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高考語文卷——陳浙豫
2013年上海高考語文卷包括閱讀部分和寫作部分。寫作部分70分。閱讀部分80分,包括兩篇現代文閱讀、兩篇文言文閱讀、一篇古典詩歌閱讀和八句古典詩文名句默寫。
一、關于選文。今年上海卷的選文情況如下:
選文 標題 體裁 題材
選文一 舒卷的粉墻 社科文 長幅橫式卷軸的物質性特征蘊含的文化精神
選文二 惠特曼訪問記 散文 回憶性敘事寫人散文,反映人物精神風貌
選文三 晚春嚴少尹與諸公見過 五律 抒情詠懷
選文四 史弼傳 人物傳記 歷史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
選文五 許氏吳興溪亭記 記 記述亭臺樓閣,表現人物精神
從選文上看,體裁多樣而豐富,難度適中,平實又不乏深度,總體傾向突出文化精神。
遺憾的是,兩篇現代文,第一篇論及的卷軸,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已極為少見,雖可見出題者注重文化傳承的初衷,但仍不得不說是脫離生活現實的。第二篇現代文是翻譯成中文的回憶性散文,雖然可以從文學作品各種解讀方法的角度去考查考生,但是在語言文字的品讀方面,畢竟還是隔了一層。
二、關于閱讀部分的試題。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仍然是今年高考語文卷測試的重點,試卷中直接測試對文本整體把握的有7題之多。另外,題干表述清晰,答題指向明確。比如第2題“分析第二段劃線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明確指出是結構上的作用,又如第21題“用一個四字短語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質”,明確指出是四字短語和主要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第12題“文章最后一段頗具匠心,聯系全文,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進行賞析”,是近年來首次出現的6分的題目。我認為,題干中的“頗具匠心”對考生答題有一個答題指向上的不良限制,從文章本身看,這個結尾是否“頗具匠心”也見仁見智,因此這個題目的改變是否成功也有待商榷。
三、關于作文。今年上海卷的作文提供了兩句話作為材料:“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總還有更重要的事?!比缓笳f:“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人們對此的思考也不盡相同。請選取一個角度,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边@個作文一如既往地對考生思考的思辨性有很高的要求,貼近考生的生活實際,“重要的”和“更重要的”這兩個關鍵詞有多義性,不同認知水平的考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作出不同層次的思考。
從今年的高考試卷看,語文的命題在保持穩(wěn)定的同時又力求變化,希望這種變化能夠對語文教學起到好的導向作用。
2013年上海高考數學卷——衛(wèi)福山
2013年上海高考數學卷所涉及的知識點覆蓋面較廣,考查考生對數學基本知識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文理科試卷從公共必修部分到文理科拓展選修部分都有所涉及。整卷的計算量不大,思維量卻不小,綜合看來試題難度適宜,但理科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要求更高。有些試題突出基本方法,如文科題第1題~第11題、第15題、第16題、第19題、第20題,理科第1題~第7題、第15題、第19題、第20題等;有些試題融合不同的知識點,如文科第18題、第21題~第23題,理科第13題、第14題、第17題、第21題~第23題等;有些試題涉及概念本質,如文科題12、13,理科題9、10、12~14等;有些試題具有生活背景,如文科第17題,理科第16題等。同時,試卷體現了文、理科考生在考查內容、要求以及認知能力上的區(qū)別,如文科第14題與理科第18題考察的背景類似,但明顯理科的要求較高。盡管有些試題題干一樣,但設問不同,理科試題相對側重于抽象思維能力的考查,而文科試題則相對側重于直觀理解能力的考查,如文理科第21題,文科要求針對特殊的ω,研究函數性質,但理科針對一般性的ω加以研究,對思維的要求很高。
