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斯特林·斯里芬特(1918-1996),是美國好萊塢著名的劇作家、電影制片人和導演。這位好萊塢的名人,曾經(jīng)得到過截拳道宗師李小龍的指導。
此文為斯特林·斯里芬特與采訪他的約翰·科克倫之間的問答。從中讀者可以感受到李小龍的教學風采和科學截拳道的發(fā)展歷程,亦能讓讀者從中看到一位更加真實的李小龍。本文譯自美國李小龍教育基金《僅僅知道是不夠的》2000年春季刊)。
斯里芬特:在開始練習任何拳法之前,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練習阻擋技術。李小龍堅信自己不會被對手擊中。他認為,除非是你自己搞砸了,否則沒有理由會被對手擊中。你現(xiàn)在有兩種方法來避免被擊中:要么阻擋對手的攻勢,要么巧妙地閃躲。李小龍比較喜歡后者。他認為浪費體力去阻擋沒有必要,他認為攻擊就是某種形式的阻擋。這就是李小龍在格斗中堅持的觀點,格斗的極致,就是擊中對手,而自己不被對手所擊中。我總是能看到這類技法的優(yōu)點,以避免不必要的痛苦。所以,我真的對學習這一部分的課程很投入。我的擊劍訓練背景,讓我很適應在時機上有緊密聯(lián)系的攻防動作,這種戰(zhàn)略,在我看來是自然而又可取的。
約翰·科克倫:你們還有其他形式的不同尋常的訓練嗎?
斯里芬特:有時我會戴上頭盔,李小龍則戴上拳擊手套向我發(fā)起攻擊。我所要做的就是不能用我的雙手,只能靠頭部運動——躲閃,快速晃動,或綜合運用它們,以努力避免被擊中。李小龍有時也會真的攻擊我,如果他認為需要那樣做的話。不管怎樣,我也許能躲過四分之三的一般性攻擊,最后我到了很難被捉住的地步,一直如此,這是我所擅長的優(yōu)勢之一。我總是有能力縮短反應時間,而李小龍幫助我全面提高洞察力。我不會因突如其來的危險,而變得反應遲鈍,驚慌失措。我假定我是在看一組靜止的圖片,我無法對于即將到來的攻擊作出任何保證,直到最后一刻。李小龍教我在無限制的狀態(tài)下,對各種可能的攻防時機進行深入分析。這就是當你的對手突然發(fā)動任何無法預料的攻勢之時,你也能在瞬間做出反應的科學解釋。這大概就是對方的拳頭快打到你的鼻尖的時候,你還有時間做出反應的內(nèi)在原因。當然,如果你對此缺乏足夠的理解和訓練,同時又不能及時采取適當?shù)男袆?,你就會被打敗?/p>
約翰·科克倫:你所指的是什么?
斯里芬特:當有人向你的臉部發(fā)出重擊的瞬間,一般人所能想到的,往往是對方身高6英尺4英寸,體重285磅,他可能會打碎你的鼻子,讓你的鼻血飛濺出來等等消極的一面。而李小龍經(jīng)常對我說:“當大個子向你發(fā)起攻擊的時候,你不應該后退,相反,還要對他發(fā)動反攻,讓自負的他在你面前得到教訓l。你必須以我為主——感謝此時有這么一個家伙成為我絕妙的打擊目標,讓我有機會來表現(xiàn)自己。別去想你可能受到什么樣的傷害,你應該在把他打倒在地之后,還要為能夠遇到這樣一個樂于主動奉獻的大個兒的靶子而感到高興”。
你必須通過大量地獄式的訓練,才可能達到在格斗中冷靜思考和自動反應的階段。一旦你能達到這個階段,你就不會被打敗,不管對手的個子更大,還是更強壯或更平庸。除非在對方更快,或如你所想,他更優(yōu)秀、更機智的情況下,他才有可能將你徹底擊敗。你現(xiàn)在應該明白李小龍的教學方式,和那些傳統(tǒng)的標準化的武術教育方式有多么的不同——以學習如何站立為例,傳統(tǒng)的方式要求你必須精確的站在指定位置,你的重心將以某種特定方式進行轉(zhuǎn)移,你的手臂以某種特定方式伸出,挺直你的背,并把它推出去,那樣做,你就會變得非常的機械化。
相反,李小龍會說,“別去管那些,我們會做到的?,F(xiàn)在,我嘗試著教你們我所談到過的精神?!边@就是李小龍所教的:斗魂(The Spirit of Combat)。他讓學習格斗變得激動人心且娛樂化。他就這樣指導我們訓l練,我覺得應該一直這樣,一場美妙的身體與心靈的博弈,一個持續(xù)不斷的自我考驗。
