沒有嚴格要求也一樣沒有教育[6]。
2.加強勞動教育與集體主義教育。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伴,在家從小嬌生慣養(yǎng),因此在學校教育中就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觀念以及自我服務勞動意識,引導他們和伙伴們友好相處,學會關心他人,學會與同學互相幫助,學會培養(yǎng)他們的服務意識。從而在不斷的勞動中認識到班集體是一個大家庭,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集體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
(三)社會方面的改善
1.加強兒童間的友好往來,貫徹互教原則。整齊劃一的單元樓房,加之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作為獨生子女,難以與外界進行正常的溝通。因此,必須鼓勵孩子到群體中去。兒童是從模仿開始他的學習生活的,而模仿最好的對象是兒童伙伴,尤其是從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身上。因為他們之間往往是無所不談的,一旦形成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共同體,最容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2.鍛煉堅強意志,培養(yǎng)健全人格。如今廣大父母在煞費苦心為孩子補充生理上的鈣質的同時,卻忽略了人的成長所必需的另一種更為重要的“鈣”質,那就是精神上的“鈣”質。包括:自立、自強、自尊、自愛和自信;擁有堅強的信念、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耐心,這樣他們才會勇于面對生活帶來的壓力,才不會被困難所擊倒。
參考文獻:
[1]王仕民.平衡與滲透:德育和智育關系的現代走向[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
[2]王瑩.淺析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兒童社會化影響[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7).
[3]王素華,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探析[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1):1.
[4]齊建輝,王麗紅,楊麗華.家庭教育目標存在的問題及調試[J].教育藝術,2008,(7).
[5]趙雪江.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初探[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7,(11).
[6]劉新萍.中國家庭教育的現狀、原因及解決措施淺議[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9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