夯實基礎、弱化應試是數學命題的出發(fā)點。試卷中設計了一些題材新穎、有一定邏輯推理能力要求的試題,期望減少過多的重復操練,引導學生盡可能將精力放在對數學問題的思考上,以提高數學素養(yǎng)。如理科第10題考查方差的計算,但和等差數列結合有一定的推理要求;理科第13題將課本中旋轉體體積公式推導的祖暅原理結合起來,題目又具有一定的高等數學背景,源于教材、方法基本但思維要求又很高。
試卷中既有對生產實際的數學應用,又有對實際背景的數學抽象。希望學生在認識到數學的嚴謹性的同時,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和邏輯性。如文科第17題“好貨不便宜”,理科第16題“便宜沒好貨”等都是與生活聯系很緊密的生活化語言。
培養(yǎng)理性思維是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試卷中設置了一部分試題,它們的解答不僅僅依賴于記憶性的知識,更需要深入的分析。如理科第18題,要求考生會分析向量數量積最值的影響因素,從而找到問題解決的捷徑。理科第13題要求考生不僅要明白祖暅原理在旋轉體體積公式推導中的具體應用,而且要深刻理解背后的原理。
2013年上海高考英語卷——鮑琛英
2013年上海高考英語試卷難度適中,考點明確,主要特點有:
第一,選材新穎廣泛。試題涉及到經濟、科技、心理、健康等領域。閱讀題材多樣,故事性、應用性和說明性的文章都涵蓋在內,考驗了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第二,難易分布合理。和以往高考卷一樣,今年高考除了在語法、詞匯、閱讀和翻譯上由易到難的過渡之外,在每個大題都有難題,分布比較平均,合理客觀地測試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避免應試,關注能力。聽力注重考核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語法和語境相互融合,注重對句子的理解。詞匯題更是體現了語境的重要性,要求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斷理解單詞。閱讀文章題材涉及面廣,注重閱讀在生活中的實用性,而不是一味地為了做題目而閱讀?;卮饐栴}則考核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歸納和表達能力,最能客觀地體現學生閱讀水平。翻譯延續(xù)了基本考點,如單詞拼寫、詞匯搭配、句型運用等,考到了一些日常習慣用語的表達,體現了英語越來越關注實用性和語言的地道。作文命題清晰明確,延續(xù)了2009年和2011年的信件與提綱組合的命題特征,并提供了信函格式,降低了難度,因此考生只要分析提綱的要求、構思文章的結構、豐富文章的內容并合理安排段落之間的銜接,便有很大的發(fā)揮余地。
如今高考的試卷趨向于考核語言的運用能力,今年試卷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
2013年上海高考物理卷——張昊
2013年上海高考物理卷考查范圍基本覆蓋了高中階段所學的所有知識體系,重點考查了力學、運動學和電磁學內容。題量設置和前三年相同,總共為33道題,整卷計算量小于2012年,總體難度略有降低。考查側重于知識技能本身,而不是解題方法和技巧。
單選題和多選題考查知識范圍很廣,涉及到光學、原子物理、電磁學、動力學、靜力學、熱學等。主要考察物理基本概念和思維方法,沒有復雜運算和思維陷阱。這對教學是一個很好的導向,日常教學應當重視的是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應用的能力,而不應該進行大量的機械訓練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填空題難度略有降低,第24題、第25題計算量相對較大,總體來講題目較為常規(guī),考生如果在復習過程中對相關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完成起來應該難度不大。實驗題的難度也略有降低,對數學要求明顯降低,主要考查實驗操作和實驗原理的分析。
計算題難度適中,由易到難,梯度合理。而其中第32題立意新穎,結合物理圖像考查了靜電場的相關知識,對考生基本功和對知識的理解及遷移能力有較高要求。
