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立影
醫(yī)學家們指出:“一日三餐,符合人體生理狀態(tài)和工作需要?!币皇窃谠缰型砣齻€進餐時間里,體內消化酶特別活躍,及時向人們發(fā)出要求進食的信號,如不進食,肚子就會咕咕叫。二是腦能量消耗與進食補充時間相吻合。成年人腦的能量消耗占80%。能源供應主要是葡萄糖,每天約消耗葡萄糖110~145克,而肝臟在每頓飯中最多攝取50克左右,一日三餐正好把腦部需要量補上。三是消化器官的活動狀況與食物的消化是一致的。人們感到饑餓時,一般都在早中晚這三個時間。進餐后,固體食物很快從食道到胃,約停留4個小時再進入到小腸被吸收其養(yǎng)分。所以人們應每隔4個小時就要給已空的胃補充食物,否則,就會沒力氣工作。
在一日三餐中,年輕人最容易忽視早餐,大多數人由于工作忙,時間緊,起床后胡亂吃點,甚至一點不吃。這樣,一天中第一次不能補給腦部能量。當血糖低于45%毫克時,就會出現饑餓感,或惡心、嘔吐,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低血糖癥狀。專家指出,早餐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他們對10~19歲的青少年兒童進行了一次健康體檢,結果發(fā)現,吃了豐富早餐的青少年,智力反映最佳。那些馬馬虎虎吃早點,甚至因貪睡經常誤了吃早點的,上課精力不集中,記憶力與表達能力一般,更缺乏持久的體力。對于成年人來說,更不可忽視早餐。每個人每天經過七八個小時睡眠,起床后,雖然沒有像白天那樣體力或腦力勞動,但各部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照常進行,人的腦細胞和其他部位仍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體內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必須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如果沒有早餐及時補充體內的營養(yǎng)物質,尤其是葡萄糖濃度就無法保證供應。另外,人們都有早晨起床后,沒胃口,不想進食的現象,這是因為人體腦細胞和各個器官組織,還沒有進入正常工作狀態(tài),如不進食,等到運轉正常后,是會因缺乏營養(yǎng)物質而影響工作的。因此,早餐不僅營養(yǎng)要豐富,而且質量要高些。故一般早餐多以牛奶、雞蛋、豆?jié){、點心為主體,根據不同體質和工作性質,美味可口的營養(yǎng)供應還可提高。
午餐,是在人們一天最緊張的工作中進行的,吃不好就無法補充被消耗的能量。世界各國都不約而同地把午餐當做一日三餐的重點,不僅要吃飽,而且要吃好。除主食外,還要做到葷素搭配,營養(yǎng)合理,達到全日需要量的五分之二左右。
晚餐,是在一天緊張勞作之后進行的,除特殊工種外,我國從古至今都主張“晚飯要少”。經驗證明,晚上由于活動量減少,所需能量也隨之減少,如吃的過飽,就會因營養(yǎng)過剩而逐漸發(fā)胖,影響睡眠。特別是老年人,隨著消化功能的下降,吃的過飽或食魚肉禽蛋等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后,不僅引起消化不良,還會因血脂升高而導致血流減慢,大量血脂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硬化。另外,高質量食物會刺激肝臟制造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這兩種脂蛋白會把過多的血清膽固醇運載到動脈堆積起來,促使動脈硬化,誘發(fā)冠心病。人過中年,機體處理糖的能力逐漸下降,表現糖耐量減少,即口服葡萄糖后,血糖上升明顯。據人體及動物實驗發(fā)現,熱量集中到晚上,會加速糖耐量下降,從而誘發(fā)糖尿病。因此,提倡“早餐要好,午餐要飽,晚餐要少”的飲食習慣,改變“不吃早餐,敷衍午餐,酒飽晚餐”的不良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