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在計算機教學中,有些教師經常感到很苦惱,為什么花費很多時間備課,效果卻不理想?學生經常沉醉于自己的興趣角落,教師想“牽”著學生鼻子走的一番苦心,在計算機屏幕前往往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于是筆者開始思考:計算機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適合當代初中學生的教學方法究竟是怎樣的?在此,結合我初中計算機教學的實際,談談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比喻法
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作為老師應有能力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這需要老師多鉆研教材教法。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實例,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講計算機原理及結構時,我最喜歡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手腳等器官相當于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輸入信息到CPU(相當于人的大腦)經過處理后,由輸出設備(嘴巴等)輸出來。又如,講到“內存”時,我比喻“內存”為一唱戲的舞臺,舞臺往往比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準備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須到舞臺(內存)中來,才能表演。這樣一講,學生就會明白。類似的比喻法還很多。
二、懸念法
上課時,教師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Exed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想想如何解決。如在教數據庫時,可問學生本次期中考試的成績怎樣在電腦里處理,將各科成績匯總、排名次應該怎么辦?然后引出建立數據庫的方法,通過數據庫來完成這類任務,將輕松又準確。通過設置一些懸念,讓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他們會覺得學習計算機確實有用,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三、演示法與實踐法
在目前計算機教學中,有些老師經常借鑒學習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教學方法,注重知識條理及細節(jié),突出了計算機的“學科”性而淡化了計算機的特殊的“工具”性。老師講得多,講得細,學生記得多而練得少。計算機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革新了我們過去單純講授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帶來了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注意到計算機學科不僅是一門既動手又動腦、應用與技術高度結合的新學科,而且還給予我們若干創(chuàng)新的啟迪,激起了學生和教師投身于計算機學科研究的極大熱情。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我主張“理論+實踐”,讓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充分保證學生的實踐時間。計算機主要是實踐,上機課的課時應占信息技術總課時的70%以上,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實踐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探索課本沒有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同時,在學生操作時,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有條件的學校,硬件上應能保證教學的需要,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投影儀等是上好計算機課的硬件保證。在這些場所,教師可以很方便地應用演示法,使學生能看到教學內容,學生更容易接受,讓他們每堂課必有所學,有所獲。
四、輔助教學法
其實,輔助教學法,各科都應該大膽應用,當然計算機必須借助輔助教學法。比如在機房里安裝一些知名度高、有實際應用價值的CAI輔助教學軟件,讓學生在上機時根據自身特點有選擇地學習,可以發(fā)揮計算機教學的優(yōu)勢。目前較好的輔助教學軟件有:學電腦的《開天辟地》、《萬事無憂》,練習打字的有《五筆高手》,以及《輕輕松松背單詞》、《大嘴英語》等。作為教師應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tài),組織好學習的內容與方法。
五、考核法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結合學校的一些學生活動,比如:藝術節(jié)、計算機錄入競賽、技能月等活動,主要強化實踐技能,用大量的操作技巧來提高操作速度,同時也深化學習內容,這樣,學習就有一種成就感。還可利用辦公自動化等相關認證,增加學生就業(yè)砝碼等,激勵學生主動、努力學習。
考核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即創(chuàng)新能力和應用能力??己藭r可采用“模塊化”、“任務式”的辦法?!澳K化”就是每學完一個模塊,就進行一次考核。如游戲、畫圖、圖文混排、制表格等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但模塊設置不宜過大?!叭蝿帐健本褪歉鶕W生所學相應的模塊知識,讓學生獨立完成一項“任務”。如制作一張賀卡、制一張課程表等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任務”進行考核。評價可設置不及格、優(yōu)良、優(yōu)秀三級標準。不及格:不能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任務;優(yōu)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按要求基本完成任務;優(yōu)秀:在順利完成任務的基礎上,能有所創(chuàng)新。
我時常對我的學生說:"要想學好計算機,關鍵靠自己平時多看計算機書,至于上課,要用于解決你們看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主要是鼓勵學生到計算機知識的海洋中去遨游,人人一臺機、一本書,自己解決看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不懂時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的小組討論,互幫互助,學習的計算機知識面拓寬了,學習效率提高了。
實踐表明,先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了本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應用,激發(fā)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熱愛,為學生學習計算機后續(xù)課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性學習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自學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研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當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軟件的更新、教學對象的差異,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還要不斷地探索和逐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