本卷的特點是再次回歸“傳統”。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雖然目的是為了讓一部分優(yōu)秀學生脫穎而出,但同時還對高中的課堂教學有著相當重要的指導作用。如果在考題中設置過多的“陷阱”,容易讓教師和考生背離物理知識本身,去鉆研應試技巧。高考不是物理學習的終點,而應該是進入物理世界的起點,高考應該考的是考生掌握的物理知識是否全面,而不是考生的解題技巧和數學能力。本卷重視教材,重視考生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可以說方向是正確的。
2013年上海高考化學卷——葉首年
一些考生走出化學考場時,形容當時的心情就像那天的天氣一樣“淚如雨下”。雖然上海高考化學卷近年來一直有微變,但是總體比較穩(wěn)定,不過在要求降低高考化學均分的大趨勢下,已經料想到2013年的化學卷會增加難度。
試卷的組成沒有太大變化,但情境的設定卻“獨具匠心”。選擇題前5題有貼近生活的地溝油,也有超臨界水這樣的科學熱點,學生若能看清問題的本質很容易上手。在后續(xù)的選擇題中,情境及選項的設定都有難度,比如第8題的原電池問題、第15題的NA的計算以及第18題的氣囊反應問題,都是容易糊涂并且耗時間的題目。以實驗為考點的選擇題是另一難點,考查內容很細,如第10題的酯制備的比較以及第14題鍍鋅鐵皮的測定。選擇題的考點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氧化還原中,近幾年高考卷中熱點的元素化學知識內容相對較少,問題較為容易。
非選擇題的設計更加挑戰(zhàn)學生的心理水平。我認為情境的設定比較實際,但是問題的問法值得商榷。比如第23題“幾種不同的伸展方向”,學生容易糊涂,延長了思考時間。氧化還原的大題不再針對配平,而是反應條件的選擇。試題考查方向的變化對學生的心理具有一定挑戰(zhàn)。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簡述題的量在增加,類似大學考試的味道更濃了。學生需要很好地組織自己的語言,有時還要進行合理的分配。比如第36題的目的闡述,我認為與其回答“使鋁、鐵離子完全沉淀”和“防止氫氧化鋁溶解”,不如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來得效果更好。第38題“操作依次是”,需要加熱濃縮、冷卻結晶、過濾三小步完成,但是填空卻只有兩格。
學生要掌握結晶過濾的操作,然后再對結晶進行詳細的敘述。類似這樣的問題學生都不容易下手,導致做題耗時而來不及做計算大題,可惜的是今年計算題難度較小。第43題的情境對學生來說既熟悉又容易下筆,是本卷中的一大亮點,但是否還會出現在今后的高考試卷中,我覺得可能有難度。
在對2013年的試卷進行預測時,許多專家和老師都認為有機部分可能會保持去年的難度,并且這部分整體分值比例有所增加。不過從試卷分析來看,分值雖增加,難度卻有所回落。今后的試卷方向可能傾向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題的拓展和創(chuàng)新。
2013年上海高考生命科學卷——童慶年
生物高考命題歷來有一個怪圈,太簡單了無法體現高考選拔的重要作用,但題目一難往往就陷入偏、怪的陷阱,嚴重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區(qū)分度也不好。這導致近幾年上海高考選修生命科學的學生人數波動很大,并且選修生物的學生情況各異,轉科生較多,總體層次不高,很多好學生不敢選生物。因此每年的高考生物試題作為教學工作的風向標都很受期待和關注,我們迫切需要把握高考生命科學命題的要領和內涵,以對日常高三教學工作有一個良好的導向。
2013上海高考生命科學卷有以下特點:1.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開頭的選擇題較簡單,能很好地穩(wěn)住考生情緒,讓他們在做后面相對較難的題目時能正常發(fā)揮。2.題干明確,簡潔明了。忽略冗長的描述,避免因看不懂題目的考查意圖丟分。3.求新求變,脫離題海。整個試卷讓人感覺很新很耐看,圖片設計十分合理,沒有一幅圖是課本原有的,而且十分清楚不繁雜,讓學生能夠在比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答題,結果也會相對客觀。4.注重對學生生命科學學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學科素養(yǎng)的考查。如選擇題第14題、第15題、第26題、第27題,真正理解相關科學原理的學生比較容易入手,而缺乏學科素養(yǎng)的學生則很可能會亂猜。