我經(jīng)常去他在卡爾弗城(CulverCity)的家。那時候,我們每周會訓練三到四次。不管我怎樣努力工作,怎樣努力練習,怎樣進行對練或是跑步,我的肌肉酸痛從未間斷過。我的意思是,有幾次,當我清晨醒來的時候,我真希望自己已經(jīng)死去。我完全無法抵擋那來自每一塊肌肉的酸痛感。我記得有一次開車到他家時,我已經(jīng)無法從車里出來了。當我剛剛將左腿挪出車外,疼痛感就迅速蔓延到了全身。這就是訓練所帶給我的折磨。這時,李小龍走出來問我,“你坐在車里干什么?”我說,“我不能動了,我的肌肉非常的疼?!彼蜷_車門并說道,“出來!”好吧,當你和—位大師相處時,你所要做的就是從車門里出來,還必須盡可能的快。因為你如果不那么做的話,他會把你直接從車里拎出來,那你就準備受到更多的折磨吧。于是,我費力地把自己挪出了車外。李小龍說道,“你要知道,十分鐘之內(nèi),你的感覺就會變得很棒。你身上的衣服會像潛入冰冷的海水里一樣濕透個,剛開始,你可能會感覺很冷,隨后全身就會暖和起來。第一分鐘你身上所有的肌肉會受到酸痛的考驗,在那之后你就會感覺好起來?!碑斎唬菍Φ摹?/p>
約翰·科克倫:有其他學生在他家進行訓練嗎?
斯里芬特:李小龍經(jīng)常會從他在市中心的道館邀請一些人去他家。他們幾乎全是年輕的中國人。我第一次去他在卡爾弗城的家時,這些人也在那,他們正專注的進行訓陳。
李小龍想要確定:我們中的每一個人從給定的時刻,到縮短間距,完成他認為是一記有效的踢擊并收腿落地,需要多少時間。他不僅僅只是要我們疾沖向前,然后狠狠的踢出去。他想要看到,我們能夠貼近實戰(zhàn)的去完成練習。在這個練習中,你可以采取任何你想要的姿勢:近距離面對沙袋,或者遠距離。對不同的距離,他會分別測量時間——從他喊“開始”就進行計時,直到我們踢得讓他感到滿意為止。我們在完成動作時間上的不同差距,是令人吃驚的。在他們之中,我多少有些自負的喜悅,即使我比那些二、三十歲的兄弟們年紀要大,但我完成踢擊的時間是其中最快的。
約翰·科克倫:我記得聽過—個故事,你曾經(jīng)在李小龍的家中與一些詠春拳高手進行過對練。這是真的嗎?
斯里芬特:是的。在他搬到貝弗利山上居住后,有一天,我和李小龍在他的車庫練習,當時來了一些從香港來的練詠春的年輕的中國朋友,他們的黐手技術都很熟練。李小龍希望我能和這些人練練實戰(zhàn)對抗,于是我們戴上了手套——是軟性手套而不是拳擊手套,因為他希望我們能進行全接觸式對抗。他規(guī)定,在比試中禁止用腳,只能用手。于是我們開始了,這可真有趣。
那些年輕人都以為自己很不錯。那時,我已經(jīng)跟隨李小龍訓練了兩年,我尷尬的發(fā)現(xiàn)我能很輕易的擊中這些家伙,于是,我就隨心所欲的這么做了。我不斷的擊中每個對手的臉部,而我自己沒被打中過。我一直在想,他們之所以愿意實戰(zhàn),可能是想向李小龍證明,把截拳道教給白種人是非常值得的。我當時希望他們能和我多打一會兒,但很快,其中一個人就怒氣沖沖的走了,他被氣哭了,他如此憤怒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把他的臉打腫了,而是因為他輸了。后來,李小龍告訴我,大家都覺得這很沒面子。他說,這些人真的是些詠春好手,他為能教會我實戰(zhàn)感到自豪。事實上,這是我的一段美妙的時光。我個人真的很樂于面對對手,破壞他的格斗意圖,對他進行肆意的攻擊。但,奇怪的是,就如同我先前所解釋過的那樣,我沒有侵略的天性。這就是我為什么不去主動和別人進行對抗的原因。即便李小龍在我年輕的時候教我,我也依然不會參加任何比賽并從中獲得財富,因為我只是不喜歡到外面去把一些沒用的家伙痛打一頓而已。我對此并不積極,因為我不喜歡這么做。我覺得我無權傷害他人,我所表達的態(tài)度,對于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約翰·科克倫:所以,你把能夠戰(zhàn)勝這些詠春高手,歸功于李小龍對你的指導?
