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高校取名字的“哲學”可謂是五花八門,常有出人意料之舉,有的甚至完全超越了人們的想象極限。像西安那所算得上是名校的長安大學,很多人就不明白它怎么就叫了這個名字。該校的一些畢業(yè)生如此調侃:每一次對母校的思念都是一部穿越劇,因為又“夢回長安”了。又比如說位于遼寧省錦州市的渤海大學,只不過是原錦州師范學院與原遼寧商業(yè)高等??茖W校的一次平淡結合,誰知卻弄出一個“波濤洶涌”的結果。
當然了,并非所有的高校都鐘情于一些“虛詞”,更多的大學其實內心里是比較樂意用“大方位”來給自己命名的,這樣顯得實在又大氣,比如東北大學、東南大學、中南大學之流,又比如說華中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等。不過,中國大陸目前還沒有高校把華東大學、華南大學、華西大學、華北大學這四個可稱得上金字招牌的名字據為己有。其中的原因,大概是還沒有哪所大學配得上這種大氣的稱號吧。
說到這里,很多對高校情況一知半解的同學可能要舉手反對了,因為在他們的印象里,這四所大學明明就有的啊。怎么可能?難道是教育部昨天深夜才下的批文?!要不就是我們老眼昏花了。事實上,我們真的是眼花了。雖然現(xiàn)實中的確還沒有這四所“名校”,但它們的雙胞胎弟弟早就呱呱墜地了,分別是東華大學、南華大學、西華大學和北華大學。順著不行,反著來,這也算是中國高校命名史上的一朵大奇葩了。
有不明真相的人認為,這四所“奇葩大學”是清華的小跟班,取這么個名字,是為了跟清華套點兒近乎攀點兒親。但實際上,它們取名的初衷還真跟清華大學沒有半毛錢關系。真相到底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真面目吧!
東華大學
不要問為什么要把東華大學排在第一位。其實道理也挺簡單的,我們平常說“東南西北”,它原本就應該第一的啊。當然,更重要的是,就目前而言,四所大學里,東華大學的綜合實力當數(shù)最強,別人還是“211”高校呢。網上有人評價說,好好的一個重點大學,偏偏要叫這么個名字,跟北華、西華混在一起,真是自掉身價。我們不贊同這種說法,因為這顯然有攻擊傾向啊!
作為一所頗有實力并且特色鮮明的名校,其實我們以前在很多文章里也有過提及和介紹。東華大學其實以前是姓“華東”的,叫華東紡織工學院,后來胃口變大,改姓“中國”,叫中國紡織大學。這次改名,其實還說得過去,由學院變成了大學,由“華紡”躍至“中紡”,可以說是一下子就高大威猛了許多。至于后來為什么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東華大學,就真的讓人有些云里霧里。好在中國的大學改名,就是流行和講究云里霧里的感覺,這才讓東華大學的橫空出世并沒有顯得太突兀。
中國紡織大學更名為東華大學,是1999年的事,據說是當時的校長邵世煌做的決定。不明真相的群眾通常把這一決定評價為“既無遠見又無卓識”。實際上大家有所不知,當時的校長也是有苦說不出啊。關心中國紡織事業(yè)的人可能知道,上個世紀90年代末,紡織業(yè)可以說是陷入了一個歷史性的低谷(甚至說是谷底也不過分)。
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你中國紡織大學的名號就是再響亮,考生也是望而卻步啊。那時候的中國紡大,有幾年,全國只有五六個省份的一志愿能招滿。生源告急,于是老校長想到了最簡單直接的辦法(也是無奈之舉)——“改旗號”。是不是也曾經想要改成華東大學而不得就不知了,反正最后以東華大學的新面貌出現(xiàn)在了茫然無措的考生面前。于是有人就認為,這種為救生源而改名的行為,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種迷惑,甚至是欺騙。
對于“東華大學”這個不倫不類的名字,老校長邵世煌倒是給出了三個取名的理由:第一,東華,東華,東方的精華(這樣解釋其實叫西華大學挺不自在的);第二,東代表東方,華代表古代的華亭縣(東華大學恰好在古代的華亭縣);第三,在古代,全國各地送到宮廷的服裝和面料都是由東華門進出,因此東華也算是紡織服裝的代名詞。不管這些理由是充分還是牽強,總之東華大學也算是為自己找到了一些安慰。
可喜的是,有了新校名的東華大學并沒有丟失以往紡織專業(yè)的傳統(tǒng)強勢,紡織學院依然是學校的主體學院,也是東華大學最早培養(yǎng)研究生的系科之一,具有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同時,紡織工程學科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承擔“九五”、“十五” 、“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任務。
與紡織工程專業(yè)齊頭并進的,是東華大學的另一張王牌——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yè)。有人甚至說,“當今世界就兩所頂級的服裝設計學校,一所是法國的巴黎服裝學院,另外一所就是中國的東華大學了”。這樣的評價,稱得上是一種最高贊譽了。
除了兩張王牌,學校的材料工程專業(yè)也相當靠譜,畢竟宇航服的研制都有這個專業(yè)的“東華人”參與。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可能就比較特別,因為很多人覺得跑到“紡大”來學經濟是上錯了花轎嫁錯了郎,而實際情況就是,在服裝進出口貿易依然熱度不減的大環(huán)境下,有紡織底蘊的“國貿生”要比許多單純的“國貿生”吃香得多。此外,東華大學在材料學、機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huán)境工程、管理等學科發(fā)展勢頭很好。
南華大學
南華大學被認為是中國改名改得最爛的大學。這個“爛”,不是單純說南華大學這個名字有多么的不堪,而是總讓人有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感覺?,F(xiàn)在的南華大學,是2000年由原中南工學院和原衡陽醫(yī)學院合并組建而成的。很多人就弄不明白,繼續(xù)叫中南工學院該多好啊,至少霸占著“中南”二字,氣勢上就能壓倒一片,更何況還能跟原中南工業(yè)大學攀點兒親,讓人覺得是中南工大的小老弟。只是,如你我所知,如果還叫中南工學院,叫那些跑這學校里來學醫(yī)的同學情何以堪呢?
