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影 朱虹
這是一張保存在河北省承德市檔案館的老照片。據(jù)說當年老照片被征集入館時,這張老照片的全部信息除了圖像上的“一片汪洋”之外,還有就是一句非常泛泛的話:這是解放前承德的水災。
后來,檔案館的同志也曾向一些本地的老人出示和詢問過照片上的內(nèi)容,可能是歲月相隔的太久,串連不起老人們幼年的生活時光;也可能是照片上的水太大、太多,掩蓋住了他們記憶中的殘存的參照之物,幾番詢問下來都沒有什么收獲。但是,從照片中房屋的結(jié)構(gòu)、電桿、建筑框架等等孤零線索,大致能判斷出這是民國中后期承德水患時的情景。
其實,誰又能將如此慘烈破敗的景象和如今心目中的承德放在一起呢?誰都知道,承德不僅山青,而且水秀。漫步在武烈河邊,千畝水面,煙波浩淼,碧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在盡現(xiàn)“秦淮之風”的二仙居旱河邊,奇石載文,曲徑通幽,亭臺玉立,楊柳依依的美景又是那么的賞心悅目。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可愛可親的水也曾經(jīng)面目可憎、呲牙咆哮,翻開檔案,不難看到這樣的文字描述:“山水暴發(fā),由山嶺奔騰而下,匯歸旱河,渲泄不及,泛濫橫流,沖決兩岸堤壩,溢而出槽。居民強壯者鳧水逃避,老弱者呼吁待援……”現(xiàn)在,讓我們暫時把視線從現(xiàn)實的美景中挪開,跟隨著老照片和檔案中的文字記載穿越到一個個真實的歷史片段中,看看那些時間節(jié)點下承德的“河光水色”。
水淹離宮
自1737年有水患記載以來,曾多次發(fā)生洪水災害。乾隆35年(1770年)7月28日,大雨傾盆,自廣仁嶺開始的各溝山水陡發(fā),洶涌異常。河溝宣泄不及,四散漫流,溢入街市,激湍成流,將熱河本營一并水泉溝等地的商鋪“民房”人口很多都被沖毀淹斃,共計沖塌民間瓦房817間,草房113間,沖失淹死人口90多人,御道多處沖毀,虹橋也被山洪卷走。于是在乾隆36年(1771年),乾隆皇帝下令開挖新河,從此孟泉溝、水泉溝和佟山北部的22條山水全部納入旱河,結(jié)束了長期以來的自然漫流狀態(tài)。二仙居旱河的開挖,對避暑山莊的安全和城市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從1771年新河投入運行以后,到1808年熱河雖先后發(fā)生了7次水患,但西部山洪沒有記載,于是旱河兩岸出現(xiàn)了繁榮,城市獲得了較快的發(fā)展。
光緒9年(1883年),入夏以來,雨量充沛,武烈河中的船只往來不斷。大街小巷人來人往,一片安逸祥和的場景。在整個國家已經(jīng)失去寧靜的情況下,塞外山城似乎成了世外桃源。
7月28日午后,天氣突變,幾聲霹靂,把群山震得直晃,跟著烏云如潑墨,從東南奔西北迅速染黑了遠山的峻嶺,緊接著暴雨如注,連日不停,各條山谷普遍暴發(fā)洪水。
7月30日晨,山水暴注,匯歸武烈河,致使武烈河水位急劇上漲。中午,河水主流自二道河西山沿著山根,順著古行水道向西向南推進,穿過二道河村北大片河灘地,漫過前街,掠過普寧寺門前額魯特營房,越過獅子溝村北洪土堤,奔北興隆街猛撲,直逼避暑山莊宮墻,沒過內(nèi)堤頂層石條,武烈河防洪大石壩北線3030米外堤和1270米沙堤全被洪流吞沒。整個峽谷盆地、東西山根之間一片汪洋。現(xiàn)今山莊東路和武烈路一線都成了河身,小南門、小南街、草市街、紙坊胡同等街道都被洪水漫淹,居民爭相逃避,老人、小孩和婦女來不及逃避的,紛紛爬上屋頂,攀上樹枝呼救待援。也有人跪在高地上向龍王求饒。他們哪里知道,在這場大水中,連建在獅子溝壩頭的龍王廟也未能幸免。有道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據(jù)承德老人傳說:“大水過后,龍王廟全散架子了,那龍王泥塑,被泡成了一攤爛泥。”
