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蘭
跟兒子走在繁華的大街上?!皨?,等等我!”兒子在包里翻了一會兒,隨手往一個老年乞丐的碗里放錢,行動是如此自然。“給他一元錢,他有一餐就不會挨餓了?!蓖鴥鹤樱覂?nèi)心充滿了幸福。
有一顆愛心是助人的基石 照顧小動物是最能培養(yǎng)孩子愛心的。兒子小時候,家里曾養(yǎng)過許多小動物,倉鼠、金魚、小狗。幫小倉鼠清理它的小窩,給金魚換水,給小狗喂食,都是兒子經(jīng)常干的活,其樂融融中培養(yǎng)了孩子的愛心。兒子對小動物的愛也逐漸擴展到了對小伙伴的愛。
學會擔當才可能伸出援手 兒子在學校擔任班干部,剛開始沒有經(jīng)驗,總是完不成老師交給的任務。我對兒子說:“當班干部是為同學服務,你先要自我反思,哪里做得不好,怎樣改進。遇到問題不能逃避,學會承擔,找出問題在哪,想辦法改進,這樣才對?!眱鹤用靼琢说览?,干部也越做越好。助人是對他人盡自己的責任,一個遇到問題逃避,不敢承擔責任的人,怎么可能對有困難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在生活中吸取“博愛”的營養(yǎng) 我生活的城市中山不僅是偉人故里,更是博愛精神的家園,隨處可見熱心助人的善舉。中山一年一度的以“救死扶傷、扶危濟困、敬老助殘、助人為樂”為宗旨的慈善萬人行活動,已經(jīng)有二十多年的歷史。自孩子上小學開始,我們就鼓勵孩子積極參加,讓他一次次接受“博愛”的洗禮。
心中有他人才可能去助人 現(xiàn)在的許多家庭是獨生子女,家中最好的,往往是孩子的。所以,許多孩子自私、自我。心中沒有他人,怎么可能為他人著想,別人遇到困難時,怎么可能伸出援手?心中有他人,首先得心中有家人。每當我為孩子做了什么,我都會問:“兒子啊,你小的時候,媽媽照顧你,等媽媽老了,你怎么對我呢?”“我也要好好照顧媽媽,把最好的留給你?!甭牭胶⒆佑字傻幕卮?,收獲到的,不僅僅是開心。
學會做事才會更好地助人 許多家長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結(jié)果孩子的自理能力極差。從小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會讓孩子動手能力更強,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處理得非常好,還有余力去幫助有困難的同伴。兒子從三四歲開始,我們就讓他慢慢學會自己照顧自己,自己穿衣,自己吃飯;孩子再大點了,讓他慢慢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掃地、晾曬衣服等等。孩子從小就知道看事做事,當看到有人需要幫助時,自然就會去幫忙。
助人需要理性和智慧 當我們在討論老人摔倒了,該不該扶起來;當我們看到有人落水,同學手牽手去救人,結(jié)果都溺水身亡的新聞時,我們是否想過,問題在哪里?我總是教育兒子,助人講究理性和智慧。我們可以助人,但不可以無謂地犧牲自己。當我們看到別人遇到困難需要幫助,而自己又愛莫能助時,是否可以幫助有困難的人再去求助?
快節(jié)奏的生活,使許多人抱怨幸福感太少。其實,除了富足的生活,給我們帶來幸福感的事情還有許多。助人,以自己的綿薄之力,舉手之勞,給別人以幫助,其實是最容易獲得幸福感的。當助人成為一種習慣,那么我們隨時感受到的就是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