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看到一個幼兒園,引導(dǎo)孩子們玩這樣一個游戲。
在水泥操場上,讓一百多個孩子圍成一個大圓圈,老師站在圈內(nèi)的一個小圓圈里,宣布游戲規(guī)則:“哨音一響,大家要比賽脫鞋。誰的鞋脫得最快,誰就可以搶先把鞋扔到我現(xiàn)在站著的這個小圓圈里。誰的鞋子進了這個圈子,誰就有獎,取前十名!”
孩子們非常激動,哨子還沒響就有孩子蹲下身子,有的孩子急,怪媽媽給他穿的是系鞋帶的鞋;有的孩子站著,卻悄悄用腳后跟踩腳后跟,想把鞋脫掉。
預(yù)備,哨子響了。
有的孩子飛快蹲身、脫鞋,飛快扔出了鞋子,一只不中,又扔一只;有的孩子不會脫鞋,解不開鞋帶,急得一會兒站起,一會兒又坐下;有的孩子干脆抱著鞋子亂扯,扯著扯著就大放悲聲,哭叫起來:“媽媽!都怪你!都怪你!”
結(jié)果,扔進圈里的鞋子不足十雙,多數(shù)扔在圈外,堆了起來。老師登記了獲獎?wù)叩男彰?,為鼓勵更多小朋友,又宣布:“我再吹一次哨子,看誰最先找到自己的鞋子,穿好在腳上,也可以獲獎,也是取前十名!”
失敗的孩子看到希望,又激動起來。遺憾的是,除了少數(shù)孩子,多數(shù)孩子都找不到自己的鞋子。鞋子沒有跑掉,為什么找不著了呢?幾十個小朋友低著頭,皺著眉,像找不著窩的小兔,亂轉(zhuǎn)。他們不記得自己今天早上穿什么鞋子進幼兒園了。有的胡亂抓一只鞋子套在腳上,尺碼不對,脫下扔了;有的找到一只合適的套在腳上了,但另一只卻不見蹤影;有的鞋子十分榮幸,被四五只手同時抓住,你說是你的,我說是我的;還有的干脆不找了,坐著,等老師來幫忙。
這一切,能怪孩子嗎?
老師做得對,他們給獲獎的孩子發(fā)了獎,還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獲獎的原因。有的說:“我的每雙鞋都是媽媽領(lǐng)著我,讓我自己在商店左挑右揀選中的,我不會把它認錯?!庇械恼f:“我三歲就學(xué)著自己穿鞋,球鞋、雨鞋、棉鞋,有扣的學(xué)扣扣,有鞋帶的學(xué)系鞋帶。媽媽只教,不包辦?!边€有的說:“我的鞋不穿了,都是我自己收撿。我還學(xué)著洗,不麻煩媽媽。如果我沒洗干凈,媽媽說了,我再洗?!边€有一個孩子深情地說:“我過六歲生日,媽媽把我從出生到現(xiàn)在的鞋,統(tǒng)統(tǒng)拿出來,在客廳里,從小到大排起隊來給我看。看完,她把鞋交給我自己保管??粗切┬?,就好像看到我是怎么長大的了。”
讓孩子從小就做個明白人吧!他們終將要獨立生存和發(fā)展,我們?yōu)槭裁床蛔屗麄冊缫稽c明明白白認識自己,早一點明明白白認識自己的東西,學(xué)著做一個明明白白的小主人呢?能力不能饋贈,心智不能授予,數(shù)盡天下圓滿完善自己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從明明白白做人開始起步的。我們安心成全孩子,為什么還要例外呢?
(辛勤 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