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今年無煙日的主題是“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
然而,中國疾控中心發(fā)布報告僅呼吁全面禁止煙草廣告和贊助。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也建議修訂《廣告法》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全媒體”禁止煙草廣告。
這是一組具有諷刺性的對比。中國煙民數(shù)量是3.5億,占世界煙民總數(shù)35%,超過1/3,中國也是全球煙草最大的煙草生產(chǎn)國和消費國,而靚麗“成績單”的背后是黯淡的現(xiàn)實:中國煙民每年消耗2.3萬億支香煙,每年死于吸煙相關疾病120萬人,吸煙致病的直接成本達2275.48億元,7.4億人飽受二手煙危害……
另一組更辛辣的對比是: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這意味著中國有控制煙草的義務。按照公約要求,我國要在五年內(nèi)實現(xiàn)公共場所禁煙,廣泛禁止所有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而實際情況是,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觸目皆是,煙民數(shù)量有增無減,卷煙銷量連年攀升。
兩組對比令人心情沉重。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很復雜。全民吸煙率上升、卷煙銷量上升的一大推手或誘因即是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仍然大行其道。
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絕不應成為一廂情愿的呼吁,成為毫無效果的嘴上風暴,成為缺少約束力的一紙公文。遏制煙草軟廣告需要制度硬約束。唯有對違反公約的煙草企業(yè)嚴懲不貸,對為煙草廣告提供平臺的媒體予以懲處,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才不會只是奢侈的夢想。
(摘自《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