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農業(yè)高新技術園暨山東省棗莊市食用菌研究所,占地20余公頃,這里有50多個食用菌品種,年可產鮮菇近800噸,腌漬品近100噸,研究所生產的“仙泉”牌蘑菇遠銷上海、香港,還出口到日本、韓國、意大利等國家,年可實現產值210萬元,被中國科學院命名為中國科學院食用菌良種培訓基地、研發(fā)培育中心、一級菌種廠。走進研究所的大門,種植食用菌的大棚一排排而立,吳敬芹所長帶著記者從培育菌種的試驗室開始參觀,一邊參觀一邊講解,最后來到種植食用菌的大棚,棚內一瓶瓶蟲草一眼望不到頭,一袋袋靈芝、杏鮑菇讓人感到一種豐收的喜悅。然后記者來到她的辦公室,近7米長的墻上掛滿了吳敬芹獲得的各種獎勵證書,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在研究所學習和工作的現場照片。吳所長指著這些大照片,給記者講述了自己培育食用菌,帶領各地學員發(fā)家致富的經歷。
多年苦鉆鑄就絕技
1986年,剛走出學校的吳敬芹了解到濟南市食用菌培訓學校講授栽培食用菌技術后,便從親友那里籌借了500元錢,單身一人來到了省城濟南,開始走上了她的種植食用菌之路 。為了學習新技術,及時了解市場行情,吳敬芹訂閱了幾十種報刊,邊學邊實踐。兩年后,她收入達到上萬元。第二年,加大了投入,年底收入超過10萬元。正當她鼓足干勁準備再加大投入的時候,生產蘑菇的原料棉籽殼價格上揚、缺貨,種植蘑菇的利潤減少了很多。吳敬芹不甘心就這樣退出食用菌的種植行業(yè),她開始琢磨用大豆、地瓜、花生等農作物的秸稈作配料。 經過了幾十次試驗,吳敬芹終于找到用玉米芯作主要原料生產蘑菇的辦法,其最佳配料有10余種原材料,都是當地常見且便宜的農作物副產品。有了原料后,她又開始研究混合液成分、發(fā)酵時間、混合堆內的溫度以及如何增氧、降溫、裝袋等技術。一年后吳敬芹終于成功地找到了替代棉籽殼種植食用菌的方法??墒牵谟糜衩仔咀髦饕虾?,吳敬芹發(fā)現蘑菇漸漸地出現了退化現象,她又著手選育適合的優(yōu)良菌株。她從省城的科研單位引進了十幾個菌種,經過栽培觀察,選擇了一個優(yōu)良單株,再經過組織分離、提純復壯,終于找到了優(yōu)良的母種。
整整27年,吳敬芹憑借堅韌的毅力和智慧在食用菌種植行業(yè)站穩(wěn)了腳跟。
培養(yǎng)珍稀品種 扶持廣大農戶
北蟲草的經濟價值很高,一般售價在每公斤1000~2000元,是冬蟲夏草的理想替代品。但是北蟲草的人工培植難度較大,對溫度、濕度、光照要求較高,還要有專門的設備。吳敬芹為了培育北蟲草,到各地取經,回來后日夜守候在試驗室的幾十個玻璃管旁培養(yǎng)菌種,觀察它們的發(fā)育變化。又是一年過去了,她培育的北蟲草長得又高又好。專家們看后都說,從來沒見過這么優(yōu)秀的菌種,食用和藥用價值遠遠超過市面上的同類菌種。
吳敬芹的食用菌種植已由單一的平菇發(fā)展為木耳、銀耳、香菇、草菇、靈芝、猴頭菇、秀珍菇、金針菇、雙孢菇、白靈菇、杏鮑菇、玉珍菇、蟹味菇、蟲草、天麻等70多個品種。吳敬芹把幾十種食用菌的生長習性和種植方法仔細做了總結后,開始著手準備培訓教學。在市領導的關照下,1998年,她投資200萬元在左莊科技園建成了占地1.5公頃的集辦公、教學、科研、生產于一體的食用菌大樓,30個高標準溫室大棚及珍稀菇生產示范園。目前她用椴木生產的靈芝采集孢子粉銷往廣東、上海,產品供不應求,同時承接了國內外6家工廠化生產的技術指導。她說,下一步再擴大生產,改建菇房達到高標準化生產。
憑借培訓基地的硬件和技術實力,吳敬芹的培訓學校培訓出一批批專業(yè)人才,幫助眾多貧困朋友走上致富之路,由于她杰出的貢獻,吳敬芹被山東省婦聯特聘為“雙學雙比”女能手專家,被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山東 李善文)
相關鏈接:
棗莊市食用菌研究所官方網站
www.zzsyj.com
咨詢電話:0632-7011289
手機:13561171878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qū)左莊高新技術園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