斯里芬特:當然了。這就是他灌輸給我的自發(fā)反應。速度不是衡量是否年輕、強壯的必然條件。我相信有些東西是可以遺傳的。有些人移動得快速而又自然,而有些人不是。有些人能在瞬間將指令從大腦傳遞到肌肉而沒有任何阻礙。李小龍也經(jīng)常告誡我們要去除思想中的種種雜念。比如說,他在和你談話的時候,會突然向你扔出一只桔子,他希望你一不要去看,甚至無意識的——剛好接住它。如果你錯過了,他會嘲弄你是個笨蛋或者說你不夠協(xié)調(diào),有時,這比對你肉體上的折磨更糟糕。有時,他會走在你前面,突然就會有目標物體向你飛過來。我們學會了伸出手去接住它。這可不許吃。這必須成為一種本能,自發(fā)反應是不用思考的。
約翰·科克倫:搏擊中的自發(fā)反應,被退役的世界重量級自由搏擊冠軍喬·劉易斯稱為“爆炸力”(Explosiveness)
斯里芬特:一點都不錯。我認為這個詞用來描述李小龍是最恰當不過了。事實上他非常高興別人這么描述他,我也擁有這種特質(zhì)。
接下來,李小龍開始教我踢技。首先,他從一記簡單的左、右腳的前踢開始。在他的示范中,這種踢法和其他人的踢法迥然不同。在這個技術中,你要用左腳支撐,扭動髖部,將體重也灌入到有力的踢擊中。這并不是那些傳統(tǒng)直踢的變體,他認為,那種踢法完全是浪費時間,并容易將自己置于受攻擊的險地,對李小龍而言,他們那樣踢是很難達到目的的。因為那樣做會讓你暴露在危險之中,可能導致你的腿斷掉,更別提你的臉和脖子了。
李小龍喜歡運用整個髖部和身體的力量施展疾步側(cè)踢。他也要我練習后腳勾踢,用腳背或腳的球狀部位踢向目標,如上臂的肱二頭肌或肩部肌群。按照李小龍的理論,即使踢對方的手臂,你也有可能造成對方脖子的嚴重傷害,因為這種踢法能夠產(chǎn)生強大的鞭擊力。現(xiàn)在,我認為要真正的理解這些理論就要有所體驗。我對他說,“李小龍,你應該讓我體驗一下這種踢法,我才能理解你所說的東西?!崩钚↓埢卮鸬?,“我不想那么做,因為你會受傷的?!庇谑?,他只是用他的腳背輕輕的“推”了我一下,作為示范。我說,“不,給我來點狠的,我只是想對這種踢擊勁力有所了解。”砰!他踢了我。我立刻就理解了他所說的。我的脖子受到了猛烈震動,我頭部的一側(cè)也被狠狠的牽動了,眼前直冒金星。整整三天,我喪失了行動能力,我不得不去請了—位按摩師。李小龍很難過?!拔也辉撃菢犹吣?。”他說。相信我,如果一個人擺好格斗姿勢,你用和李小龍一樣的勁力踢他身體的一側(cè),肯定會對他頭部的另一側(cè)造成劇烈的震動。這種踢法對大腿同樣有效,踢中肋骨能置人于死地。
約翰·科克倫:他接下來教了你什么?
斯里芬特:從后腳勾踢開始,李小龍教了我更多復雜的組合,但他從不讓我練習那些組合,直到他感覺我已經(jīng)精通了那些單個的踢技,同時我還要能把它們變成自己的格斗武庫的一部分用于實戰(zhàn)。這些訓練和那種套路或演武式的鍛煉毫無關系,我們必須在實際的對練及實戰(zhàn)中學會運用它們。李小龍所教的所有東西,都與激烈的全接觸格斗相關。我們一直在對抗中學習實戰(zhàn),我們絕不僅僅是在做練習。李小龍確信全接觸式格斗更有沖擊力,更高效。因此,我們一度加強了踹踢、側(cè)踢以及后腳勾踢的相關練習。
他經(jīng)常會在我們面前即興表演旋踢以及各種用到腳的特殊攻擊技法。他總是創(chuàng)新攻擊技法,并對某些傳統(tǒng)技法進行重新評估。比如,有一次我問他,“那些用腳跟的傳統(tǒng)踢法(外擺腿或鉤踢)還不錯,你為什么覺得它們不實用?”他回答道,“那些不入流的踢法,誰都可以那樣踢,除非他是醉漢,要不就是實在太笨。一旦你試圖像他們那樣轉(zhuǎn)身用腳后跟去踢,”他解釋道,“那你就很容易遭到反擊。某個時候,你可以用那種踢法,但當你遇到反擊時,你必須要能隨時改變踢法,并及時做出自然的反反擊?!崩钚↓埾嘈拍_是一種實用的武器。他發(fā)展出了各種類型的多樣化的組合踢法,并將這些組合與富有攻擊性且輕快的腳步移動相結合。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