隨著洪水的不斷增大,宮外水位不斷抬高,從德匯門開始向避暑山莊進水,最初是滿流,逐漸形成涌進的奔流,勢不可擋。守園官吏和兵丁,以為大水只沖百姓,不敢冒犯皇帝住所,哪料到大水沖了離宮,頓時整個宮內(nèi)慌亂起來,眼看著洪水蜂擁而入,不知所措。湖水水位急劇增高,泄水的無孔閘在宮外洪水頂托下,開始是泄水緩慢而后發(fā)生倒灌。洪水像一頭決斗的公牛,吼叫著向湖水沖撞,往日平靜的水心榭,成了進水的八空閘。還有園內(nèi)西北梨花伴月、松云峽諸溝山水匯集,月色江聲、如意洲等臨近湖畔的建筑相繼被淹,建在熱河泉一側(cè)靈澤龍王廟的泥塑龍王,看著溢岸上殿的洪水,只是干瞪眼無可奈何。
正在園中的官兵驚慌失措的時候,德匯門南北兩側(cè)宮墻被雨淋水沖坍塌,洪水蜂擁沖進缺口,險情進一步擴大。緊跟著,西北和東北的“轟隆”聲不止,臨水宮墻幾乎全部倒塌,整個避暑山莊的宮墻多半倒在水中。與世隔絕的一百八十年的山莊宮苑完全暴露在滔滔洪水面前。
此次洪水之大,災情之重,如當年九月初一劉恩溥向朝廷奏折中的一句話,可見實情“承德水勢之大,遷安縣水中漂來有承德匾額,其明顯也。”
水漫熱河城
以下記敘的事情,發(fā)生在l886年。這是歷史有記載以來,熱河人民遭災最重的一年。
1886年7月19日夜,市區(qū)西部雷鳴電閃,烏云壓山,暴雨像瓢潑一樣傾瀉下來。到20日凌晨,廣仁嶺、水泉溝、孟泉溝等處山水暴發(fā),洪流推著巨石,挾著樹木,向二仙居旱河主河床匯集。一剎那,宣泄不及,泛濫橫流,兩岸石堤相繼沖決,洪流洶涌剽悍,猖狂至極。沿河兩岸的官宅民舍,全部被洪水沖淹。大石橋、二仙居、南營子、草市等處和熱河都統(tǒng)衙門,各旗營房,一齊灌注。整個西溝峽谷、南北山之間,頓成河道。居民身強體壯的鳧水逃命,老弱婦幼哭喊求救……沖走多少財產(chǎn),淹死多少性命,無人統(tǒng)計,無法統(tǒng)計,全城是水,到處是災,社會秩序一片混亂。
在二仙居旱河洪水橫掃西溝峽谷和市區(qū)中心的同時,獅子溝旱河洪水也不甘示弱,漫過大窩子鋪滿巨石的河灘,猶如萬頭牤牛在吼叫,沖過山神廟前,撲向柳樹村,掠過獅子園的護堤,沖毀石橋,越過布達拉宮和須彌福壽廟前的橋欄,向獅子街猛進。沿途肆意為惡,沖毀2000余米石堤,搗毀60余間民房,有31人被洪水卷走。
剛遭受旱河水患的熱河人民,面對這剛剛被肆虐的洪水洗劫大街小巷,傾倒的殘垣斷壁愁容未解之際,一場武烈河特大洪水又發(fā)生了。
7月27日夜到28日晨,大雨整整下了一夜,武烈河水勢陡漲,波浪滔天,洶涌異常的洪水,沿著1883年的足跡又卷土重來。
據(jù)當年熱河都統(tǒng)謙禧七月二十二日向朝廷第二次奏報稱:“二十七日(7月28日)武烈河草壩沖刷無存。流杯亭前月牙壩沖刷兩段,共長十四丈七尺,護墻泊岸沖刷新舊三段,其共長四十余丈奇,又宮墻自麗正門至德匯門迄南止外皮倒塌,廂白旗同南營子前次被水淹營房復一并浸淹。
遭受一次旱河水患,緊跟著又遭受一次武烈河水患的熱河人民,剛過了半個月晴天干松日子,又一場東西夾攻全城水患發(fā)生了。
