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華
摘 要:媽祖文化影響深遠。試圖從媽祖文化的興起及發(fā)展特點方面,分析媽祖信仰在祖國統(tǒng)一進程中方方面面的作用。
關鍵詞:媽祖信仰;祖國文化;政治改善
一、媽祖信仰的發(fā)展源頭及其現(xiàn)狀
據(jù)載:媽祖,姓林名默娘,她出生于莆田市海濱,熟悉水性。相傳她常為海上航行者保駕護航,因而,在她死后,民間尊為“海神”亦或者“神姑”。被神化后的媽祖,起初只是在民間口徑相傳。至元代第三條海運航線的成功開辟,朝廷對媽祖的加封或遣使祭祀,僅《元史》上的記載就達十二次之多。進入明朝后,由于航海事業(yè)上取得的巨大成功,特別是在鄭和七次下西洋后,媽祖信仰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明永樂帝不但封媽祖為“天妃”,還親自為其題詩“湄洲神人濯厥靈,朝游玄圃暮蓬瀛,扶危濟弱俾屯亨,呼之即應祈即聆……”該詩存于《御制弘仁普及天妃宮之碑》中,是迄今為止,由皇帝御制歌頌媽祖的唯一詩作。清朝時,媽祖信仰進入了鼎盛時期,閩都各地興建天后宮,康熙五十九年,媽祖被尊為“春秋諭祭”之神列入國家祀典。而后至今,借由海上貿易的發(fā)展和興盛,媽祖文化已經普傳海內外。“全世界已有媽祖廟5000多座,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信徒超過兩億。”可見媽祖信仰傳播之泛。
在歷經近千年的積淀后,媽祖信仰作為宗教信仰中的一種形式,其所具有的內涵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也可以這么說,不同時代賦予媽祖信仰以不同的文化蘊涵。在現(xiàn)代社會中,媽祖信仰中原具有的教義,如拯救海難、普降甘霖等,已大大地削弱了。但具有新的時代特色,如慈善救濟、宗族續(xù)源等。
二、媽祖信仰特點
媽祖信仰是福建沿海的民間信仰,極具地域特色。除此之外,在其傳播的過程中也極具特色,具體體現(xiàn)在兼容性這一點上。
1.地域性。媽祖信仰的地域性主要是指起源的地域性。媽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沿海地區(qū),以海為生的莆田人,為祈求航海出行的順利,以媽祖為信仰寄托。這種信仰不同于其他的民間信仰,它與莆田的地理條件、民眾生活習性息息相關。它是對海上精神敬畏下衍生出的一種民間信仰。
2.兼容性。媽祖信仰與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道家文化有本質的區(qū)別,但媽祖文化并不排斥上述二者。從媽祖信仰形成至今,它在自身的發(fā)展與傳承中既不排斥儒、道文化,同時又能兼收儒、道文化,體現(xiàn)為媽祖文化的兼容性。
三、媽祖信仰與祖國統(tǒng)一
歷史遺留問題,使大陸與臺灣分離近七十年。早日實現(xiàn)兩岸的和平統(tǒng)一,實行一國兩制,既是政治上的必然,又是兩岸大多數(shù)民眾的共同愿景。但部分的臺獨分子,不斷鼓吹臺灣是獨立國家,企圖將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實現(xiàn)臺獨,這種忽視歷史和親族血緣關系的做法,是不得民心的。臺灣是除福建莆田之外最大媽祖信徒聚集地。據(jù)載,臺灣媽祖廟800多座,信眾1600多萬人,占臺灣總人口的2/3。媽祖的形象,也成了人們抵制“臺獨”的一種武器。臺灣《聯(lián)合報》曾報道國民黨原秘書長宋楚瑜對選民說過:“臺灣如果獨立,關公、媽祖都會變成外國人?!眿屪嫖幕瘜τ诰S系海峽兩岸民眾深層情感、推進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換句話說,媽祖文化深刻影響著兩岸關系的發(fā)展。
1.媽祖信仰是臺灣民眾中華情節(jié)的關鍵載體。媽祖對于大多數(shù)海外華人華僑代表著“根”,代表著故鄉(xiāng),對于臺灣民眾更是這樣。臺灣民眾“根”源于大陸,這種尋根文化,維系著兩岸民眾同是中華民族血脈的情緣。和平、自由、平等、共存是媽祖女神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中華文化精神。從深層的文化意蘊上講,兩岸只有一個媽祖,媽祖文化作為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作為兩岸重要的精神紐帶,媽祖精神不容分割。同樣的,中華民族血緣不可分割,海峽兩岸不可分割。
2.媽祖信仰兼容兩岸文化發(fā)展,推動兩岸政治改善,促進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早日實現(xiàn)。一方面,兩岸文化的發(fā)展受各個方面的影響,如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程度不同,文化的發(fā)展形式、進程都不同步。受益于媽祖信仰兼容性,使得兩岸的文化在經過近千年的發(fā)展,發(fā)展脈絡基本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官不同民通,民通以媽祖為先”。媽祖信仰不但是維系兩岸血緣關系的重要載體,而且也是打破兩岸長達幾十年政治尷尬的利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兩岸的交流幾乎為零,有交流也是“地下”的媽祖朝拜活動。從1997年開始,媽祖金身第一次巡臺,實現(xiàn)了兩岸文化、政治正式交流。經過將近30年的發(fā)展,現(xiàn)今的媽祖巡臺是海峽兩岸民眾進行溝通交流最為重要的形式。媽祖巡臺也從“地下活動”實現(xiàn)到“公開合法活動”。近年來,每年都有多達上千余批次的臺灣進香團奔赴福建莆田湄洲島進香朝圣。由此可見,媽祖文化在沖破兩岸的政治堅冰的同時,也搭建了海峽兩岸交流橋梁?!叭送⑸裢础?,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的不斷熱絡,將進一步增進兩岸民眾的情感,促進臺灣早日回歸祖國,實現(xiàn)兩岸的和平統(tǒng)一。
3.媽祖對推動兩岸商品經濟發(fā)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海峽兩岸海運貿易與媽祖息息相關,福建沿海的港口建設、商埠的開發(fā),多以福建媽祖信仰在福建的傳播為標志。二是海峽兩岸交流,得益于媽祖媽祖信仰的維系,實現(xiàn)了文化交流一元到多元的改變。媽祖架起的交流橋梁,促進海西交流領域由民間民族活動拓展到文化、經貿、體育等方面。近幾年來,來莆田投資興業(yè)的臺商越來越多,經貿交流日益頻繁。福建莆田市先后八次成功舉辦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jié),吸引了眾多的臺灣及海外信眾的參與。這些都直接推進海西經濟的發(fā)展,為海西經濟建設開闊了新的領域。
媽祖信仰在兩岸關系建設中,所起的作用顯而易見?!爸腥A各族兒女共同創(chuàng)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系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因此,為早日實現(xiàn)兩岸的和平統(tǒng)一,不僅在政治上要重視與臺灣的溝通交流,在民俗中,還應該著力推進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蔣維錟.臺灣媽祖信仰起源新探.莆田學院學報,2005(01).
[2]蔣維錟.媽祖文獻資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04.
[3]羅春榮.媽祖文化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09.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