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宗
紐約市立歌劇院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后,似乎已經從垂死邊緣回轉過來。劇院搬出林肯中心,與樂團續(xù)約,拍賣舊的布景道具服裝停租倉庫,大大縮減了固定開支。
在累積了一堆赤字后,節(jié)流當然是必需的。不過一個表演機構不能只是關起門來等有錢時再重新演出,不管有多拮據(jù),持續(xù)演出才能確保機構的存在,市立歌劇院在這方面,似乎也穩(wěn)定了方向,走小而精的路線,每季只推出四個制作(有時加上一些音樂會的演出),劇目也都朝冷門或新戲的方向走,力求每一出戲,都是紐約很少見到的。本季的演出,就很有代表性,四出戲分別是愛德斯(Thomas Ades)的《涂脂抹粉》(PowderHer Face)、布里頓的《旋螺絲》(The Turn of the Screw)、羅西尼的《摩西出埃及》(Mose in Egitto)和奧芬巴哈的《佩里肖爾》(LaPdrichole)。
《涂脂抹粉》和《旋螺絲》有不少相同之處,作曲家都是英國人,編制上都是室內歌劇,故事也都發(fā)生在英國,而且都有點恐怖感。不過《涂脂抹粉》是真有其人其事,《旋螺絲》則是虛構的故事。
《涂脂抹粉》女主角是英國20世紀前半期一位傳奇人物阿蓋爾(Argyll)公爵夫人瑪格麗特(Margaret),她出生于蘇格蘭的富豪之家,美艷動人,追求者向來不少。她21歲出嫁時,據(jù)說婚禮看熱鬧的人,阻塞了倫敦騎士橋(Knightsbridge)的交通三小時。他的丈夫是一位美國業(yè)余高爾夫球選手,婚后育有二女一男,不過一個女兒在八個月大就夭折了。但她似乎美滿的生活,卻在她31歲那年起了巨大的轉變。那年她不小心跌進電梯間里,墜落了40英尺,因剛好被電纜勾住而不至跌落在地。這起意外給她的健康造成了永久的傷害,她失去了嗅覺和味覺。更奇特的,從此,她產生了強烈的性欲望,外遇不斷,造成她在四年后離婚。1951年,她嫁給阿蓋爾公爵。她后來回憶,當時的她真是志得意滿,她有錢又貌美,品位受人欣賞,被評為是十大最佳服裝人選,連科爾·波特(Cole Poter)都把她寫在歌詞里。
但是月滿必虧,瑪格麗特的這段婚姻也不過維持了12年,1963年的離婚官司,成為倫敦社交界的一大丑聞,因為公爵指控她有88個外遇對象,提出的證據(jù)里,還包括一張她赤身裸體的拍立得相片。她離婚后仍然過著相當奢豪的生活,因此她的財產很快耗盡,1993年,81歲的她一個人在療養(yǎng)院里貧病交困地死去。
《涂脂抹粉》的情節(jié),是從她晚年開始,回憶她的整個一生,八個場景以片斷跳接的方式,講述她人生中的幾件大事。愛德斯的音樂中,因為有一段以音樂仿真做愛場景以召來惡名。市立歌劇院這個制作,刻意要突出女主角淫亂的私生活,甚至讓25個裸體男子出現(xiàn)在臺上。導演杰伊·薛伯(Jay Scheib)的舞臺動作,有時太過花哨了些,給本來已經是片斷式的劇情,又增添額外的令人摸不清頭緒得要狂翻劇情介紹的枝節(jié)。還好女中音艾莉森·庫克(Allison Cook)的演出相當細致,深刻表現(xiàn)出公爵夫人有些身不由己的悲哀。
《旋螺絲》是根據(jù)亨利·詹姆士的一個鬼故事改編的,原?。肮适拢┯⑽拿莵碜怨适轮械囊痪湓?,形容人聽了鬼故事心里發(fā)毛,像螺絲釘一轉再轉。故事情節(jié)是一個年輕的家教,被請到一幢湖邊別墅去做兩個小孩弗洛拉和邁爾斯的家教。請她的人是這對姐弟的叔叔,他要求家教要全權負責,不管有什么問題,都不要去打擾聯(lián)絡他。
