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摘 要:偵查方向是偵查工作的指向或者針對實施犯罪行為的犯罪人開展偵查工作。確定偵查方向是在偵查工作的初始階段就必須解答的問題,它需要以整個案件所反映出來的各個方面的信息作為依據。在偵查中,可以通過單一分析法和綜合分析法確定偵查方向。
關鍵詞:偵查方向;原理;條件;依據
中圖分類號:D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7-0080-04
一、偵查方向概述
(一)對偵查方向概念的認識
偵查方向,是指偵查工作的指向,它要解決的問題是偵查工作應該針對什么展開。當然,偵查工作針對的是實施犯罪行為的犯罪人。然而,在案件發(fā)生后,偵查員并不知道誰是犯罪人。因此,要使偵查工作的這種指向具有現(xiàn)實意義,就必須明白犯罪人所具備的“與眾不同”甚至“脫穎而出”的條件。這里討論的犯罪人所具備的“條件”應該從廣義上理解,理論上包括一切犯罪人與眾不同的特征。在此意義上,確定偵查方向,就是依據案件各方面的材料分析判斷出犯罪人的條件。需要確定的犯罪人的條件包含諸多方面,如犯罪人的生理特征,犯罪人的知情程度等。
(二)確定偵查方向的意義
偵查方向的確定對偵查工作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偵查方向的明確或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能否成功破案。確定偵查方向的重要意義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偵查方向是偵查工作的鋒芒所向,確定了偵查方向可以使偵查工作有的放矢。偵查方向是偵查工作的“導航器”,是偵查工作的“旗幟”,它指引著偵查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如果沒有偵查方向或偵查方向不明確,偵查工作將進入“迷?!睜顟B(tài),就像無頭的蒼蠅,東飛西撞,毫無頭緒。明確了偵查方向,犯罪人的“形象”就會從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偵查工作也就有了針對性,偵查工作就能夠有的放矢。
2.確定偵查方向是成功破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明確的偵查方向是選擇偵查途徑、采取偵查策略措施的前提性條件和基礎。偵查途徑要解決的問題是偵查工作從何入手,怎樣去揭發(fā)犯罪人。而這又必須建立在明確犯罪人條件的基礎上,亦即明確偵查方向。如明確了犯罪人與被害人之間為熟人關系,那么偵查途徑的選擇就該針對熟悉被害人的人。另外,偵查策略措施要有效實施,必須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所謂的知彼,就是知道犯罪人所具備各方面的條件。在分析判斷案情時,偵查人員應在分析犯罪人的經驗、能力和心理傾向的基礎上,采用心理換位“設身處地”地考慮在一定條件下的犯罪人會如何犯罪以及如何對付偵查,從而使偵查策略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因此,偵查策略措施要有效實施需要明確偵查方向。
3.偵查方向是偵查工作的“導航器,確定了偵查方向可以是偵查工作避免“處處撒網”的局面,從而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提高偵查效益。偵查工作必須追求效益價值。明確的偵查方向能使偵查工作“直搗黃龍”,一方面,避免了“誤入歧途”的偵查活動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另一方面,可以使犯罪人盡早歸案,消除犯罪人繼續(xù)危害社會的潛在可能,恢復正常的社會秩序,從而提高偵查效益。
二、確定偵查方向的基本原理
刑事案件發(fā)生后,究竟誰是犯罪人呢?從理論上說,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然而,真正的犯罪人一般只有一個或幾個,多則數十個。如何從可能的所有人中尋找出真正的犯罪人呢?這就要求偵查員依據各方面的材料確定出犯罪人所具備的條件,如犯罪人的身高、經濟狀況、知情程度等等。然后將這些條件綜合起來“刻畫”出犯罪人的“形象”,并以此“形象”作為比對的模型去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犯罪人。確定偵查方向的原理可以用圖像表示為如圖1.
