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海軍
當年,胡適海外學成歸來,二十七八歲就被聘為北大教授,而且他的課大受歡迎。那時,傅斯年20歲出頭,師從黃侃、劉師培這樣的國學大師。傅斯年等一伙高才生對于胡適的本領抱有懷疑,于是推薦傅斯年去一探虛實。傅斯年不只是聽,還頻頻發(fā)問,弄得臺上的胡適心里直發(fā)毛。后來,胡適回憶說,當時傅斯年這類學生的國學功底跟自己難分伯仲,弄得他每次上課都提心吊膽。在這種壓力下,他只好加倍用功,而傅斯年從此就成了胡適的學生,并保持了終身的師友關系。
好的學人,不但學問要好,還要有氣節(jié)。
1944年,傅斯年在參政會上(差不多相當于今天的“全國政協(xié)大會” ),向前任行政院院長(相當于今天的政治局常委、總理)孔祥熙發(fā)難,怒斥他在發(fā)行美金公債中貪污舞弊:“抗戰(zhàn)以來,大官每即是大商,專門發(fā)國難財。我們本是勢力國而非法治國,利益之到手全不管一切法律,既經(jīng)到手則又借法律名詞如‘信用‘契約等以保護之,這里面實在沒有公平?!彼€大聲疾呼:“懲罰貪污要從大官做起!”罵完孔祥熙他還捎上了蔣介石,說蔣在訓斥國民黨的中央委員時,還在說孔祥熙根本不貪污,真是叫人喪氣啊!
1947年,傅斯年又連續(xù)發(fā)表文章,歷數(shù)行政院院長、蔣介石的小舅子宋子文的貪腐和無能,迫使他黯然下臺。他在《這樣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一文中開篇寫道:“古今中外有一個公例,凡是一個朝代,一個政權,要垮臺,并不由于革命的勢力,而由于他自己的崩潰!有時是自身的矛盾、分裂,有時是有些人專心致力,加速自蝕運動,唯恐其不亂。如秦朝‘指鹿為馬的趙高,明朝的魏忠賢,真好比一個人身體中的寄生蟲,加緊繁殖,使這個人的身體迅速死掉?!毕雭硭@樣的歷史總結被蔣家王朝的滅亡再一次證明。
1947年,蔣介石改組政府,拉傅斯年從政,被他拒絕。蔣又托他說服胡適入閣從政,結果傅斯年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在給胡適的信中寫道:“蔣表面上要改革政治,實則缺乏起碼的改革誠意。借重先生您,全為大糞堆上插朵花!只要先生您堅持不可,非任何人能夠勉強。您三十年之盛名,不可毀于一旦,令親者痛,北大瓦解。我們自己要有辦法,一入政府即全無辦法。與其入政府,不如組黨;與其組黨,不如辦報。我們是要奮斗的,唯其如此,應永遠在野,蓋一入政府,無法奮斗也?!?/p>
抗戰(zhàn)結束時,很多人推薦傅斯年任北大校長,他卻力挺遠在海外的胡適任北大校長,同時又非要在胡適回國前先代理一下校長,目的是狠狠清除學校的漢奸教授,就連曾有恩于他的師長周作人也不放過。他擔心溫和寬容的胡適上臺后當老好人,對漢奸們高抬貴手。
傅斯年與胡適雖然性格迥異,但他們對于歷史前瞻性的認識都是一流的。這不僅要依靠敏銳的洞察力,也離不開對于歷史規(guī)律性的把握,而理性,又是這一切的靈魂。
傅斯年身體肥胖,50多歲死于臺灣。他有兩個侄子,似乎都繼承了傅家的“學術基因”。侄子傅樂成隨傅斯年到了臺灣,在臺大歷史學系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上世紀70年代出版了《中國通史》。另一個侄子傅樂煥是英國倫敦大學的博士,1951年從英國回到中國大陸,1966年5月23日,在“文化大革命”中自殺身亡。
胡適曾評價傅斯年:“他的感情是最有熱力,往往帶有爆炸性的;同時他又是最溫柔,最富于理智,最有條理的一個可愛可親的人。他能做最細密的繡花針功夫,他又有最大膽的大刀闊斧本領。他是最能做學問的學人,同時又是最能辦事、最有組織才干的天生領袖人物?!?/p>
(編輯·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