從8月3日起,到8月10日早晨,整個武烈河流域和市區(qū)西部,大雨足足下三天四夜。天空像一個裝水的大篩子,整日整夜嘩嘩地漏水不停,市區(qū)各條旱河和武烈河同時暴發(fā)了洪水。二仙居旱河是穿越市區(qū)中心的河流,漫溢的洪水任意穿行。因為堤壩已經(jīng)在前次洪水中沖毀,這次行洪毫無阻擋,奔騰呼嘯,肆意橫行,毀家劫舍,奔馳向東,武烈河洪水也在堤多處毀傷的情況下,竄堤漫壩,穿街過巷,洶涌西行。在草市街一帶交匯,濁浪排空,吼聲如雷,整個承德街頓成水鄉(xiāng)??嚯y深重的熱河人民哭喊著,在洪水中掙扎逃命。糧市街沒有糧食了,大批小米和雜糧被洪水卷去;草市哪里去找干柴,大水漂浮著各式各樣門窗和木料;馬市街不見一匹牲畜,只有游動的木器家具,回蕩在那窄小的街道上。熱河人民已經(jīng)到了沒法生存的地步,有的人倒在水中再也不想站起來。
二十七天內(nèi)熱河人民遭受了三次水患,到處是被水沖毀的痕跡,遍地是殘磚碎瓦和無家可歸的人群,整個承德很難找到一塊能遮風避雨的地方。
民國年間的大洪水
1938年,熱河人民處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黎民百姓的生活已是苦不堪言,誰料到一場罕見的大洪水又發(fā)生了。
這場洪水發(fā)生在7月21日,為250年一遇,是熱河有洪害歷史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
當時日文《熱河新報》,以《空前的暴雨襲擊,武烈河漲水泛濫成災》為題,較為詳細地報導了這次洪水。譯文摘錄如下:
“7月20日夜9時許始雷雨交加,天降暴雨,武烈河、旱河以及市內(nèi)外各小河流同時漲水,20日深夜,承德橋面臨被水沖的危險,由于各有關(guān)方面的搶護幸免于毀,21日拂曉又開始傾盆暴雨,車輛沖走,武烈河及各大小河川又急劇漲水,波浪沖天沖刷河岸,河堤潰失洪水泛濫成災?!薄?點半鐘(21日)洪峰頓時上漲,河道充滿了混濁的黃流,波濤滾滾飛濺橋面?!薄暗?0點多鐘,水漲深4公尺,河提眼看著就要沖走,接著洪水以銳不可擋之勢突破了誓死防護承德橋的防護線,時間不久就把市區(qū)和火車站聯(lián)系的唯一通道——承德橋一點不剩的沖毀了。火車站和市內(nèi)交通完全斷絕,車站附近的居民已被洪水淹沒,與此同時,承德橋下游百余米處的錦古鐵路木橋也接著被沖毀了?!薄霸诔械聵虮粵_的當時,洪水漫流草市街一帶低地水深五尺,附近居民受災嚴重,紛紛遷移避難?!薄坝捎诮鼇磉B日大雨,各地的交通聯(lián)絡斷絕,郵進信件亦暫時陷于停滯狀態(tài)?!薄坝谖缜?0點多鐘,在承德橋被沖毀的同時,電線桿子也被沖倒多處,電話不通,火車站方面受災情況不明。”“在中午洪水浸過迎水壩大橋繼續(xù)上漲,在中午稍過的時候,官舍住宅及東本愿寺暫時搬到離宮避難,緊接著在陸軍住宅下游50米處的陸軍倉庫街被水包圍起來,大水將木材沖去,附近的兩棟鐵皮瓦臨時倉庫眼看著也是不能存在了?!氨倍魏樗降添樎纺狭?,以至陸軍倉庫承德支庫部隊兵營及附近民房陸續(xù)浸水倒塌?!?/p>
解放后的大洪水
1962年,從7月19日開始,武烈河上游普降大雨,至22日雨量增大,25日降雨愈加猛烈。
從7月24日晨9點30分開始,市區(qū)降雨,連續(xù)至26日晨4點30分,大雨不止,持續(xù)43小時,總降雨量為233.7毫米。
7月26日14點,武烈河水陡漲。據(jù)現(xiàn)場指揮的市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王紹洲同志報告:“14點20分,洪水攀越市公安局門前清壩最頂層有條”。設在清壩上的泄水閘門,形成三個巨大的壓力水柱,高達1.5米。整個武烈河都被回灌和市內(nèi)洪水淹沒,水深齊腰,濁浪滾滾,沿路低洼的企事業(yè)單位和居民住宅多被洪水侵浸。