圖中的坐標系內的點表示所有的人。直線L1:y+x<0表示犯罪人所具備的一個條件;其下方的陰影部分表示符合這個條件的所有人。直線L2:y-x>0表示犯罪人所具備的條件另一個條件,其上方的陰影部分表示符合這個條件的所有人。那么偵查方向就應該在同時具有條件1和條件2的那部分人中尋找犯罪人,即圖中網格陰影部分。這只是確定偵查方向最簡單的形式,偵查實踐中確定偵查方向遠比這復雜得多,但都是這種基本形式的組合。
另外,確定偵查方向的原理還可表示為:
圖中,犯罪人就是具備條件1、2、3、……n的人,偵查方向就是去尋找具備這些條件的人。確定偵查方向就是確定出犯罪人所具備的條件1、2、3、……n。
三、確定偵查方向的依據
確定偵查方向的依據就是用以分析判斷犯罪人條件的各方面的材料,可以分為基本依據和具體依據?;疽罁褪敲恳黄鸢讣膫刹榉较虻拇_定都會依據的材料,具體依據是單個案件中用以確定偵查方向的材料。
(一)基本依據
1.初始偵查中獲得材料。“初動偵查獲得的材料是案情分析的基礎材料”,“任何拋開初動偵查所獲得的材料去分析案情只能是空想、猜想或胡思亂想,是萬萬要不得的”。由于偵查方向的確定實質上是在案情分析的過程中完成的,所以確定偵查方向所依據的材料也是初始偵查時獲得材料。這包括兩方面:其一,確定犯罪人的條件必須依賴犯罪人在犯罪過程中及犯罪前后暴露出來的各種形跡;其二,初始偵查中獲得的材料往往是零碎、片段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就要求偵查員在確定偵查方向時對這些材料加以綜合分析推理判斷,從而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把犯罪人的真實條件挖掘出來。
2.犯罪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不同類型的犯罪活動具有不同的特點。如“青少年犯罪主要是圍繞‘財、‘色、‘霸、‘酷的軌跡運行的”,其行為往往具有沖動性、殘忍性、結伙型等特點。而女性犯罪多具欺騙性、少暴力攻擊、性色彩濃厚等特點。在確定偵查方向時,往往以具體犯罪案件所反映出來的特征為小前提,以犯罪活動基本規(guī)律為大前提,運用演繹推理的邏輯方法推斷出犯罪人的條件。
3.犯罪心理活動基本規(guī)律。犯罪心理是指影響和支配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各種心理因素的總稱。正如羅大華所說:“犯罪心理結構是犯罪行為的內在動因和支配力量,犯罪行為是犯罪心理結構的外部表現(xiàn)或外化?!庇惺裁礃拥姆缸镄睦恚陀邢鄳姆缸镄袨?。如由于初犯在犯罪過程中恐懼心理特別突出,會“表現(xiàn)為行為緊張,手、足不靈活,具有多余動作,聲音粗,語言不流暢,心跳加快,唾液分泌減少,出冷汗,臉色發(fā)白”。而慣犯,由于犯罪經驗豐富且反偵查手段較高,因此,在犯罪時心理素質好,行為嚴密而狡詐,在犯罪現(xiàn)場上很少留下痕跡。與犯罪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一樣,犯罪心理活動在確定偵查方向時也是用作大前提。
(二)具體依據
1.犯罪動機。犯罪動機是驅使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心起因。犯罪活動是犯罪動機的反映,犯罪動機往往能夠揭示出犯罪人與被害人之間的關系,在確定偵查方向時就可以以這種關系確定犯罪人的條件。如奸情殺人案件中,犯罪人殺人的動機是報復泄憤、消除內心感情糾葛,那么確定偵查方向就是確定那些與被害人有奸情矛盾的人。
2.犯罪條件和犯罪人的個人特征。犯罪條件是指形成現(xiàn)有犯罪狀況所必須具備的條件?!叭魏涡淌掳讣?,都具有相應的犯罪條件和犯罪人個人的特征?!狈缸飾l件和犯罪人的個人特征蘊含在案件的結構要素中,通過對整個案件所蘊含的犯罪條件和犯罪人的個人特征的解讀,分析判斷出犯罪人所具備的條件,從而確定偵查方向。