在南華大學十余年的“新歷史”上,還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得不提,那就是2002年核工業(yè)第六研究所的并入,這讓南華大學的底蘊和功力提升不少。我們來看看“第六所”的來頭吧——建于1962 年,是中國唯一的鈾礦采冶技術研究所;研制和建成的“氡及氡子體計量檢定與實驗裝置”(簡稱氡室),也是我國唯一的氡室,并被國際原子能機構邀請成為亞洲地區(qū)唯一的區(qū)域協(xié)調實驗室……
不過,有不少南華大學的師生“叫囂”著要把南華大學更名為霸氣側漏的中國核工業(yè)大學,并不僅僅是因為“第六所”的加盟。事實上,原中南工學院也有著濃厚的“核背景”—— 1959年,在發(fā)展核武器和核工業(yè)的背景下,國家將原中南礦冶學院礦冶工程系等專業(yè)遷至衡陽,組建衡陽礦冶工程學院,隸屬于第二機械工業(yè)部(后為核工業(yè)部),為我國唯一培養(yǎng)鈾礦開采本科學歷以上高級人才的專業(yè)學院,因此被譽為中國鈾礦冶第一學院。
說到南華大學的王牌專業(yè),想必大家這時都心里有數(shù)了。一點沒錯,南華大學的王牌正是核工程與核技術、核反應堆工程等“涉核專業(yè)”,而直接與“核”有關的專業(yè)和學位點有15個,支撐與“核”有關的專業(yè)和學位點則多達24個。學校的另一張王牌是礦物資源工程。很多人一聽這名字,可能瞧不上看不起,其實學了這專業(yè)不是叫你去挖煤的,而是去做相關的技術人員?!暗V資”是南華大學的一個元老級專業(yè),其中溶浸采礦技術在全國高校中數(shù)一無二,就業(yè)率100%是正常表現(xiàn)。
除了幾張王牌之外,南華大學也還有其他一些不錯的專業(yè),比如土木、機械、電氣等。至于醫(yī)學類專業(yè),原來的衡陽醫(yī)學院本就不錯,如今經過五十余載的發(fā)展,也成為湖南省的品牌專業(yè)之一。另外,學校還依托核學科的特色和優(yōu)勢,通過核醫(yī)結合,形成了環(huán)境保護這—新的“亮點”。學?,F(xiàn)有輻射防護與環(huán)境工程、環(huán)境工程、安全工程、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等與環(huán)境保護相關的專業(yè)18個。這些專業(yè)的前景,也十分看好!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南華大學在湖南衡陽。如果你不甚了解,那你知道這里有座很有名的山叫衡山就可以了。別人雖然在知名度上可能比不上泰山、華山,但怎么講也是“五岳”之一啊。至于衡陽離湖南省會長沙遠不遠,我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真不遠,坐高鐵只需三四十分鐘。按專業(yè)的說法,拿支筆在地圖上畫個圓,就是半小時經濟圈了。
西華大學
西華大學的改名史,是一段悲催的往事。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四川工業(yè)學院和成都師專完成聯(lián)姻(2008年,四川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并入),西華大學呱呱落地。如果知道3年之后,遠在湖南的株洲工學院“吃下”株洲師專和湖南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都可以更名為湖南工業(yè)大學,那它一定會死不瞑目的。是的,在那段掙扎的歲月里,西華大學做夢都想改名為四川工業(yè)大學,畢竟“川工”這張牌子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還是蠻有影響力的。
按照一般的慣例,學校在合并重組之后,由四川工業(yè)學院升級為四川工業(yè)大學,怎么看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偏偏教育部就沒給批。要不叫四川理工大學也可以啊,可當時已經有成都理工大學和四川理工學院了,教育部自然不肯再給四川批個理工大學去迷惑考生的眼睛。至于四川科技大學,據說倒是學校自己放棄的,因為前面已經有個西南科技大學捷足先登了,再取個科技類名稱,怎么都覺得吃虧,不明不白就低人一等了。
四川工業(yè)大學不行,那就來個更威猛的,叫華西大學吧。其實學校自己心里也是發(fā)虛的,畢竟是不是配得上這個“宏偉的名字”,大家都心知肚明。最后討價還價,教育部一錘定音,說前面已經有北華大學、南華大學、東華大學了,現(xiàn)在是三缺一,干脆就叫西華大學吧。當然,這只是傳言和戲說,不過結果都一樣,那就是西華大學以一種“山寨貨”、“民辦大學”的形象來到了廣大考生面前。之后數(shù)年里,在“中國十大騙人校名”和“中國最像民辦大學的十所高?!钡脑u選中,西華大學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一個校名,可謂讓合并重組而來的西華大學“元氣大傷”。特別是在開始的幾年,在對待該校的態(tài)度上,考生走了兩個極端。一些人覺得,這是什么大學啊,不會是民辦的吧?要不就是拉大旗作虎皮的水貨!于是紛紛棄之不理。而另外一些人呢,一看到這校名,“西華”、“華西”的幻影就可以交替出現(xiàn),然后憑感覺認定這是所非常不錯的名校,結果上了之后產生心理落差,開始數(shù)落學校的種種不是,發(fā)牢騷的不少,成心抹黑的亦大有人在。就這樣,“左右不是人”的西華大學,一次又一次地在站著和躺著的時候中槍。
