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倩 周菀青
7月8日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的《茶花女》,在如潮的掌聲中結束了。這是繼在杭州成功首演之后,這個制作在國內的第二輪演出。雖然各界對這個版本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不得不說,由上海歌劇院傾力參與打造、制作的這部作品,突顯出了浮華面紗后那份赤裸裸的人性的碰撞。從強調人性的角度來看,這個版本還是可以被接受的。
打破計劃全力配合
這個版本的《茶花女》制作,首先于5月3日在杭州成功上演。這是杭州愛樂樂團首次演出西方經典歌劇。為了全力支持杭州愛樂的首次突破,上海歌劇院從前期的策劃、籌備就參與了大量的工作,在制作過程中更是抽調了強大的演員陣容和舞美團隊積極投入,可以說為該劇搬上舞臺立下了汗馬之功。筆者在采訪上海歌劇院副院長張慶新時得知,其實最初,為了紀念威爾第誕辰200周年,上海歌劇院院長、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魏松是打算策劃并上演一個上海歌劇院自己版本的《茶花女》的,而且是一個求新的現代版制作,項目已經在籌備當中。其間,杭州愛樂樂團與上海歌劇院商量,是否共同合作《茶花女》項目。上海歌劇院顧偉康書記和魏松院長認為杭州愛樂首次嘗試做舞臺版歌劇制作,具有一種推動歌劇事業(yè)發(fā)展的勇氣與智慧,考慮到上海歌劇院與其具有長期的合作關系,遂決定全力支持,幫助杭州愛樂完成《茶花女》演出。
張慶新說:“這次《茶花女》的布景用的是意大利佛羅倫薩歌劇院的設計,部分道具是向該院借來的。杭州愛樂雖是專業(yè)的樂團,但尚不具備舞美制作方面的經驗,因此上海歌劇院在舞美方面給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舞臺布景的搭建、舞臺服裝和頭套的制作,都是由上海歌劇院完成的。除了承擔大部分的制作外,此劇的前期籌備和協調,均由上海歌劇院參與完成?!?/p>
在一次演出中,舞臺上收到最多掌聲的往往是男女主角,但其實這份光鮮亮麗,是需要諸多部門的協調和配合,才能最終完成的。在此次《茶花女》的演出中,除茶花女維奧萊塔、阿爾弗雷德和父親亞芒之外,所有的角色全由上海歌劇院演員擔當,應該說在這次合作中的表現都非常出色,在業(yè)內得到了高度評價和認可。此外,上海歌劇院還提供了一支訓練有素的合唱團,為演出的完美呈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總之,上海歌劇院的全力配合使得《茶花女》的演出取得了很好的反響。
舞美很美 責任很大
此次的舞美裝置,板塊式區(qū)域式的空間格局雖然省卻了很多演出時舞美操作的不便,不過也因此限制了演員、道具的活動區(qū)域。臺上最多的時候共有了個場景在共同做不同的表演,所以偌大的舞臺不由使人覺得有點局促?;蛟S這便是簡單與繁復不可共有的特性吧。不同的空間和時間都是在同一個臺上共同進行,不同的情節(jié)也在不同的區(qū)域中展開,所以無可避免地會有很多區(qū)域成為“公共空間”彼此覆蓋、彼此重疊,充分體現了“有得必有失”這句俗語。
這版《茶花女》舞美設計的精華也許就在于“簡單”。布景只用了三面木板墻,裝出了一個風格很明顯但很簡約美觀的室內空間,并且三面墻壁各有一個可上升下降的活板門,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便于在表演中進行換景。與此對應的便是第一幕臺上巨大的紅色沙發(fā)、第二幕茶花女家的客廳、第三幕被拆解了一半的大沙發(fā),以及序幕時就在臺上后區(qū)中線兩側的兩個小型車臺。總共三架車臺配合臺上的空余空間的設計構成了全劇。
據介紹,其中第一幕、第三幕的紅色沙發(fā)便是以在第二幕臺中央那個“茶花女家客廳”的車臺上為底座的,只需要依次把沙發(fā)墊、靠背等組裝在這個大車臺上,就成為沙發(fā)。而序幕時,在臺上出現的6個家庭。除了墻壁,所有的家具、燈具均為實物,可以搬動,可以從任意角度觀看。這樣的擺設在序幕時使得臺上的空間顯得更加局促。但是,由于它們的真實,所以不需要再為后兩幕制作其他的家具和燈具,只需卸下沙發(fā)靠背和地墊露出車臺,直接將序幕的各種家具有選擇地擺放到車臺上,或者直接放在舞臺上的相應位置即可。這種縮減舞美總體體積的做法還是很值得借鑒的。然而這樣的設計同時又帶來了一個無法忽略的問題,那就是最大的車臺(沙發(fā)及“茶花女家客廳”)拆裝起來非常耗時,而且由于這個車臺和表演區(qū)只隔著一面背景墻,所以在臺上表演的時候,技術員們無法拆卸,造成了幕間休息必須要兩次,且每幕間隔較長,給舞臺工作人員帶來了相對較大的工作量。
最后,張慶新表示:“作為上海歌劇院,我們倡導互相交流,并支持院團間的合作,但是在合作中我們也有困惑,那就是合作的團體在對外宣傳時,似乎都會遺忘上海歌劇院各種宣傳報道上對上海歌劇院避而不談。作為給予全力配合和支持的專業(yè)團體,上海歌劇院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點是合作之后略感遺憾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