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鵬
如果秦醉能夠在天空中觀察中國的書畫市場,他就能繪制一圈一圈的等高線圖,在這份等高線圖中,明確標記著通往書畫巔峰的路徑:
在國畫市場上,美術協(xié)會和書法協(xié)會的官員占據著一個高地,外圍統(tǒng)治著800萬中國書畫藝術家;在油畫市場上,油畫名家占據著另一處高地,像磁力線吸引著80萬當代油畫家。在兩個高地之外,是一系列圍繞著各自系統(tǒng)運轉的圈子:
1.以批評家為核心的學術圈
2.以畫廊美術館為核心的商業(yè)圈
3.以拍賣公司為核心的收藏圈
4.以洗錢為核心的資本圈
5.以官員商人為核心的禮品圈
6.以藝術區(qū)為核心的地域圈
7.以學校和地域為核心的人際圈
8.以網絡為核心的網友圈
這些圈子或大或小,或獨立或重疊,或嚴密或松散,在試圖扭曲價值。
2008年,江因風從書畫圈子里跳脫出來,開始把當代書畫圈當社會問題來考察。在書畫價格結構中,他將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原始價值層次
二是畫廊價格層次
三是泡沫價格層次
原始價值階段主要按照勞動力計算報酬,一個青年藝術家一個月可以畫3幅油畫,按照同等設計師的月薪報酬計算,比如同等設計師月薪1萬,那么這個年輕藝術家的3幅油畫共值1萬元,每幅3300元。
畫廊價格階段就在原始價值的基礎上增加畫廊的商業(yè)成本和利潤空間,畫廊價格一般是原始價值的5~10倍,經過畫廊商業(yè)化包裝過的青年藝術家一幅畫的價格就到了幾萬元。
泡沫價格階段的前期一般是人為的,就是畫廊和幾個收藏家合謀抬價,在拍賣場自買自賣制造一波虛擬的上漲高價。如果有人大量接盤,或者有洗錢組織利用這個藝術家的作品來洗錢,這個藝術泡沫就成功制造。這個時候藝術“大師”就誕生了。
剛畢業(yè)的美院學生、在宋莊混還沒有找到“道”的、打拼著的理想主義者基本上都是第一群體,按原始價格出售畫作。第一群體在國內大概是:國畫書法800萬大軍、油畫80萬大軍、當代藝術幾萬軍團。
一個藝術家從第一群體升級到第二個群體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原始價值階段畫賣得數量大,而且價格不能太低;二是被畫廊或者藝術機構簽約包裝。接下來就能達到第二群體——爬上3萬價格線上的畫家群體。
第二群體大約幾千人。一般市面有300張以上作品流通,收藏家地域分布比較廣泛,具有一定的海外收藏量。這一群體的藝術家很容易被用來洗錢,并炒作成藝術大師,升為第三個群體。前期的自買自賣最終需要有收藏家接盤,如果沒有,這個藝術家的泡沫炒作就告失敗,重回到畫廊價值階段。
十年來,成功站在泡沫上的大師不到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