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忠
一
有一次,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給蘇聯(lián)《海員報》寫了個短篇小說,題材很有趣。但是讀起來層次不清,雜亂無章。編輯們正感到為難的時候,老報人布拉果夫主動把稿子拿去,連夜加以整理。隔天,當編輯們再度閱讀時,不禁呆住了,它變得十分簡潔流暢,清晰明朗,原來的雜亂松散完全不見了,而文章并沒有增減一個字,不過是被布拉果夫精細地加以分段,并打上標點符號罷了。這位老編輯說:“標點符號就是標出思想,擺正詞和詞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句子易懂,聲調(diào)準確。標點符號好比音符,它牢固地縛住文章,不讓它散落。”據(jù)說,梭勃里知道后,抱住布拉果夫親了他三次,除鄭重致謝外,還作了檢討。
二
德國19世紀著名作家臺奧多爾·馮達諾,在柏林當編輯的時候,一個青年作者寄給他幾首拙劣的詩,并在信中寫道:“我對標點是不大在乎的,請你自己填上吧!”
馮達諾把詩給退回去了,并在退稿信中寫道:“下次來稿請先寄些標點來吧!詩由我自己填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