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楓塵
某女本來過著夫唱婦隨的幸福日子。有一天,看到一條丈夫拋棄絕癥妻子的新聞,某女開始忐忑,她頻頻地問老公,如果自己突然患了絕癥,老公會不會拋棄她。老公笑她神經(jīng)錯亂,她卻恨老公態(tài)度不夠明朗。這件事成了某女心中的一個結(jié),她常常嘆息著對別人說,別看我們現(xiàn)在的日子挺平靜,真要有個天災(zāi)人禍的,老公未必會對我不離不棄。久而久之,某女對他們的婚姻失去了信心,老公也覺得某女純屬沒事找抽型的,夫妻感情漸漸疏離。
還有一女子,情海幾度浮沉,終遇情投意合男,早已過了適婚年齡的兩個人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不料,未等度完蜜月,此女就開始置疑這段感情了。究其原因,無非是此女某日心血來潮,隨口問了男人一句,如果我比現(xiàn)在矮十厘米,再丑上十分,你還會像現(xiàn)在一樣愛我嗎?或許,此女期待的回答只是一句“大白話”:“無論你變成什么樣,我都一樣愛你,因為你就是你!”不料男人很不配合地反問她,如果我比現(xiàn)在老十歲,并且又窮又丑,你還會像現(xiàn)在一樣愛我嗎?此女氣憤地說,你如此反問我,可見你并不愛我。即使你現(xiàn)在愛我,也只是愛我的美貌,等到我人老珠黃時,難保你不像俗世男子一樣移情別戀。此女只顧抱怨男人的愛不夠真,卻忘記了,面對男人的反問她也一樣是猶疑的。事實上,“如果”之后,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又何談像現(xiàn)在這般相愛呢。
女人對于愛情有多么期待,對于愛情的變異就有多么恐懼,于是,像上述兩個一般對愛情過分推敲的女子層出不窮。殊不知,過分推敲愛情,恰恰是錯失真愛的誘因。紅塵之中,女人都夢想著可以遇到一個無條件無限度地寵愛自己的男人,卻不知再深情的愛也會被凡俗事物所累。換言之,愛可以真摯可以深沉,卻難保其純粹啊。
真正懂愛的女人不會去問為什么,也不會假設(shè)各種情形讓男人表明忠心。愛時,小心呵護,舒心享受。投緣,這愛必將延續(xù)加深下去。反之,好合好散,也可保留一段美好的回憶。非要讓人發(fā)誓永不辜負,其實是毫無意義的。發(fā)了誓的,未必就能做到不辜負;不肯發(fā)誓的,自然會遭到質(zhì)疑,徒生煩惱。再者說了,要求對方永遠愛自己,至少也得給對方一個愛自己的理由吧。非要問人家自己丑了如何,得了絕癥如何,這不是無理取鬧嗎?愛,都是有條件的。試問,街上乞討的流浪漢,會得到女人的青睞嗎?既然女人愛上一個男人也是有條件的,又何必去挑剔男人對自己愛得有多純粹?
《甄嬛傳》里的甄嬛懷疑雍正愛上她只是因為自己長得像純元,她無法接受自己得到的一切都緣于她與純元的相像。當(dāng)雍正說有幾分長得像純元也是她的福氣時,她絕望地說,這幾年的情愛與時光終究是錯付了!錯付了嗎?其實,不過是她對愛情過分推敲了,雍正愛她固然有與純元相似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因為她是冰雪聰明、能詩能舞的甄嬛。以甄嬛的較真,即使她一早就遇到果郡王,順利成婚,也未必就會一生相愛無裂痕。愛情最怕過分推敲,若你不再是此時我所愛的你,又如何要求我愛你永遠如此時?揣顆糊涂心,只做明白事,方能愛得幸福。
普天之下,誰的愛情會是無緣無故的呢?若《愛情天梯》的女主角質(zhì)問男主角,若當(dāng)年她沒有摸他的牙床,若她不是清秀可人,他會不會愛上她?會不會為她鑿下愛情天梯?豈不是自尋煩惱嗎?
吸引愛的因素有很多品貌、學(xué)識、家世、技藝,甚至只是一個人獨具磁性的聲音,都可能會成為被愛的條件,若一定要追究自己失去了這些后還能不能吸引對方的愛,又有何意義呢?要知道,失去了這些,你就不再是你,再去推敲他的愛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杞人憂天。
擁有愛情時,只需細心呵護,開心享受,至于之前他愛過誰,之后他還會不會一如既往地愛自己,都不是應(yīng)該擔(dān)憂的問題。感情上,與其向戀人要保證,不如向自己要涵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