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蘭
精油在中國市場出現并被公眾認識的時間并不長,但卻一直被視為美容保健領域的神物,精油按摩更是所有美容保健場所的招牌,有不少精油產品還宣稱對于內分泌、新陳代謝等疾病都有很不錯的療效。精油到底是什么?是否真的具有所宣稱的各種功效?
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教授、中華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yè)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閻世翔表示,精油是化妝品的一種原料,本身也是一種美容用品,如果精油本身不存在質量、純度、有效成分等安全問題,對人體確實有舒緩精神緊張、增強免疫力等保健功能,對皮膚也有益。關于精油的成分,華東理工大學精細化工研究所教授沈永嘉指出,精油中含有揮發(fā)性的低分子量物質,其中醇類物質的含量最多,還包括一些脂類物質。
中華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專家委員會委員梅家齊表示,凡是含有揮發(fā)物成分的有氣味植物都可提取精油。目前,全球有數千種芳香植物都可提取精油。“一般能夠提取精油的主要為芳香類植物,至于植物提取精油的部位,不同的植物也有所區(qū)別,以玫瑰精油為例,完全是由玫瑰花中提取而來,葉子等其他部位是無法提取出玫瑰精油的。雖然精油由花提取而來,但也是某些特定時期的花中才能提取。薄荷精油由薄荷葉中提取,但比較適合的提取階段為薄荷生長較旺盛的時期,而且其中精油含量相對較高的時段為一天中的某個特定時間。因此,適合精油提取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植物學家說。
前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yè)協會理事長張鐵誠介紹,目前市場上純天然的精油較多,合成精油比較少見,而且合成精油也可以放心使用。沈永嘉解釋,“人工合成”并不可怕,一般人工合成的精油也可放心使用,但如果廠家在生產過程中操作不規(guī)范,生產出的精油就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閻世翔也表示,從理論上來說,精油應該是純天然的,但現在不少美容院使用的精油并非天然提取物,有些是將從植物中提取出的天然成分與溶劑相混合,使其溶解于溶劑中。溶劑有可能為合成油脂,因為合成油脂的價格相對比較便宜。
閻世翔解釋,判斷純天然精油是否絕對安全,也要根據其成分決定,純天然未必更安全,關鍵在于消費者使用時應注意精油的使用劑量,過量使用或精油濃度過高都應該避免。梅家齊也表示,純天然精油在人體使用中不一定是安全無毒的,這取決于精油的品種及使用方法。
精油究竟應歸類為美容產品還是保健品?對此,張鐵誠解釋,從精油本身來看,確實具有一些特殊功能,如緩解疲勞、提神、幫助傷口愈合等,但不能回避的一點是,有些廠商在宣傳用語中確實有夸大產品功效的可能。從揮發(fā)化合物成分的角度分析,精油是具有美容功能及保健功能的,目前,化妝品及保健品產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添加。
另外,目前在化妝品的分類中,是包含精油這一類別的。如果精油產品宣稱健美、祛斑等功能,則屬于特殊用途化妝品,根據我國《化妝品衛(wèi)生監(jiān)督條例》的規(guī)定,用于育發(fā)、染發(fā)、燙發(fā)、脫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曬的化妝品均屬于特殊化妝品,其中健美化妝品是指有助于使形體健美的化妝品,祛斑化妝品是指用于減輕皮膚表皮色素沉著的化妝品。而根據《消費者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GB5296.3-1995)的要求,特殊用途化妝品必須在標簽上標注特殊用途化妝品批準文號,進口化妝品應在標簽上標明進口化妝品衛(wèi)生許可證批準號。
精油號稱是純天然提取,那么,是否意味著不會過敏?對此,北京中醫(yī)醫(y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yī)師孫麗蘊表示,確實有人對精油過敏,而且臨床中確實存在對精油過敏的病例。精油的種類較多,至于出現過敏的患者是對某一特定類別的精油過敏還是對所有精油過敏,目前的臨床研究還沒有涉及這個方面,但對于曾經出現精油過敏反應的人群,建議不再使用為宜。
如果對精油的過敏為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初次使用時在人體內會產生抗體,但并不會出現過敏反應,后續(xù)使用時抗體才會大量分泌引起過敏反應,因此,初次使用精油未出現過敏反應并不等同于后續(xù)使用不會產生過敏反應。
(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