3.犯罪人的動向、行蹤。偵查方向是針對實施犯罪行為的犯罪人開展偵查工作。那么針對犯罪人的行蹤動向來開展偵查工作也應視為偵查方向。偵查員通過對案件各方面的情況的分析,推斷出犯罪人在犯罪前后將會進行什么活動,從而對犯罪人犯罪前活動過的地方進行勘驗、調查,對犯罪人犯罪后可能到達的場所“捷足先登”,提前架網以待,等候犯罪人自投羅網。如在一起盜竊電極板的案件中,經偵查員的分析,犯罪人只能將電極板從電解槽中抱出并抱走。因此,犯罪人必會遭到強酸的腐蝕而到醫(yī)院去就診治療。依此,偵查員直接到周圍的醫(yī)院和診所進行排查,果然將犯罪人查獲。
四、確定偵查方向的方法
確定偵查方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單一分析法,二是綜合分析法。
(一)單一分析法
單一分析就是將犯罪人所具備的各方面條件逐一推理判斷出來,從而認識犯罪人的各個不同側面。單一分析的基本內容如下:
1.犯罪需要的分析。犯罪需要是推動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最根本的動力和根源。需要是個體內部缺乏某種東西所引起的身心方面不平衡的狀態(tài)。犯罪人之所以犯罪,就是為了滿足其畸變的需求,消除其內心的不平衡。犯罪人“缺乏某種東西”,會直接或間接、或多或少在生活中暴露出來。因此,偵查工作的鋒芒所向就是去尋找“缺乏某種東西”的人。犯罪人的需要蘊藏在犯罪對象和犯罪手段中。如犯罪人對財物的盜竊,表明犯罪人在金錢上的短缺。
但在分析犯罪人的需要時,有兩種情況要注意:第一是犯罪人對犯罪對象的侵害,不是為了攫取犯罪對象的“使用價值”,而是出于其他因素。這種情況下,犯罪對象難以揭示犯罪需要。如尋求刺激型的盜竊犯罪,“這類犯罪人盜竊的目的不是為了財物本身,……目的是為了考驗公安機關的偵破能力和有關部門的管理水平,從中獲得成就感??吹剿麄兊慕茏鞲愕霉矙C關團團轉時,他們覺得非常刺激。”第二是作為犯罪手段的犯罪行為侵害的犯罪對象難以揭示犯罪人的需要。如犯罪人在一地實施爆炸犯罪,其目的不是為了傷害群眾,報復社會,而是為了將警力吸引到此,以便在另一地更好地實施搶劫。
2.犯罪人生理特征分析。犯罪人的生理條件,是犯罪人所具備的比較穩(wěn)定、獨特的條件,在生活中又直接暴露得較多。所以,犯罪人的生理條件是偵查方向的重要內容。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包括身高、年齡、性別、體態(tài)、衣著等等。確定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依靠犯罪人的足跡、手印等物質痕跡分析犯罪人的生理特征。足跡、手印中蘊含著豐富的分析犯罪人生理特征的信息。通過對足跡、手印的分析,可以推斷出犯罪人的身高、體態(tài)、性別、年齡等重要特征。在犯罪人的足跡、手印中,尤其是那些特殊的足跡、手印,對犯罪人特征的判斷更具非同尋常的意義。如跛腳足跡,就能非常明顯地對犯罪人的生理特征給以揭示。再如,對于家境貧寒的人,由于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手部表皮磨損嚴重,致使手表面粗糙,紋線不完整不連貫,紋線峰谷不明,因而手印顯得模糊不清。從這樣的手印中不僅能夠推斷犯罪人的身高、體態(tài)等,還能夠分析出犯罪人的處境。
(2)依據目擊者的記憶和錄像資料分析犯罪人的生理特征。犯罪人在犯罪的過程中,可能會被目擊者看到,犯罪人的相關特征就會被目擊者了解。另外,犯罪人還可能會暴露在相關的攝像設備下,其生理特征被攝像器材記錄下來。通過再現(xiàn)這兩種犯罪人的生理特征的“記錄”,可以直接得到犯罪人的相關特征。
