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瑜
炎炎夏日,韓國有教授發(fā)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稱學歷高、收入高的中國觀眾愛看美國和日本的電視劇,而收入低、學歷低的人則愛看韓劇。其理由是:高學歷、高收入的觀眾喜歡理性而輕松的電視劇,所以他們多會選擇觀看美劇;韓劇邏輯性差,觀看時無需動腦子,可以單純地“感情發(fā)泄”,所以,吸引了大批低學歷、低收入的觀眾。
許多韓劇迷頓覺傷不起,大呼“躺在家里沙發(fā)上也中槍”,不明不白地遭人低看,“被低學歷”、“被低收入”了。
在我看來,這項研究的確很八卦、很無厘頭,因為,女人本來就不應該活成弓背托腮的“思想者”雕像。
早前,我還看到過國外另一項科學研究:美國哈佛醫(yī)學院的一位博士分析了1.2萬余人的肥胖數據,同時了解了受試者家人和朋友的生活習慣和體重指數,結果顯示:如果有一個肥胖朋友,他長胖的機會將增加57%;如果他還有一個肥胖的兄弟或姐妹,他長胖的機會會增加40%;如果他的配偶也變肥胖,他長胖的機會將增加37%;如果再加上他們共同的朋友變得肥胖,他長胖的機會將高達171%。博士最后的結論是:肥胖有“社會傳染”的特征,而減肥同樣有極強的“社會傳染性”。
這項長達32年的觀察與研究,看似是名校教授“吃飽了撐的”在消耗經費,卻不經意地破解了我心中的一個謎團——為何女人們無論胖瘦,都嚷嚷著要減肥或窮其所能去減肥。
“因為你減肥,所以我減肥”,這是連女人自己也沒有發(fā)現的生活邏輯。細想起來,女性大多是天生的隨大流、沖動型動物,喜歡“沒腦子”地生活。最多的情形是,她們在朋友的鼓動下買房子,糊里糊涂地發(fā)了;她們跟著賺了錢的同事買股票,不清不楚就虧了;她們陪閨密逛街,最后自己買回來一大堆衣服——甚至,她們在看多了周圍朋友婚姻的不幸,聽多了閨密對老公和婚姻的批判之后,也開始對男友或老公多疑、不滿起來。最終,朋友離了,緊隨其后,自己也分了!
女人若不感性,又哪來的性感?女性或許真的沒必要像男人那樣理性地生活,但如果女人既要不失感性,又要生活得不那么糟,那么,她最重要的便是:有一個能給她傳遞正能量的職業(yè)圈、朋友圈或親友圈,呵護她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苦和累,諸多煩和亂……
水嫩嫩地生,不費腦子地活,是上帝賦予女人的特權。和舞者同行,女人的腳步會慢慢變得優(yōu)雅;和祥林嫂進餐,女人的話語會開始變得嘮叨——對于女人而言,選擇一個好的生活圈子和嫁一個好男人,或許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