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揚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聯(lián)合應用丁咯地爾及疏血通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治療效果。方法:收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112例,平均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6例,對照組使用鹽酸丁咯地爾治療,治療組聯(lián)合應用丁咯地爾及疏血通治療,比較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和椎動脈、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結果:對照組總有效率804%,治療組總有效率929%,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治療后左椎動脈、右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收縮血流速度較對照組明顯改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聯(lián)合應用丁咯地爾及疏血通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能夠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血流,效果優(yōu)于單獨使用丁咯地爾。
關鍵詞丁咯地爾疏血通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椎基底動脈粥樣硬化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病理基礎,動脈痙攣和微血栓形成是發(fā)病原因[1]。2009年2月~2012年2月聯(lián)合應用丁咯地爾及疏血通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取得滿意療效,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112例,均符合《腦血管疾病MBI、CT、DSA與臨床》確診標準[2]。其中男68例,女44例,年齡54~72歲,平均648±86歲;病史3~36個月,平均125±96個月;合并基礎疾?。侯i椎病24例、高血壓35例、糖尿病12例。隨機的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6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史、基礎疾病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治療方法:對照組使用鹽酸丁咯地爾注射液200mg+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1次/日,2周1療程;治療組則聯(lián)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4ml+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1次/日,2周1個療程。
評價指標:使用CBS-900型TCD檢測儀檢測椎動脈、基底動脈的收縮血流速度進行比較;臨床總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療效判定標準:癥狀完全消失為痊愈;癥狀改善≥50%為好轉;癥狀改善<50%為無效。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X2檢驗用于計數(shù)資料比較,t檢驗用于計量資料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結果
對照組總有效率804%,治療組總有效率929%,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治療后左椎動脈、右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收縮血流速度分別為3532±412cm/秒、3527±418cm/秒和4658±623cm/秒,治療組治療后左椎動脈、右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收縮血流速度分別為4178±803cm/秒、4154±796cm/秒和5233±775cm/秒,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改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討論
以眩暈為主的臨床癥狀是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現(xiàn)。有效的改善血供和減輕血管痙攣能顯著的改善患者的自覺癥狀。鹽酸丁咯地爾作為改善微循環(huán)的典型藥物,通過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縮、減輕血流阻力,緩解血管的痙攣;還通過使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紅細胞變性得到改善、微循環(huán)狀態(tài)得到緩解、使血管內(nèi)氧分壓得到提高,從而減輕患者眩暈的癥狀?,F(xiàn)代藥理學研究[3],疏血通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水蛭素和蚓激酶均具有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降血脂和抗凝的作用,還可以通過激活纖溶酶原活性、有效的減輕粥樣斑塊和微血栓的形成,本組研究中,治療組的有效率及動脈血流的改善程度顯著的優(yōu)于對照組,與任莉等的研究結論相一致[4],表明疏血通改善動脈循環(huán)的作用與丁咯地爾具有協(xié)同的效果,增強治療效果。
總之,聯(lián)合應用丁咯地爾及疏血通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能夠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血流,效果優(yōu)于單獨使用丁咯地爾。
參考文獻
1陳萍.丁咯地爾聯(lián)合丹參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40例[J].海南醫(yī)學,2007,18(12):92.
2張茹芳.丁咯地爾聯(lián)合西比靈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46例[J].臨床醫(yī)學,2008,28(2):51-52.
3閔敏,姜亞軍,曹理璞,等.法舒地爾聯(lián)合疏血通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13(27):9.
4任莉,柳志一.丁咯地爾注射液聯(lián)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2,18(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