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低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币?、二年級學生是最富有想象力,最具有童趣的,他們的嘴巴個個厲害,口頭表達的欲望很強,如何讓這些語言變成文字表達,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邁向?qū)懽髦T的腳步剛剛抬起,打開他們的寫話思路就顯得至關(guān)重要,這將直接影響他們今后對寫作的情緒。但是,在低段教材的編寫中并沒有單獨的寫話教材。因此,我們要善于挖掘課文中的素材,重視在閱讀教學中尋找寫話教學的切入點,根據(jù)文本的特點精心設(shè)計小練筆。
1、借文本的典型段式,仿一仿。
低年級的課文內(nèi)容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引導(dǎo)學生讀懂課文,整體感知語言材料,接受富有詩意的語言熏陶后,應(yīng)不失時機地給他們安排一次練筆的機會?!度肥且黄鷦印⒂腥さ墓适?。描述泉水流經(jīng)不同的地方,熱情幫助別人這個故事,段落的結(jié)構(gòu)和寫法也相同。學生在學完故事后,我及時引導(dǎo)學生展開想像,仿照課文句式說說泉水還可能流過哪些地方,幫助了誰。在這個說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正確運用詞語,積累了句式,而且發(fā)表了許多個性的觀點。說完后,我讓學生當堂把自己編寫的詩歌寫下來,幾位同學的句子連起來加上開頭和結(jié)尾,就變成了一篇新的文章。這樣一來,他們嘗到了當小作家的甜頭,還大大提高了寫話的興趣,真是一舉兩得。
(同類文本:《找春天》;《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畫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借文本的“問題泡泡”,寫一寫
教材中有不少課文以“問題泡泡”的形式,給學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從而也給學生提供了練習寫話的機會。因此,教師可以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課文故事展開想象,讓故事延伸開去。如《充氣雨衣》一課,在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小林碰到問題后開動腦筋解決困難的品質(zhì)之后,我適時地向?qū)W生“訴苦”:每天擦黑板時,粉筆灰飄得滿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掃把一掃就了事了,如果落進眼睛里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種吸塵粉筆擦,那該多好?。W生一聽,紛紛應(yīng)和。此時,我話鋒一轉(zhuǎn):“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碰到了什么問題,想要些什么來幫你解決呢?”教室里剎時熱鬧起來了。有同學說要一把“自動掃把”,可以自己按時掃地吸垃圾;有同學說要一支“警告筆”,發(fā)現(xiàn)寫錯字時馬上發(fā)出警告提醒你……此時的孩子們個個腦子動得飛快,一個個奇思妙想紛紛出爐,寫話訓(xùn)練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類文本:《我不是最弱小的》;《動手做做看》;《三個兒子》;《寓言兩則》)
3、借文本的留白,補一補
“小練筆”與閱讀教學配合進行,在教學時針對所教的課文內(nèi)容,設(shè)計典型的小練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也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以課文內(nèi)容作為寫的素材,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彼此交融,和諧運行。如在教學《我為你驕傲》一課時,文中的我給老奶奶寫了一張便條,說明事情的經(jīng)過,并真誠地向她道歉,可是卻沒展示便條具體是怎么寫的。這時,教師就可以抓住這個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以送報紙的小男孩子的身份給老奶奶寫便條。便條的內(nèi)容可在課文中找到,學生有文可依,有跡可尋,表達起來生動具體。
(同類文本:《蜜蜂引路》寫列寧的想法;《丑小鴨》代丑小鴨給媽媽寫信)
4、借文本的插圖,編一編
低年級的課文,圖文并茂,頗有情趣,充分、合理地利用插圖,設(shè)計寫話的內(nèi)容,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雷雨》一課,可先出示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看后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學生將各種景物說得生動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緊接著我讓他們將自己所見到的寫下來,再跟課文相對照。在為課文插圖配文字的過程中,學生借助插圖加上自己的想象,對課文進行屬于自己的解讀,參與了文本的二度創(chuàng)作。這樣既對加深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為學生提供了一次練筆的機會,讓學生乘著文字飛翔,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嶄新文本。
(同類文本:《找春天》;《卡羅爾和她的小貓》;《宿新市徐公店》;《絕句》)
5、借文本的課外拓展,做一做
新教材的文本編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操作性也顯得更強些,對于這類的文本,我們可以通過課外的拓展延伸,進行寫話訓(xùn)練。如:學了《找春天》一文后,可布置學生回去找找春天,并把找到的春天寫下來。有一位學生的經(jīng)歷頗為有趣:“我來到田野,找呀找呀找春天。咦?小草還沒有探出頭來,花兒也沒有開放,小樹上連嫩芽的影子也沒見到,難道春天還沒來?啊,遠處有兩三個小朋友拉著線在放風箏呢!我找到了,調(diào)皮的春娃娃還在風箏尾巴上蕩秋千呢!”《動手做做看》學完后,我讓學生回家試試:什么東西放進裝滿水的杯子里,水不會漫出來;學完《郵票齒孔的故事》,我請學生回家自己用別針做一張“自制郵票”。這些事情都可以成為很好的寫作素材。真實的實踐,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學生都是有話可說的。寫出來的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興趣盎然。
(同類文本:《畫風》;《數(shù)星星的孩子》;《愛迪生救媽媽》)
愚以為低年級應(yīng)多些設(shè)計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小練筆。因為在課堂上由于特定的情境,特定的氛圍,學生的思維在相互啟發(fā)下極易被激活,學生的表達欲十分強烈,如果這時教師抽出幾分鐘時間請學生把自己想說的寫下來,學生是十分樂意的,這時學生的口頭語言也極易轉(zhuǎn)變成書面語言,也最容易嘗到寫話的快樂,當寫話也為一種樂事時,您——還愁“無米可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