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薇 仲夢云
【摘 要】隨著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關注心理健康已成為社會共識。而中小學生,尤以住校生為主,其心理健康問題日漸突出。本文試著以住校生不良心理問題的特征與形成原因,并提出相關解決對策方面來進行淺述。
【關鍵詞】中學住校生;心理健康;對策
高中階段是學生問題的多發(fā)期,尤其心理健康的問題日漸突出。而中學生心理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對他們進行德育的效果。2013年度下半學年我們到中學實習,在高一(29)班實習班主任。高一29班與其他班級略有不同,他們是平行班,但半數(shù)多的孩子是以火箭班的標準分進來的,同時,住宿生是年級比較少的。在為期四個月的相處中,我們均發(fā)現(xiàn)住校生與非住校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尤以心里素質有其特殊性。筆者以高一29班為例分析中學住校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中學生住宿的原因分析
中學生申請宿舍的原因概括起來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學生希望鍛煉自己的自理能力;或為了爭取多些時間在學校讀書而主動申請宿舍,住宿是學生自愿的選擇。另一類是因為外界的原因,如家離學校太遠(筆者所在班級的多數(shù)住校生非本市人,在縣里或臨近的市),上學不方便;或因家長不在家(外出打工),無法照顧子女,住宿是學生被動的選擇。
二、住校生心理問題的現(xiàn)狀
中學住校生年齡尚小,心理還十分稚嫩,家長又不在身邊,學校的領導、老師對這部分同學的心理發(fā)展又沒有給予特別的重視。同時,當代學生多以獨生子女為主,從小就在家中被照顧過度,乍然遠離父母來異地求學,使得他們在獨立自理的同時,存在著嬌氣,自我中心強,自卑等較明顯的問題,以下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
1、焦慮。這種心理現(xiàn)象在中學生身上表現(xiàn)得比較普遍,大多數(shù)較輕微,但據(jù)新華網(wǎng),海南省人民醫(yī)院對2000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住校學生離開家庭獨立生活,學習壓力大、競爭性強,容易導致軀體癥狀抑郁、焦慮等不健康心理因素。他們中心理異常的學生人數(shù)比例明顯高于走讀學生。這些異常主要表現(xiàn)為對考試乃至學習的焦慮:提及考試就緊張,問題嚴重的學生入睡困難,常體驗到莫名其妙的恐懼,做事力不從心,付出很大努力收獲卻很小。因此缺乏耐心,情緒焦躁,心理承受力差,易怒。
2、孤獨。因為遠離親人,與同學關系又不很融洽,同時不知如何改善,住校生容易產(chǎn)生孤獨的心理,使得情緒低落。導致一個人獨來獨往,常將遇到的問題埋在心底。這種孤僻的心理,讓之喜歡胡亂猜測、想事易鉆牛角尖、乃至遇挫時易遷怒他人。
3、自責。這主要來自家長與老師給自己的壓力。面對家長的“望子成龍”,老師的殷殷期盼,學生的學習負擔日益加重。面對不理想的成績,同時沒有家人給予一定的調解,進而產(chǎn)生自責的心理,對學習失去信心。
4、自卑。這種現(xiàn)象雖然不是中學生住校生所特有的,但中學住校生中這方面的心理問題也是較為突出的。筆者班級有部分住校生來自農(nóng)村或條件不是很優(yōu)越的家庭,與部分市里的孩子一比,總覺得自己多方面比不上他們,往往缺乏自信,從來不敢將自已的想法告訴任何人。導致對學習逐漸缺乏自信、熱情,課上無法集中注意力,成績退步。
5、抑郁。絕大多數(shù)的中學生為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過多的贊美,極少遇到挫折;同時多數(shù)住校生在來筆者所實習的重點中學前,都是某小學或初中的某個小范圍內(nèi)的尖子,但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頻繁的測驗,這種“輝煌”已經(jīng)不再,使得自我評價消極,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對學習缺乏信心,對自己要做的事有恐懼傾向,害怕什么都搞砸,害怕面對現(xiàn)實。這類學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他們不影響課內(nèi)外秩序,不妨礙教學的各項活動,但隨著其不良情緒的發(fā)展,內(nèi)心緊張程度的加重,他們變得敏感,多疑,日益消沉,嚴重的可能發(fā)展為抑郁性精神疾患,有的會做出自傷行為,甚至輕生。筆者班中就有一個住校生因學習壓力大,心思過于敏感,長期以往,患有青春期抑郁癥,偶爾自言自語,對進入教室抱有恐懼心理,不自覺手抖,最后只能休學回家進行治療。
三、導致住校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住校生往往比其他學生背負著更多的希望與壓力,而且他們正在逐漸成熟,開始關心家事、國事,懂得了體貼父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巨大期盼;筆者所在班級還有少數(shù)農(nóng)村家庭與留守兒童家庭,知道家里供給一個住校生在中學讀書,所承受的經(jīng)濟壓力還是不小的,不自覺地將家庭的艱辛放在心里,面對自己的成績,一種無形的壓力整天擔在心頭。同時,筆者詢問班里的住校生,在月假回家時,除了準備好吃的,父母問較多的是學習,沒有很多耐心聽孩子說心里話;還有些父母認為給錢給學生,保證其經(jīng)濟上的充裕,這就足夠了,很少與孩子進行思想上情感上的溝通,多忙于自己的工作。
