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旺 王欣
摘 要:士官教育是我軍軍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十六次院校會議為未來我軍的士官教育謀劃了宏偉的藍圖,作為軍隊院校必須高度重視大力加強士官教育。文章介紹了十六次院校會議確立的士官教育體系,簡要分析了當前士官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院校的士官教育給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十六次院校會議 士官教育 戰(zhàn)斗力生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3(b)-0225-01
本文結合十六次院校會議給士官教育帶來的一些新特點,以及當前士官教育的現(xiàn)狀,談幾點針對士官教育的思考。
1 第十六次全軍院校會議給士官教育帶來的新特點
十六次院校會議在十五次院校會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我軍士官教育進行了規(guī)劃,這次院校會議給士官教育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1 進一步擴大了士官教育的規(guī)模
士官教育的規(guī)模和層次進一步擴大,越來越多的院校開始承擔士官教育,士官學校數(shù)量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一倍,另有幾十所兵種(專業(yè))院校承擔士官培養(yǎng)任務。
1.2 進一步豐富了士官教育的培訓層次
這次會議后開始實行“兩個相結合”的培訓體制,即建立士官的資格培訓、升級培訓、專題輪訓相結合,院校與訓練機構相結合。
1.3 加強隊屬基地建設,走開預選士官基地化培訓道路
在加強院校士官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強相應的訓練基地建設,加大對預選士官的培訓選拔力度,確保預選士官的培訓質量。
1.4 全面推行士官職業(yè)技能鑒定
全面推行士官的資格認定,有助于進一步加強士官的職業(yè)技能,進一步適應士官崗位的任職需求。
1.5 針對部分大型武器平臺實行官兵同校合訓
某些大型武器平臺,軍官和士官的崗位需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為確保不同情況下大型武器平臺的正常運轉,需要從總體上進行官兵同校合訓。
2 當前我軍院校士官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任職崗位需求牽引作用不夠
從多年部隊使用情況看,畢業(yè)后多數(shù)士官能從事本專業(yè)工作的不足一半,部分人面臨著崗位的調整與轉換。由于畢業(yè)后不能從事本專業(yè)工作或來校畢業(yè)后就從未想過以后要從事所學專業(yè)工作,不能把崗位當作職業(yè),進而不能把職業(yè)當謀生手段,造成在校學員學習興趣低,積極性不夠,主觀學習動力不足[1]。
2.2 針對崗位的專業(yè)技能熟練度不夠
一方面是因為現(xiàn)階段部隊武器裝備更新?lián)Q代較快,院校自身條件有限,不能與之相適應;另一方面有些院校承擔士官教育任務的時間較短,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得士官學員學習的理論知識過多,針對崗位需求的實踐動手機會不多,并且實際動手能力的考核不嚴格、不系統(tǒng),導致士官學員實際動手能力較弱,專業(yè)熟練度不夠,不能適應崗位需要。
2.3 教員來源相對單一
士官院校教員首先自身應當專業(yè)知識扎實、操作技能嫻熟,既是工程師,又是教師,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員從院校走向院校,沒有部隊任職經歷,特別是沒有在部隊技術崗位上的工作經歷,對部隊的情況不了解,知之甚少,變成了光會說,不會做,造成了培養(yǎng)目標難以實現(xiàn)[2]。
2.4 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士官學員文化素質普遍偏低,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達到教學目的,特別是理論知識的教育上,有些課程沒有針對士官學員的特點進行教學手段的豐富,教學手段過于單一,例如理論教育的“滿堂灌”、“我講你聽”和“我教你做”的教育方法,不能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5 課程講授涵蓋知識面不夠
一些院校的教學內容與部隊實際聯(lián)系不緊,對作戰(zhàn)訓練改革發(fā)展跟蹤不夠,著眼提高學員實際工作能力的實踐課程少之又少,“訓非所需、學非所用”和“過硬而又過時”的現(xiàn)象,致使培養(yǎng)的人才實踐工作能力不強,綜合素質不高,難以適應第一任職崗位需求[1]。
3 對未來士官教育的幾點思考
3.1 以任職需求為牽引調整課程設置
首先,要到部隊進行充分調研,切實了解部隊需求,根據(jù)部隊需求設置課程;其次,要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問題設置教學內容,實行專題式教學,重點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再次,課程設置要綜合化,根據(jù)士官的技能培養(yǎng)需要設置課程模塊;還有,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課內外緊密結合,注重對士官學員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3.2 從掌握知識轉變?yōu)樘岣吣芰退刭|
院校的士官教育要做到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通過強化實踐教學,有效提高士官學員的任職能力。士官任職教育不是不要傳授知識,而是應側重為什么傳授知識、傳授什么知識、怎樣傳授知識,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員的實踐能力。
3.3 明確教學本質,提高教員素質
教員要實現(xiàn)“角色轉換”,一方面要提高動手能力,要教會學員如何操作設備,自身就必須非常熟練;另一方面要做好教學設計,切實清楚士官學員的特點以及他們的學習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3.4 豐富教學手段,彌補條件不足
針對院校現(xiàn)有的教學設備,特別是用于教學的武器裝備,不能與部隊的實際裝備相一致的問題,可以將一些新興的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例如將虛擬現(xiàn)實技術、動畫、動漫技術引入課堂,來克服場地、空間和實際裝備的缺乏,以此豐富教學手段。士官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必須與大的時代背景相結合,必須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我軍士官任職教育的長遠發(fā)展[3]。
3.5 提高教學境界,從“教教材”轉變?yōu)椤敖虒W員”
教學可以分為兩種境界:一是“教教材”,即將著眼點放在教材上,圍繞教材講授;二是“教學員”,即將著眼點放在學員身上,針對士官學員自身的特點進行教學。士官教育要實現(xiàn)教學境界的轉變,從“教教材”轉向“教學員”,激發(fā)學員學習的興趣,使其掌握方法主動學習。在此基礎上,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應特別強調由學員的主動參與來構建知識結構,變學員的“被動聽講”為“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4]。
參考文獻
[1] 張洪義.淺談士官任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1(4):20,132.
[2] 石道祥,徐建華,王憲嶸.加強任職教育課程開發(fā).提升新型軍事人才培養(yǎng)質量[J].繼續(xù)教育,2011(5):52-53.
[3] 王臻臻,刁子蔚,張鵬.軍校士官教育應加強信息化[J].企業(yè)導報,2011(15):223-224.
[4] 王小巍,崔艷萍,危侃.基于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士官教育研究[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9(10):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