這場洪水,過水斷面積720平方米,水面寬245米,平均水深2.94米,流速3.58米/秒。這是近年來武烈河發(fā)生的一場最大型洪水,洪流量2580秒立方米,為五十年一遇。
在武烈河水將要漫堤的危機時,市區(qū)各條旱河全部暴滿。市自來水公司水源地受淹,全市停水5天。郵電、交通受到阻塞,市玻璃廠嚴重受災,竹木社大量木材隨水漂撤……。有370戶居民住宅進水,455間房屋倒塌,3人死亡,1100多人無家可歸,直接損失愈百萬元。
1994年,承德全市24小時連降暴雨。市區(qū)降雨量達169毫米,相當于全年降雨量的35%,大量集中降雨造成山洪暴發(fā),各大河流水位急劇上漲,武烈河承德站洪峰流量1360立方米秒,超過了20年一遇的流量標準,形成了近32年來最大的一次人力不可抗拒的特大洪水災害。承德大橋的第六孔橋墩下陷斷裂,橋面被折斷。武烈河西岸大堤局部內(nèi)裂,壩體傾斜30多米,東西兩岸大堤被毀倒塌850延長米。供熱廠沿河500多米主輸熱管道跌落水中或折臥癱地。
康熙皇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是看重了承德的山山水水,因此,承德是依山水而發(fā)展,山水帶來了豐富的草場林木,山水帶來了宜人的氣候,山水也帶來了城市的繁榮,但山水也曾給熱河人民帶來了苦難。回顧這一次又一次的水災,水患就像猛獸一般,襲擊的不僅是承德百姓的屋舍,摧殘的更是黎民百姓的心靈,但是頑強的承德人在災難面前不屈不撓,與災難進行頑強的斗爭,同時,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才使百姓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災荒之年。
對于防洪,自1703年肇建避暑山莊開始,同時揭開了熱河防洪的歷史,清代統(tǒng)治者構(gòu)筑了大量的防洪工程設施,筑堤壩,修泊岸,輸水道,挖新河,對城市安全和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解放后,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需要,防洪工程設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和提高,防洪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如今市委、市政府又建防洪堤4.5公里,從而使武烈河市區(qū)段整體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雙峰寺水庫建成后,市區(qū)防洪標準將提高到百年一遇,徹底保障河系安全和避暑山莊及城市防洪安全。承鋼鐵路沿線和旱河兩岸治理圍繞排洪與景觀兼顧統(tǒng)一,二者共同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工程坐落于市區(qū),既是城市的生態(tài)工程、文明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為承德市建設國際旅游城市添磚加瓦。
至此,由一張館藏老照片,我們經(jīng)歷了一次檔案之旅。在歷史記載中,我們感嘆承德之美的厚重,感嘆她美的由來,美的歷程和美的代價,這些都使我們更加珍惜承德美麗的今天,也更期待她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