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國
以近幾年的全國新課標卷為例,物理在高考中只有13道題,而且考查的知識點相對固定,考試的模式也幾乎沒有改變。單就高考來說,能不能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成績,關(guān)鍵是對高考考點的把握。在一輪復習的第一個月,我們基本上都已把必修1部分結(jié)束。而這一部分內(nèi)容在高考中考什么?怎么考呢?如果能夠精確把握必修1部分的考點和考試方向,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迅速達到高考的要求。本文旨在通過評析部分2013年高考物理有關(guān)必修1部分的試題,探尋高考命題意圖,以幫助同學們進行針對性復習。
一、力的平衡問題
【考題回放1】(2013北京理綜)傾角為α、質(zhì)量為M的斜面體靜止在水平桌面上,質(zhì)量為m的木塊靜止在斜面體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mgcosα
B.木塊對斜面體的壓力大小為mgsinα
C.桌面對斜面體的摩擦力大小為mgsinαcosα
D.桌面對斜面體的支持力大小為(M+m)g
答案:D
【考題回放2】(2013全國新課標理綜2)如圖,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塊受到一外力的作用,F(xiàn)平行于斜面上。若要物塊在斜面上保持靜止,F(xiàn)的取值應有一定范圍。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 )
A.物塊的質(zhì)量
B.斜面的傾角
C.物塊與斜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D.物塊對斜面的正壓力
答案:C
【命題意圖】以上兩題屬于高考中的容易題,考查基本的力的平衡問題,整體法和隔離法的應用。
啟示一: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方法要掌握
受力分析、平衡問題是高考考查的熱點。對于物體系來說,還要用到整體法與隔離法,而動態(tài)平衡問題常采用圖解法快速解答。從以上試題可以看到,高考命題的落腳點還是在概念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上,盡管考題看似千變?nèi)f化,但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基本方法永遠不變。對這些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基本方法的復習,回歸課本是至關(guān)重要的,這是一次對知識的重新學習。在回歸課本的同時,不要直接開始做難題,要適當做一些直接考查基本定義、定理的題目,比如課本上的習題和稍微復雜點的題目。做這些題目,目的并不是正確的答案,而是吃透這道題,吃透題中描寫的物理圖景,分析清楚物理過程,感悟解題思路。從這些題目中,切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方法。
二、運動圖象類問題
【考題回放3】(2013全國新課標理綜1)如圖,直線a和曲線b分別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a和b的位置—時間(x-t)圖線,由圖可知( )
A.在時間t1,a車追上b車
B.在時刻t2,a、b兩車運動方向相反
C.在t1到t2這段時間內(nèi),b車的速率先減少后增加
D.在t1到t2這段時間內(nèi),b車的速率一直比a車大
答案:BC
【考題回放4】(2013四川理綜)甲、乙兩物體在t=0時刻經(jīng)過同一位置沿x軸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則( )
A.甲、乙在t=0到t=1 s之間沿同一方向運動
B.乙在t=0到t=7 s之間的位移為零
C.甲在t=0到t=4 s之間做往復運動
D.甲、乙在t=6 s時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答案:BD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運動圖象、追及問題等知識點,意在考查考生應用相關(guān)知識定量分析物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啟示二:圍繞重點、難點、熱點進行“踩點”復習
由于理綜高考中物理試題數(shù)量有限,不可能覆蓋高中的全部內(nèi)容,但重點內(nèi)容、主干知識一定會考。比如對于第一章直線運動,對歷年高考試題的分析可以看到,這一章是歷年高考的必考內(nèi)容,且多以一道選擇題的形式出現(xiàn),近年高考中圖象問題頻頻出現(xiàn),且要求較高,考查的重點是v-t圖象和勻變速運動的規(guī)律。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后,就可以把這一類的相關(guān)問題集中起來,當作一個專題,用一些時間,把這個專題的內(nèi)容吃透,弄清物理過程、物理原理和常用的解答該專題的題目的方法。
三、有關(guān)物理學史的考查
【考題回放5】(2013全國新課標理綜1)下圖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實驗時的一頁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數(shù)據(jù)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時間,第三列是物體沿斜面運動的距離,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時添加的。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