(3)依據其他信息分析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如根據犯罪人入室盜竊時進出的窗戶的大小確定犯罪人的高矮胖瘦,依據犯罪人伸手能夠達到的高度判斷犯罪人的身高。
3.犯罪人數的分析。犯罪人數是確定偵查方向時需要明確的一個方面。是單人作案,還是團伙作案?團伙作案中,具體犯罪人數是多少?解答這些問題,不僅是選擇偵查途徑和偵查措施策略的前提性條件,還是解答案件中許多問題的關鍵。分析犯罪人數,可以依據現(xiàn)場上足跡的種類、手印的種類、工具痕跡的種類、傷痕的種類等物質痕跡來進行。但僅僅依靠現(xiàn)場上的物質痕跡還不能夠準確判定犯罪人數。如雇兇殺人案件中,雇主雖然出現(xiàn)在犯罪現(xiàn)場周圍,但不參與實施對被害人的直接侵害行為,因此現(xiàn)場上的物質痕跡就不能夠反映出雇主這一犯罪人。對這種情況,需要從案件反映出來的矛盾上分析犯罪人數。如在一起殺人案件中,兩個身著風衣的人直接沖到××飯店的××號桌旁并問桌上吃飯的人:“誰是××?”當一人起身回答“我是”時,兩個穿風衣的人從風衣中抽出手槍對準那人就是一陣暴射,然后奪路而逃。在這起案件中,通過分析案件中的矛盾就可以推斷現(xiàn)場外圍極有可能還有另外的犯罪人。因為那兩個著風衣的犯罪人既然連被害人是什么摸樣都不知道,又怎么會知道被害人在這家飯店的這號桌上吃飯呢?極有可能是現(xiàn)場周圍還有犯罪人,這個犯罪人為他們提供了這個消息。
4.犯罪人知情情況分析。犯罪人知情情況的分析是確定偵查方向的重要內容。犯罪人的知情情況能夠反映出犯罪人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是熟人作案還是生人作案等重要信息。犯罪人知情情況的分析包括三個方面。
(1)犯罪人對犯罪現(xiàn)場的知情概況。一般來說,犯罪人多會在自己熟悉的場所作案。這可以從犯罪人選擇犯罪地點時的需要來說明。犯罪人選擇犯罪地點會考慮兩個因素:一是最大限度地達到犯罪目的,二是安全需要。為了安全,犯罪人一般會選擇自己熟悉的地點進行犯罪活動。另外,判斷犯罪人是否熟悉犯罪現(xiàn)場,可以從犯罪現(xiàn)場的隱秘性上分析。犯罪現(xiàn)場隱秘程度越高,則犯罪人熟悉犯罪現(xiàn)場的可能性越大。
(2)犯罪人對犯罪對象的熟悉情況。有些被害人有某些特殊的隱蔽性的身體缺陷,而其正是死于這種特殊的隱蔽性的身體缺陷,那說明犯罪人極有可能是熟知被害人的人。犯罪人對犯罪對象是否熟悉還可以從犯罪時間上分析。如某人買彩票中了大獎,在其領獎后的第二天被人殺于家中,那么犯罪人很可能是被害人的熟人。
(3)犯罪人對犯罪地點和犯罪對象的知情情況。分析犯罪人對犯罪地點和犯罪對象的知情情況可以從現(xiàn)場狀態(tài)入手。如2002年1月19日,某希望小學六年級女生李某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人強奸殺害?;丶业穆范际巧礁吡置?、荒涼寂靜的林間小道?,F(xiàn)場地段荒涼,地勢隱蔽,也是李某回家的必經之路。這些現(xiàn)場狀況表明犯罪人極有可能是本地人,并且熟悉被害人的活動規(guī)律。
5.犯罪人犯罪后的活動分析。確定偵查方向時,如果能夠準確推斷出犯罪人的活動方向,對提前架網、等候犯罪人自投羅網意義重大。推斷犯罪人犯罪后的活動方向,主要是依據案件中能夠指明犯罪人活動方向的各方面的信息,運用邏輯推理方法,揭示出犯罪人的活動方向。如在一起盜竊案件中,犯罪人盜竊的是醫(yī)用的內窺鏡。偵查員分析認為,犯罪人盜竊這種價值不菲的東西不會是留著自己用,應該是用于變賣;而醫(yī)用的內窺鏡攜帶很不方便且容易被碰壞,那犯罪人很可能會將內窺鏡拆散帶走;但在犯罪人變賣之前,為了獲得好價錢他會將內窺鏡修好,而周邊能修醫(yī)用內窺鏡的只有成都和重慶兩家修理店。于是偵查員便兵分兩路,分別到重慶和成都兩家修理店。不出偵查員所料,果然在成都抓獲了犯罪人。