5.盡可能規(guī)避怪題偏題。過去有些題目為了增加區(qū)分度而盲目增大信息容量,導致簡單的內容人為復雜化,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今年的題目很好地避免了這一點,學生走出考場至少不會失魂落魄痛苦異常。6.增加對分析推理判斷方面的考查力度,選擇題較多是最大特點,靠死記硬背或題海戰(zhàn)術基本對考試結果沒太大影響。多選題量大,對知識理解掌握的精確性有較高要求,一般不會出現學生來不及做完題目的情況,但好學生會有更多的思考空間。7.各類題型的考點分布十分合理,難度控制得恰到好處。多數題目不會讓學生害怕,難題也有其難的道理,而膽大心細沉得住氣的學生會有更好的表現。
從最后考試結果來看,高分學生不多,分數低的也不會太難看,試卷比較好地體現了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的總體思路。這套試卷對高三教學也有很好的導向作用,死記硬背投機取巧或盲目的題海戰(zhàn)術看來是行不通了,只有踏踏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才會有好的結果。
2013年上海高考歷史卷——胡新勇
2013年上海高考歷史卷在繼承近年來上海歷史卷命題傳統和特色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即注重歷史基礎知識的考察,強化歷史史料的解讀,突出歷史思辨的培養(yǎng)。
首先,注重基礎知識的考察。如第11題按政權建立的年代先后排列兩宋時期的多民族政權“契丹、北宋、金、元”,就屬于對歷史時間的考察。第13題“15世紀末16世紀初航海路線圖”中,選出達伽馬航海探險目的地在地圖中的位置,突出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空間概念。第14題對“利瑪竇”和第15題對“洛克”的考察屬于重要的歷史人物對歷史的貢獻,第20題對“俄國農奴制改革”的考察屬于重要的歷史事件,這些都屬于人類優(yōu)秀的文明成果,突出歷史的基本知識。第5題“中國古代統治模式”和第22題“資本主義對外經濟擴張”突出的是歷史的變遷及其特征的考察??傊?,客觀題的命制嚴格依據教科書和《考試手冊》,密切結合考生的認知結構和學習水平,既突出了歷史的基礎知識,也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情況,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其次,強化歷史史料的解讀。2013年上海高考歷史試卷主觀題部分突出了這一點。如第36題“無為”與“有為”提供了錢穆《國史大綱》和教材《史記》的史料并進行解讀;第37題的“他們”提供的是中世紀農奴生活場景的史料;第38題的“同文館之辯”提供了《籌辦夷務始末》史料;第40題提供“進化論的直接翻譯材料和嚴復的譯文”進行比較分析。這些材料既新穎又適合學生的認知要求,將史料解讀用到了極致,有利于對中學歷史教學的指導。
再次,突出歷史思辨。2013年上海高考歷史試卷非常注重對歷史思辨的考察,讓中學歷史教學關注歷史思辨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現成的歷史結論。如第36題關于漢武帝的話題,讓學生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評價漢武帝的“有為”,既突出“有為”的歷史貢獻,同時還要關注“有為”下的“無為”。第38題“同文館之辯”要求考生置身當時的歷史場景,假設你參加了當時的辯論,將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突出歷史移情,同時又關注了歷史思辨。
總之,2013上海高考歷史試卷難易適中,使考生更容易擺脫答題障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大大提升了中學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2013年上海高考政治卷——馬偉華
對于2013年的上海高考政治試題,學生普遍反映如下:選擇題部分不難,分析說明題背景材料的編寫很新穎,論述題對于“如何發(fā)揮市場作用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這一方面的論述有點難以把握??傮w感覺并不是很難,對分數比較有信心。
分析今年的高考試題,主要有如下特點:
第一,試題容量“瘦身”,考生有更多時間進行答題,降低緊張程度,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相比去年,今年高考試卷結構有了很大的改動:去年的客觀題分單選和不定項選擇共69分,今年客觀題全部是單選題,共90分;去年的主觀題8題共81分,而今年6題共60分。題量的減少為考查學生的能力留出了時間。
第二,突顯政治高考試題的時代性特征,體現出政治考生不應該是“書呆子”,而是關注國家關注社會有責任感的人。雖然今年沒有專門考查時政內容的題目,但是整張試卷基本都是以近一年來重大時事為背景材料,而且時政涉及的領域較廣,比如十八大、全國兩會、金磚國家、家庭醫(yī)生制度、3D打印技術、環(huán)保、縮小收入差距等。如果考生平時關注時政,并習慣于用所學的政治經濟哲學相關知識分析時政,那么就更有得高分的籌碼。
第三,試題全面反映了考綱所列的測量目標及其行為目標的要求,反映了上海高考政治學科的能力結構,由低到高為“識記、理解、分析說明、綜合運用、評價”五種能力,所占比例分別約為5%、15%、50%、20%、10%。單選題主要考查前三種能力,簡答題主要考查后三種能力,分析說明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說明和評價能力,論述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忌仨氁匾暯滩闹械幕局R,為能力提升做好準備,要改變“政治就是背背”的舊觀念。
第四,試題中的各類主觀題,作答時需要有一定的規(guī)范和層次,不能簡單地堆砌課本知識。比如第34題,要求“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相關知識,分別簡要評析這兩者看法的合理性”。作答時首先應給出一個評價合理性的標準,即唯物辯證法的某個知識,其次結合試題情景分析,最后給出解決具體問題時應有的正確認識和解決方法,從而得出試題情景所列看法的合理性。這樣層層深入地分析才能完整而正確地給出評析。
2013年上海高考地理卷——蔣瑞娟
我認為今年上海高考地理卷有這樣幾個特點:試卷結構穩(wěn)中求變,試題難易程度相對適當,考察目標比較明確。
與往年相比,試卷題型不變,一如既往地保持了選擇題、綜合分析題兩大類題,綜合分析題依舊保留了共同題和分叉題兩部分。分值結構有所調整,選擇題從原來的25題50分變?yōu)?0題60分。而綜合分析題中的分叉題由原來的2題20分減為1題10分,綜合題總分則由100分降為90分,綜合題題量也精減到6題,試卷結構更趨合理。
選擇題題量增加,對考生閱讀信息的要求提高了,有利于考察學生的地理圖表、文字和數據的處理能力,也有利于增加課程內容的覆蓋面。但選擇題的難度并不高,沒有生僻的難題和怪題,學生不難入手。
在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的基礎上,重點考查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維能力的目標比較明確。綜合題第15題、第19題分別考查了地球運動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下的地理環(huán)境知識的運用能力。這兩題雖然基于傳統的題境,但又不拘泥于傳統的考法,對學生地理學科的邏輯思維方面要求進一步提高了。尤其是第15題,通過閱讀“地球晨昏線示意圖”,不僅要判斷出太陽直射點的位置,還要對直射點的經緯度、當時的日期、日落時間等作精準的推算。第17題、第18題和第20題重點考查學生閱讀地理圖表和數據的能力、分析歸納空間分布特征并合理表述的能力。學生在閱讀了各種卷面信息之后雖然大多有話可說,但會因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差異導致答卷效果不一。第16題是以南非這一區(qū)域為背景的地理學習方法考查。涉及該區(qū)域內地理位置和交通運輸條件、自然資源(耕地、漁場)分布的特點和條件、農業(yè)地域類型及其特征等。充分考出了區(qū)域地理中綜合的、多元的地理成因和規(guī)律。
此外,上海地理卷保持了一貫堅持的特色,如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社會熱點等,從2012年開始定格的“解釋地理事物或地理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的論述題在2013年也得到了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