2、學校原因。(1)學習不適應。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的難度加大,科目增加,對老師的教學不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能適應情況的變化,導致成績滑坡,從而產(chǎn)生自卑感。(2)生活不適應。在家里眾星捧月,可在學校里,沒有人理會你那種優(yōu)越感。加上部分學生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不懂得互尊互敬、人際關系日趨緊張,這時他們倍感缺乏關愛。對于生活中的種種不適應,沒有發(fā)泄的渠道,長期悶在心里,性格越來越孤僻。(3)競爭的激烈。在重點中學中,學生照常為了“分數(shù)”沒命的學,使得學業(yè)負擔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較大的影響,有些學生易產(chǎn)生心理障礙現(xiàn)象。
3、自身的原因。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巨大變化階段,本身個性不成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緒,同時易被外界影響,容易產(chǎn)生暴躁,軟弱的心理。
四、面對住校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針對住校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努力:
1、構建寢室精神文化,營造和諧氛圍。同一個寢室的學生,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由于不同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愛好、心理問題等等,容易造成人際交往方面的一些問題,特別是目前多為獨生子女,人際交往不好常常會影響學習和工作的心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會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我們要教育學生要擁有一個開放的胸懷,有容人之量,互助友愛和睦相處??擅繉W期進行一次寢室美化評比,讓學生自己動手美化寢室環(huán)境。實踐證明,美化的同時帶來希望和活力,把寢室建設成一個“愉悅的場所”,給學生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
2、構建廣闊的心理調節(jié)平臺。(1)每周定時為住校生開設心理輔導室,鼓勵住校生主動去找心理老師訴說自己遇到的煩心事,有一個傾訴心聲的渠道。(2)定期出版心理健康報,包括“心聲”,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健康幽默故事,心理調解等內(nèi)容,鼓勵學生投稿。(3)發(fā)揮班主任作用,除了向學生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同時,更要密切關注住校生,經(jīng)常到寢室中給與關心并與之談話,通過個別的談心與疏導,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
3、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住校生長期住學校(筆者所在學校一個月才放兩天假),與家長接觸的時間并不多,長此以往易產(chǎn)生隔閡,學生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會對住校生的心理健康有負面作用。所以要常與家長聯(lián)系,可讓家長了解到學生的最新情況,也讓老師知道學生在家中的表現(xiàn),從而達到盡可能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徐立峰,盧衛(wèi)斌.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2009,25(11):78-79.
[2]龔江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與思考[J].探索,2010(6):174.
[3]張鳳娟,張萬波.關于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科學,2000(12).
作者簡介:邱玉薇(1993—),女,漢族,廣東人,現(xiàn)就讀于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化學教育。
仲夢云(1992—),女,漢族,河北人,現(xiàn)就讀于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主要研究方向: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