6.犯罪人使用犯罪工具的分析。犯罪人使用犯罪工具的分析包括兩方面:一是犯罪人獲取犯罪工具的可能性;二是犯罪人使用犯罪工具的熟練程度。有獲取犯罪工具的可能和能夠熟練地使用犯罪工具,是確定偵查方向時需要明確的犯罪人的重要條件。犯罪人能否熟練地使用某種工具,直接表明犯罪人是否具備這方面的技能。如能夠使用氧炔切割工具的犯罪人,說明其懂得氧炔切割技術;犯罪過程中駕駛車輛的,說明犯罪人具備駕駛技術。判斷犯罪人能否熟練地使用犯罪工具,主要依靠現(xiàn)場上犯罪工具痕跡的特征來分析。如犯罪工具是電鉆,看電鉆痕跡中是否有跳鉆痕跡。能夠熟練使用電鉆的犯罪人,電鉆痕跡中很少有跳鉆痕跡。
(二)綜合分析法
單一分析只是將犯罪人的各個方面的條件零散地展現(xiàn)出來,但偵查實踐中偵查方向是一個系統(tǒng)的、綜合體系,因此在單一分析的基礎上還有必要進行綜合分析。綜合分析就是將單一分析得到的犯罪人的各方面的條件按一定的規(guī)律有機地組合成一個條件體系,使犯罪人的綜合“形象”表現(xiàn)出來。綜合分析不僅能夠使犯罪人所具備的條件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出來,還能夠發(fā)現(xiàn)單一分析中出現(xiàn)的矛盾分析。通過綜合分析比較,對矛盾的條件去偽存真,從而使偵查方向系統(tǒng)而又較準確。
五、確定偵查方向應注意的問題
在確定偵查方向時,不僅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同時還要注意下面兩點。
1.偵查方向具有模糊性。確定偵查方向主要是運用演繹推理的邏輯方法。而運用演繹推理的邏輯方法要想得到準確的結論,不僅要求演繹推理的大前提準確、小前提準確,還要求演繹推理的形式正確。但在偵查實踐中,這三方面的要求都得不到保證。作為演繹推理的大前提的犯罪活動的規(guī)律、犯罪心理活動規(guī)律等認識不是絕對可靠的。其次,作為演繹推理的小前提的內容,來自偵查技術人員對現(xiàn)場的觀察和對知情群眾的訪問,這就不可避免地因人的主觀方面的因素而使小前提的內容不能絕對可靠。另外,在偵查實踐中使用的演繹推理的形式由于多種原因,也不是完全正確的。所以,偵查方向具有模糊性是不可避免的。
2.偵查方向不具有唯一性。偵查方向不具有唯一性,其根源在于偵查方向具有模糊性。出現(xiàn)多個偵查方向時,不能像選擇偵查途徑那樣,取其最優(yōu)。因為在偵查的初始階段認為不是最優(yōu)的偵查方向可能只是由于暫時條件不足而被“看低”了,但它才是真正正確的偵查方向。所以,對多個偵查方向都應當認真對待,不能忽視任何一個。對每一個偵查方向都應該投入必要的偵查力量,注意查實。
參考文獻:
〔1〕郭曉彬.偵查策略與措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齊文祥,等.刑偵破案方略[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
〔3〕張紹彥.犯罪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4〕任慧華.刑事案件偵查[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羅大華.犯罪心理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
〔6〕賈治輝.痕跡學[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7〕徐俊文.犯罪心理痕跡解讀[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孫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