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珊
如何教中學學生學好英語?這個問題是對我們中學英語教師的挑戰(zhàn),也是對我們的考驗。教學實踐證明,我們只有從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教訓,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把教師和學生結合起來,探索適合于學生實際情況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目前中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1.缺乏對英語的重要性的認識。大學生對當今世界中英語幾乎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不太了解,他們更不知道英語對促進經(jīng)濟科學技術的進步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國進入WTO之后,英語的重要性就理廣泛地體現(xiàn)出來了。鑒于此,老師就用一些實例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調動、激發(fā)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
2.“啞巴”英語現(xiàn)象較為嚴重。英語是一種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思想交流工具。那么學英語就得親自去實踐,去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學好英語。但是有些學生就是不愿把英語說出來。因為他們怕說錯了被別人笑話或挨老師批評,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只會解決一些筆試題,而更為普遍的是開口卻說不出幾句的“啞巴式英語”的現(xiàn)象。鑒于此,我們應客觀地讓學生意識到他們在聽說讀寫方面所犯的錯誤,絕對不要在學生學習英語中犯了錯誤就嚴厲批評,這樣會更加讓學生討厭學習英語。如果不管學生在學習中犯了什么錯,先用“Good!”或“Very Good!”或“Excellent!”等對其表揚,然后客觀地,和藹地,巧妙地運用某些方式讓他們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學生才不會擔心自己說錯用錯了英語會挨批評。大大地減輕了其思想負擔。此時我們就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只有不怕說錯或用錯英語,才能說出或寫出不錯的英語?!蹦敲催@樣學生才會大膽去說,在課內外,老師應多創(chuàng)造語境讓學生去嘗試。
3.社會知識膚淺,思維范圍狹窄,打不開思路。在成長的學生,單純而可愛。但接觸社會的時間少,造成缺乏一些社會常識。加上這些學生平時在家中所做的事相對單純,導致思維單純,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遇到困難就知難而退,不積極主動地動腦去解決問題。這樣導致他們許多情況下都沒有用英語進行思維,滿腦子全是漢語。結果造成“漢語式英語”,養(yǎng)成了學習英語的不良習慣,表現(xiàn)比較普遍的就是用漢語組織英語單詞成句,或者是用漢字給英語單詞注音。這樣就造成了表達錯誤或發(fā)音不準確。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養(yǎng)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
二、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深入學生實際生活與環(huán)境,了解并分析他們每位同學在不同時期的思想狀況與精神面貌,與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取他們對老師的信任,讓他們知道我們老師也是他們的朋友。然后對個別學生做不同的思想動員工作,給予他們學習動力和鼓勵,讓他們滿懷熱情地學習英語。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和愛好,把學生分成不同的興趣小組。開展不同興趣的課外活動活動。比如有的學生愛好唱歌,就組織這些學生成立英語歌曲興趣小組,教他們或讓他們自己學唱英語歌曲。還有的學生喜歡讀故事,有的喜歡畫畫,就給他們提供簡易英語的“畫本”或“故事書”去讀,之后讓他們把故事用英語給全班同學講出來。有的學生喜歡運動,平時就可以讓他們去了解有關運動的詞匯以及表達,然后定期讓他們講述一下所觀看到的或所進行的運動會。這樣既發(fā)揮了每位學生的特長和優(yōu)點,又可提高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很大程度地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第一堂英語課起,教師就應根據(jù)具體條件,有計劃、步驟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書寫、筆記、作業(yè)等習慣,以鞏固和發(fā)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開辟興趣自勵途徑。英語教師要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英語的方法,如何應考及做各種題型的方法和技巧等,引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自覺主動地學習英語,克服學習道路上的困難,達到發(fā)展、鞏固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目的。
3.把握好課堂教學。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戰(zhàn)場,把握好了這一關,對學生的啟發(fā)會很大。(1)要以綱為本,有的放矢。教師應深入學習并且研究教學大綱,明確英語教學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內容和教學目的。熟讀大綱,分析大綱,準確把握大綱內容,才能讓我們對每個階段應教知識有個全面認識,以避免我們在教學中遺漏要點或“走偏”方向。(2)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深入淺出地把知識給學生講清楚。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思想狀況和心理情況,因材施教。(3)實踐要緊扣大綱,訓練要分層推廣。只有我們不斷地給學生提供聽說讀寫的機會,尤其是給學生提供朗讀機會,學生才能聽懂人家的話,才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才能寫出漂亮的文章,才能讀懂人家的文章。但是學生練習不能脫離教學大綱,應由易到難,分層次地逐步推廣練習。(4)講解內容短小精悍,井然有序,清楚明顯,方便學生查找記憶,講解內容不宜太多太長,這樣的話,學生容易生厭。內容宜少而精,能讓學生輕松地記住。
4.要盡量創(chuàng)造情景學生在課后用。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戰(zhàn)場,而課外卻是學生練習英語的運動場。我們老師應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去訓練。遇到學生主動用英語打一聲招呼,說一些“寒喧”英語,向學生問寒問暖,這樣學生會不自覺用英語作答。平時與一些學生交談時,可用英語引入一個話題,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來談自己的看法,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還可以搞英語角、英語論壇或講座,調動學生積極地用英語思維。
總之,語言不是教會的,而是在使用中學會的,交際能力只有在交際中得到最有效的訓練和培養(yǎng),教師應引導學生爭取各種訓練機會反復練習,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如:在課堂上、在課后、在英語角、在各種英語俱樂部多多練習英語、使用英語,培養(yǎng)真正的交際能力。只要我們深入了解學生實際生活,把課內外巧妙地結合起來,我們就會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