A.物體具有慣性
B.斜面傾角一定時,加速度與質(zhì)量無關(guān)
C.物體運動的距離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D.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答案:C
【命題意圖】物理學發(fā)展的歷史也就是物理學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各主要分支的形成過程,高考對物理學史和物理方法的考查,一般以了解、知道為主。
啟示三:非重點內(nèi)容要重視
高考復習大家還要處理好重點知識與非重點知識之間的關(guān)系。類似物理學史及研究方法這樣的內(nèi)容,在考綱中沒有單獨列出,但是在新課標高考卷中三年三考,在其他省份的高考中也是頻頻亮相。考查點為物理學家與重大發(fā)現(xiàn)、思想方法及應用兩個方面。在這里,建議要重視課本,課本中的插圖、做一做、演示實驗和問題與練習等要逐頁排查挖掘。在這些問題和知識內(nèi)容上花費點時間和精力是切合實際而有效益的復習策略。
四、相關(guān)力學實驗
【考題回放6】(2013全國新課標理綜1)圖(a)為測量物塊與水平桌面之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實驗步驟如下:①用天平測量物塊和遮光片的總質(zhì)量M、重物的質(zhì)量m,用游標卡尺測量遮光片的寬度d,用米尺測量兩光電門之間的距離s;
②調(diào)整輕滑輪,使細線水平;
③讓物塊從光電門A的左側(cè)由靜止釋放,用數(shù)字毫秒計分別測出遮光片經(jīng)過光電門A和光電門B所用的時間ΔtA和Δ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復步驟③,求a的平均;
⑤根據(jù)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μ。
回答下列各題:
【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的是測量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難度中等。
啟示四:力學實驗以打點描跡類問題為核心,求速度和加速度是此類問題的必經(jīng)之路
高考理綜實驗題的設計全部脫胎于課本中的學生實驗,又比課本中的原實驗有所加深、提升和變化??v觀近幾年的考題可看出,實驗的考查更加全面,從實驗數(shù)據(jù)的讀取以及實驗步驟的完善和數(shù)據(jù)的處理,甚至誤差的分析都有所涉及。其中實驗原理是實驗的核心,這就是今后物理實驗命題的方向,因此在復習時首先要注重常規(guī)實驗的復習。對課本上的每個實驗,應從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儀器的使用與讀數(shù)、實驗步驟、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與分析、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等方面加以復習。
五、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
【考題回放7】(2013高考理綜新課標1)水平桌面上有兩個玩具車A和B,兩者用一輕質(zhì)細橡皮筋相連,在橡皮筋上有一紅色標記R。在初始時橡皮筋處于拉直狀態(tài),A、B和R分別位于直角坐標系中的(0,2l)、(0,-l)和(0,0)點。已知A從靜止開始沿y軸正向做加速度大小為a的勻加速運動;B平行于x軸朝x軸正向勻速運動。在兩車此后運動的過程中,標記R在某時刻通過點(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長是均勻的,求B運動速度的大小。
【解析】設B車的速度大小為v。如圖所示,標記R在時刻t通過點K(l,l),此時A、B的位置分別為H、G。由運動學公式,H的縱坐標yA、G的橫坐標xB分別為
在開始運動時,R到A和B的距離之比為2∶1,即OE∶OF = 2∶1
由于橡皮筋的伸長是均勻的,在以后任一時刻R到A和B的距離之比都為2∶1。因此,在時刻t有
【命題意圖】考查平面內(nèi)的直線運動和應用數(shù)學工具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啟示五:牛頓運動定律的復習要注意總結(jié),注重“輻射”作用——知識點之間的輻射,知識點與考試題型之間的輻射;做解答題時審題要細致,過程要清晰,答題要規(guī)范。
新課標卷近四年的物理計算題的第一題都是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用。從上題我們可以看到,這類題目的難度中等,只要會分析,審題方向沒有錯誤,基本上能按照題目順序羅列出表達式,即可聯(lián)立求解。因此物理的難點在審題與分析上。高考對物理的考查不以計算能力考查為主,而是知識點的理解、分析、圖形圖表讀圖能力、模型轉(zhuǎn)化能力為主。特別是高考中的物理大題部分,大多數(shù)難題都是圖形化試題。因此,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審題和規(guī)范答題上:
(1)審題:①逐字逐句,仔細審題。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過程,畫示意圖,找到特征。④尋找規(guī)律,列出方程。⑤推導結(jié)果,討論意義。
(2)規(guī)范答題:卷子是答給別人看的,一定要記住這一點。每一次考試都要提醒自己,卷面要整齊,步驟要清晰,得分點要全。平時多看近年高考試題提供的參考答案的解題過程,體味圖示、文字、公式在解題中的有機穿插和銜接。自己在解題時嚴格要求,盡量按照上述標準形式答題,養(yǎng)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