實事求是地講,西華大學的確還稱不上名校。它與一些“211”或者“985”高校相比,距離肯定是比較明顯的。不過若要是把它歸類于“爛校”,就顯得有些不公道和別有用心了。怎么講,別人也是四川省屬重點大學啊,雖然有些方面弱了點,但也有強勢學科啊。
作為西華大學的根基之一,原來的四川工業(yè)學院也算是有很多拿得出手端得上桌的招牌菜。四川工業(yè)學院的前身是四川農業(yè)機械學院,是國家為實現(xiàn)農業(yè)機械化在當時的全國7個大區(qū)分別布點所建立的綜合性農業(yè)機械學院之一。就工科而言,西華大學在全國的省屬高校里,可以說是一梯隊成員。工科很有特色,機械、材料、熱動、汽車、土木等都有很不錯的實力。但是,西華大學選擇了一條轉變?yōu)榫C合性大學的道路,過程難免是曲折的。
北華大學
如果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爭先恐后說自己是中國名校,那有一所大學肯定笑得最開心,這所大學就是北華大學。很多人說北華大學這名字俗不可耐,因為它玩的就是典型的二合一啊,把北大和清華的光環(huán)都往自個身上拽,讓自己看上去就像是北大、清華的“綜合體”。
說到北華大學,若不是對中國高校有足夠了解,你很難猜出這所大學在哪兒。如果把“北華”二字倒置過來,你可能認為它在北京、天津,或者是河北、山西,甚至是內蒙古的大草原上。而真相卻是,北華大學在東北,但別人是不可能叫“北東大學”的啊。至于“關東大學”,據說學校改名時倒是真有過此考慮,不過最終因為感覺上土得掉渣而放棄了。更具體地講,北華大學在吉林省吉林市。在中國的城市里,吉林市可能是“最害人的一個市”,因為地理學得不咋的的人通常都理所當然地把它當作吉林省的省會,而對長春視而不見。
在此,有必要簡單地跟同學們補一堂地理課。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是全國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有個令人神往的別名——北國江城。環(huán)繞的群山和回轉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市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吉林霧凇”就是在這兒了。如果再說點別的,那就是吉林市是中國50個具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之一……
言歸正傳,說大學。北華大學是“吉林省屬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重點大學”。這么說,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了,因為在吉林省,有一所大得出名的大學,那就是吉林大學。吉林大學有多大呢,民間的說法是,長春有多大,吉大就有多大,因為長春到處都是吉林大學(校區(qū)多),甚至有“長春是坐落在吉林大學里的城市”這種夸張說法。而在這里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吉林大學跟北華大學在“級別”上是有所不同的,吉林大學隸屬于教育部,是部屬高校,而北華大學是省屬高校。也就是說,除掉吉林大學、延邊大學這些部屬大學,北華大學在吉林省是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性重點大學。
北華大學是1999年經教育部批準,由原吉林師范學院、吉林醫(yī)學院、吉林林學院、吉林電氣化高等??茖W校合并組建而成。有這么多學校湊份子,也就怪不得規(guī)模不小了。不過這些學校個個都來頭不小。原吉林師范學院是1906年由清政府創(chuàng)辦的,是中國第一批師范院校;吉林醫(yī)學院是1928年由孫宗堯創(chuàng)辦;吉林電氣化高等專科學校則于1920年創(chuàng)建,國家冶金部直屬院校,是東北三省創(chuàng)建最早的兩所工科院校之一……
說到優(yōu)勢專業(yè),從大類上來講,北華的醫(yī)學類、師范類以及電氣類都是不錯的。臨床醫(yī)學、醫(yī)學檢驗、醫(yī)學影像等專業(yè)都有一定的實力和良好口碑;外語學院的英語專業(yè)和日語專業(yè),都比較強,在就業(yè)上也有不錯的表現(xiàn)。而原來電專的幾個王牌專業(yè),比如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以及測控等工科類專業(yè),就業(yè)率都很高,工作后的待遇也較為可觀。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