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調(diào)de華麗 團子
設(shè)拉子,她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一千零一夜》里的傳奇都城,是“玫瑰與夜鶯”的波斯靈魂。原以為我為古波斯帝國最宏偉的都城波斯波利斯而來,卻不知在設(shè)拉子邂逅了一座最美麗的清真寺——粉紅清真寺。
她藏在小巷子里,低調(diào)得也許一不留神就錯過了
這座清真寺的名字叫做Nasīr al-Mulk,中文是莫克清真寺,因為其外墻彩釉色彩中以粉紅色最為出挑,所以也被人叫做粉紅清真寺。這座清真寺建于1876年Qājār王朝,至今依舊保存完好,成為了來到設(shè)拉子或者說來到伊朗不可不游的景點之一。
清真寺就在市區(qū)里面,從馬路上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走進去,大約200米就看到這個清真寺。老實說第一眼,我根本沒把這建筑和粉紅清真寺,伊朗最美的清真寺聯(lián)系起來,這也相差太遠了吧?門口也沒有廣場,或者售票處,實在是有些低調(diào)。
來到近處,才發(fā)現(xiàn)清真寺外墻是非常精美的彩釉瓷磚,圣火圖案布滿了清真寺的各個角落。最為特別的是在頂部結(jié)構(gòu)上有一個四分之一圓球體的蜂窩狀造型,其實是個像蜂窩一樣的立體穹頂,但每一塊彩釉磚卻都與穹頂?shù)幕《荣N合得天衣無縫。據(jù)說這座清真寺經(jīng)歷一百多年依舊矗立,原因就是在當初建造時,在磚塊層里夾了一些木塊,以起到避震作用。
在外墻的彩磚上,有很多花朵和花瓶的圖案,據(jù)說,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本身都沒有建造清真寺的技術(shù),他們攻打波斯后強迫波斯人為他們建造清真寺,噴著圣火的花瓶是古波斯“拜火教”的象征,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著一個花瓶,波斯人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建造清真寺時為了維護自己的信仰不為外族人滅絕,在建造清真寺的時候會以花代火,把自己的信仰刻畫在清真寺上,今天我們看到的花,其實在波斯人心中是熊熊不滅的圣火。
有些建筑注定是屬于女人的,比如泰姬陵,比如粉紅清真寺
這繁復(fù)的外墻確實令人驚嘆,但卻稱不上“最美”,甚至還有點“密集恐懼癥”的意思,如果要看伊朗最美清真寺的真容,只有走進去一探究竟了。
清真寺的冬宮,整個大廳寬十多米,深度超過五十米,十多根斜蛇紋柱子撐起整個大廳,每根柱子上以及弧形拱頂都有雕刻以及復(fù)雜的瓷磚圖案,氣勢非凡。
早晨溫暖的陽光透過彩色玻璃投射到波斯地毯上形成了美妙神奇的色彩和光影組合,她沒有金碧輝煌的裝飾,只在陽光燦爛時才展現(xiàn)出自己最美的一面,隨著光影的變幻,每一分每一秒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夢幻般色彩,一百多年來獨自訴說著屬于自己的故事。她就像一個蒙著面紗的波斯美女,在掀開頭巾的那一剎那才為其傾國傾城的絕色容顏所深深折服,在這至高無上的殿堂里,用塵世間最華麗的光與影,歌頌真主無邊的力量。
我坐在墻邊靜靜感受著她的光影變幻,仿佛置身一個萬花筒般的鏡像宮殿,千里赴約,圓我一個一千零一夜的夢。
有些建筑注定是屬于女人的,比如泰姬陵,比如粉紅清真寺,看了清真寺的內(nèi)外發(fā)現(xiàn)其顏色并不“粉紅”,我對粉紅清真寺的理解是,粉紅代表浪漫、富有幻想色彩,代表著美好的一切。所以在粉紅清真寺里的波斯美女格外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