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特生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男女分手,要支付分手費。不是法律,也不是傳統(tǒng),是約定俗成。通常由提出分手的一方支付,或者通常由男方支付給女方。沒有強制性,也沒規(guī)定數(shù)額。兩個當事人如果達不成協(xié)議,就由雙方的朋友出面談判,性質像離婚賠償,只是沒有法定效力,大家憑良心,希望好來好去,再見還是朋友。
也可能出現(xiàn)另一極端:價錢談不攏,于是爆出些恐嚇言辭,一段已經失味的感情加上火藥味,都看不起對方,當初怎么會有眼無珠,和這么個人談戀愛?想起都作嘔。講錢失感情,不講錢又心有不甘。情人節(jié)送過多少名貴禮物,付過多少紅酒浪漫大餐的賬單,如果一切情感投資都是空,當然必須秋后算總賬。到了談判分手費的階段,人性中的軟弱底牌盡出,錢才是大家最愛。
今日的愛情,以時間來估值,拍了三年拖,女方就老了三年。雖是不成文之約,也有道德效力,如今你單方面毀約,三年青春,怎么計算?
某女生交過三個男友,都是極其認真去為結婚談戀愛,第一個談了兩年,還是覺得不適合;第二個談了三年,穩(wěn)定發(fā)展,男方一到外地開展生意,馬上出現(xiàn)第三者;第三個談了五年,雖不算滿意,也認定了對方,盡量適應就是,豈料女方再三提出婚嫁事后,男方說變就變,在毫無征兆下突然提出分手,十年青春如此泡湯,種種委曲求全,換來薄幸二字,不把虛度的歲月化成金錢,怎安慰得了心中的惶恐?
譚詠麟有唱:這陷阱,這陷阱,這陷阱,偏我遇上。分手費雖彌補不了失去的時間和感情,也算是“跌落地下抓把沙”,從此變得情感冷漠,唯錢是問?!安皇俏覑坼X,是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