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在哈爾濱的一所大學演講,主辦的同學設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那就是一名同學可以走上講臺,作為被采訪者,回答我的提問。當一個女孩子舉手被點名上臺之后,臺下一個男生很憤怒地大叫:“肯定是內(nèi)定的。”
我坐在講臺上,等待著接下來會怎樣。結果,那個女孩毫不猶豫地拿起主持人手里的話筒,對臺下的那個男生說:“我愿意把機會讓給你,但是我要聲明,我不是內(nèi)定的?!?/p>
臺下一片掌聲。男孩子晃晃悠悠地走上了講臺。他從主持人那里拿過話筒,開始批評這次演講的安排:為何比預定時間晚了開始?為何在會場里面,要預留一些座位,給主辦的同學來坐?
于是,很快出現(xiàn)了主辦的同學上臺,要搶這位男生話筒的場面。我站了起來,我說,我們還是這樣,既然上臺,那就要遵守大會的規(guī)則,規(guī)則是,他要接受我的提問。
男孩子點頭。我問他為什么要來講座?他知道我這個演講人嗎?他一臉迷茫。男孩子下臺,走了。結束的時候,主辦的同學不斷地道歉,我告訴他們,不需要,這才是大學的講座,大學生就是應該這樣,特別是臺下坐著的,都是大學一年級的新生。不過,有一點,他們不應該去奪那個男孩子的話筒。
事實上,這次講座之后,我和很多朋友聊起這次,我說我好喜歡這些思想活躍,當然也帶著很多迷茫的大學新生,他們提的問題,沒有大學講座里面通常的那些成功學的東西,很純粹。我在他們身上,終于找到了2003年去清華演講,那些學生身上的感覺。
第二天,接到主辦同學的電話,這些同學一直很努力,也因為他們的堅持,我答應了去學校參加他們自己主辦的這個論壇。同學打電話來道歉,他說,覺得我被冒犯了,他們已經(jīng)批評了那位同學。
我再次告訴他,真的不需要這樣想,是不是覺得被冒犯,其實是我自己的感覺,而事實上,我覺得那個男孩子很真誠。
因為這個電話,找到不少這次論壇的后續(xù),都是關于這次鬧場的,組織的同學在那里解釋占座以及遲到的原因,原來是為輔導員準備的,結果說好了來30個輔導員,只來了一個,而遲到,是因為我被電臺記者拖出去采訪了。至于上臺的同學,原來真的是托,這倒讓我對那位女生有點刮目相看,她的應對確實很大方,但是她那樣面不改色地說謊,讓我覺得,有些驚訝,因為,其實當時不說更好。
我也看到了那位男生的留言,原來在離開了會場之后,他被輔導員叫去談話了,不過輔導員沒有批評他,而是告訴他這樣一句在年輕人里面頗為流行的話:“20歲之前不憤青,一輩子就廢了;30歲之后還憤青,一輩子也廢了。”他覺得很有道理,因為他覺得,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太缺乏激情了。
他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他說他這樣,正是因為愛這個論壇,愛學校,愛國家??吹竭@里我忍不住笑了,但是很快就覺得非常憂心:這樣一件小事情,也要上綱上線到這樣的高度,或許是我太低估了現(xiàn)在的大學校園里面的環(huán)境。如果說,我感嘆只有新生還有這樣的活躍程度,那或者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甚至可以想象,只要一年,這個男孩會覺得,臺下大叫,或者跳上講臺,那會是損害了學校形象的事情,他,不會再這樣做了。
再說第二次到清華演講。整個講座流程順利,完美無缺,就好像在做一個直播的電視節(jié)目,臺下同學的提問寫在紙上。事后朋友告訴我,她看到黑色制服的學生,把問題在外面進行挑選之后,才送到了主持人的手上,這也讓我明白了,為何那些問題,是那樣的不痛不癢。
在講座的最后,他們打出了一張照片,那是2003年的講座之后,和組織的同學們的合影,我看著那些年輕的臉,如果和眼前的這些比較的話,他們顯得有些土氣,不管是服裝還是發(fā)型,但是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真誠和陽光,而在這場講座里面,我只感覺自己是一個流水線上的一個產(chǎn)品,當我被送出講座的教室之后,大功完成。其實最終,是為了那張合影,因為是一種政績。
我知道,這樣去看這些年輕人過于苛刻,因為他們付出了不少,在不少人的眼中,他們才是未來的社會精英。只是,他們的沉穩(wěn),讓我很是擔心。我想起幾年前,在清華采訪一個大四的學生,一位學生會主席,當我嘗試和他開玩笑的時候,他的那種穩(wěn)重,讓我的笑容僵持在那里,覺得自己顯得很幼稚。雖然還沒有走出校門,但是他,還有那些穿著制服的學生,他們當中不少人,已經(jīng)設計好了自己未來的前途。
編輯提點:鄭文龍
閭丘露薇女士的見聞經(jīng)歷無疑驗證了北大錢理群教授不久前的論斷:“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yǎng)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可以想象文章中與現(xiàn)實中那些“已經(jīng)設計好了自己未來的前途”、“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的青年從根本上是同一體制設計的產(chǎn)物與“優(yōu)勝者”,而其所謂“前途”也無非是使自己成為體制的一部分,坐享體制權力帶來的巨大資源、效益,最終成為擁有特權的新貴一族?!皩W而優(yōu)則仕”的思潮復歸,反映了以體制為主導的資源分配方式的鞏固、強化。由此可見,在建設一個公平、公正社會的今日,體制改革及與之相應的觀念革新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