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自新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而閱讀教學課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它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我們確定高效活躍的閱讀教學課堂,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若恒久堅持,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很大提高。但目前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低下又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的能力,教師與學生可以說是經(jīng)過了非常嚴格而且密集的訓練,然而卻是事倍功半。我們不得不思考,不能不探尋一條可以走而且是能走得下去的路。否則閱讀課就會偏離正確的軌道,發(fā)揮不了它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實踐: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你能把牛牽到水邊,但你無法叫它硬喝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決定閱讀效果。因此,我們在上課前的一段精美導語、一個時下流行的詞匯、亦或是一個記憶之初的童話都足以調動起孩子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有了良好的開端,再加上教學過程中教師親切精煉幽默的語言、自由靈活的教學方式、點頭微笑之間的鼓勵與肯定等等,就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熱情飽滿地完成閱讀任務。小品有很強的吸引力,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興趣是切實可行的。通過準確生動、風趣幽默的語言,撥動學生的心弦,令人刻骨銘心,回味無窮。在教《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時,先找三名同學表演此故事,看完故事后學生大笑。學生興趣濃,此時教師引入新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精心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急切期待學會、掌握的狀態(tài),教師在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上課,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的設置,激發(fā)了學生迫不及待鉆研課文的興趣。通過導語激發(fā)興趣,渲染一種氣氛,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還可以競猜一個謎語,播放一段樂曲,朗誦一首小詩……
二、調動情感體驗
首先是動情的讀。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睂W生能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xiàn)出來,就是真懂了,是賦予作品以生命的解讀,一種再創(chuàng)造;其次是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即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充分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和經(jīng)驗。根據(jù)課文特點,特別是適合分角色朗讀的文章,讓學生自選人員,自選角色朗讀,因為角色是自己選的,所以在讀的時候,他能全身心投入,讀的速度、語調及情感更生動形象。例如:我在教《愚公移山》一課時,愚公和智叟的對話由學生自己組織三人,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結果把愚公和智叟二人語言讀的非常形象逼真,這樣不但讀的同學進入了角色,把聽的同學的情感體驗也調動起來了,同學們越學越有勁。又如在學習《三峽》時,百余字間包羅了萬千氣象,極致美景,讓學生如臨其境,嘆為觀止。于是在這樣的情緒下,我讓他們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家鄉(xiāng)的美,繪一繪家鄉(xiāng)的景。結果有兩名同學的《龍涯河》寫的相當不錯。
三、關注基礎積累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學習語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從語言的積累、到文本的積累、再到情感的積累,缺任何一點都難談深層次的閱讀。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指導學生多積累古詩詞名句,優(yōu)秀的文言篇章,精美的現(xiàn)代文句段,以及好的寫作創(chuàng)意等等,也是為寫作做好準備。
教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讓學生用畫面描述詩的內容,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理解了內容,并達到流利背誦、準確默寫。英國作家王爾德曾經(jīng)說過:“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完成書的另一半?!边@也就暗示了讀者與作者之間必然在對文字的解讀上達到了某種心靈的契合。那么,用什么語言來表達內容,如何表達,為什么用這種語言表達,都成了讀者所要探究的基礎問題。
如學生學習《雁門太守行》時,課下注釋說“‘甲光向月金鱗開有的版本也作‘向日”,字面上的意思學生很容易地就知道,可是用哪個字更好呢,如果你是作者,你傾向于哪個字?拋出這個問題之后,學生熱烈討論,各抒己見。我相信長期堅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一定會不斷的提高。所以,字詞句章的不斷積累、探究定會豐富學生的語文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鑒賞評析能力,進而不斷創(chuàng)新。
四、重視寫作技巧
學生閱讀文章一是為了開闊視野、豐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習得寫作經(jīng)驗、技巧,通過內化、吸收,變成學生豐富的精神食糧,從而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積累寫作素材的目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讀與寫是平行發(fā)展的。不會讀書的學生,肯定不會寫作文;相反,如果寫幾句話都為難的學生,他的書又會讀得好到哪里呢?可見,閱讀與寫作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讀與寫具有緊密的相關性。因此,閱讀教學時教師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學習借鑒作家的寫作技巧,如歷代文學大家在作品中常用的對比、類比、比興、反襯、象征、側面烘托、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借景抒情、細節(jié)描摹、托物言志、因事寓理、以動寫靜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寫作訓練。如宋濂的現(xiàn)身說法、韓愈的托物寓意、魯迅的反語諷刺、朱自清的動作刻畫等等,不一一舉例。長期重視寫作技巧,必有可喜的效果。
閱讀教學可探討的問題很多,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并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們肯努力、肯堅持,閱讀教學的艷陽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