家教對這對沒有父母的姐弟很是同情,兩個孩子也跟她很貼心,但她不久就發(fā)現(xiàn),這座別墅有些怪怪的,她先是從玻璃窗上看到一個奇怪的男人臉,她以為有人闖入,去問管家,沒想到管家竟然說出一段驚人的故事。家教看到的人臉,據(jù)管家說很像是從前一個男仆人彼得·昆特(Peter Quint),他跟上一個家教杰塞爾有染,最后兩人都莫名奇妙地死去。管家還暗示,他們兩人跟孩子關系可能太過親近。從此以后,家教似乎在那里都能看到昆特和杰塞爾的影子,更恐怖的是,保姆警覺到兩個孩子也看得到這兩個鬼魂,甚至有點受他們操控。
家教一心一意要救孩子,她被管家說服,寫信給不在的男主人求救,但是被昆特的鬼魂要挾邁爾斯把信偷出來,當家教發(fā)現(xiàn)后,她嚴詞要求邁爾斯說出指使他偷信的人,以為一旦說出來,就可以擺脫鬼魂的糾纏,誰知當邁爾斯終于說出彼得·昆特的名字后,他也立即倒地而死。
布里頓的音樂結合調性與不協(xié)合音,代表螺絲的一個12音主題不斷變奏出現(xiàn),給不同場景帶來連貫性。唱邁爾斯的本杰明(Benjamin Wenzdberg)是個童聲高音,聲音甜美,但也可以表現(xiàn)出他內心的不安。飾演家教的莎拉(Sara Jakubiak)音色豐滿,感情也充沛,支撐得住整出戲的情緒。
在兩部20世紀的歌劇后(《涂脂抹粉》創(chuàng)作于1995年),歌劇院回朔了200年前,羅西尼于1818年創(chuàng)作的《摩西出埃及》。歌劇情節(jié)主線是舊約圣經中的出埃及記,流浪在埃及的以色列人首領摩西,化解了太陽長年不出的困境,但法老卻出爾反爾,不肯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所以上帝給埃及人降下一連串的惡運。當以色列人逃到紅海邊時,面對追殺的埃及兵,摩西的祈禱讓紅海從中間分開成一條道路,讓以色列人平安通過,并把后面的追兵都淹沒在重新合攏的汪洋中。不過在此之上,又加入了一場愛情故事,埃及王子與一名以色列女子相戀,兩人私奔的計劃被發(fā)現(xiàn),更加造成兩方陣營的敵視。
這個歌劇需要有沙漠的晨景,還要有將紅海分開的奇觀,導演米歇爾·康茨(Michael Counts)以舞臺后方一整片的LED屏幕上的投影,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過他的舞臺調度,則不免有些種族色彩。埃及人從迪斯尼式的服裝,到類似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式的慢動作,都跟以色列人簡潔的服裝和自然的動作形式對比,似乎在暗示埃及人是“非人”的異類。反諷的是,演唱者中表現(xiàn)最好的反倒是兩個扮演埃及人的角色:演法老的韋恩·泰格斯(Wayne Tigges)和演皇后的柯芮·阿肯瑪(Keri Alkema),他們的聲音與臺風,都充滿了權威感。
市立歌劇院本季以喜歌劇收場,《佩里肖爾》上演的是1874年修訂的三幕版。劇情講述了流浪歌女被秘魯總督看上,硬要收納為情婦,他為了維持體面,他的情婦都得是已經跟別人結了婚的,所以利瑪市長不得不去找一個冤大頭來做歌女的假丈夫,沒想到他找來的正是歌女的男朋友。當真相大白后,大家都希望能看到有情人終成眷屬,連總督也回心轉意,還歌女自由身。
導這部戲的是已經多次與市立歌劇院合作的克里斯多夫·阿爾丹(Christopher Alden),他擅長在不脫離原劇的精神上,加入自己的詮釋。這個制作在布景服裝設計上,都走明亮可愛的卡通路線,但在角色性格詮釋上卻比較黑暗,突出了奧芬巴哈所嘲諷的巴黎上流社會的偽善。
市立歌劇院重新出發(fā),每季不到20個演出,引起不少舊有觀眾的感嘆。其實在大失血后,總得要有一段時間才能復元。市立歌劇院的制作規(guī)格、演出場地(2000人左右),雖不及過去,但也都不是其他專走另類演出型態(tài)的小劇團可以比的。如果市立歌劇院能重新找回觀眾群,未來還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