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城
國內(nèi)名人手札拍賣最早始于1994年,當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冊15通的徐悲鴻行書手札,估價10萬元,每通信平均6000多元,最終流拍了。2004年,同樣是在翰海,僅僅3通的徐悲鴻信札便以24.2萬元拍出,每通平均8萬元,升值幅度達到10年前的10倍之多。
近年來,名人手札的收藏價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凸顯,各大拍賣場每年均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書稿手札成交。2005年秋拍,郁達夫致王映霞的8封情書“我很真心,我簡直可以為你而死”以34萬元高價成交;錢鍾書致吳祖光信札,一張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的便箋,不到10行字,記錄了錢氏夫婦與吳氏夫婦的交往。這幾行小字最終以2.3萬元成交;2010年嘉德秋拍,齊白石囑托葉恭綽將賣畫所得“三百二十四圓七角”匯入他的中國銀行賬戶的書札,以33.6萬元拍出。
2009年,陳獨秀、梁啟超與徐志摩等致胡適的一批書信,一舉創(chuàng)下744.8萬元的成交高價;同是2009年,國學大師陳寅恪的112件手稿,成交價是285.6萬元,在手稿市場也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近代佛學家李叔同先生的77頁手稿,拍出了257.6萬元。
2012年,在藝術品市場趨冷的情況下,名人手札的高價成交體現(xiàn)出它的抗跌性。朱自清的楷書七言詩札以161萬元成交;趙之謙的信札九通拍得120.75萬元;趙孟頫(傳)信札十通以299萬元拍出……2012年6月,由宋版《錦繡萬花谷》全八十卷領銜的179種、1292冊組成的過云樓藏書引發(fā)了一場價值2.162億元的“戰(zhàn)爭”。
北京匡時2.16億元拍出“過云樓”之后,各大拍賣行均開始了對名人手札的細分梳理。去年12月,隨著拍賣師第146次落槌,現(xiàn)身匡時秋拍的“南長街54號藏梁氏檔案”全部成交,總成交價達6709萬元,其中,梁啟超的《袁世凱之解剖》手稿以620萬元成交。
在今年嘉德春拍“古籍善本”專場中,顧炎武手書《五臺山記》以3162.5萬元奪得全場桂冠。曾國藩手書家訓及寫給曾國荃的130頁家書,以356.5萬元成交,比預估價格高出4倍有余。1911年魯迅手書《古小說鉤沉》手稿更為引人注目,最終,此件手書以估價10余倍的690萬元高價易主。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最近5年名人手札價格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有的名人手札已從原來的一兩萬元飆升到現(xiàn)在的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業(yè)界普遍認為,在收藏市場持續(xù)黯淡的形勢下,名人手札類依然保持堅挺,這說明了市場對兼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手札價值有了更充分的認識,書札的自身價值正在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