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霞英 楊宗岐
摘 要: 為快速誘導形成適合懸浮培養(yǎng)的半夏愈傷組織,對半夏愈傷誘導培養(yǎng)基采取了優(yōu)化組合。在MS+1.0 mg·L-16-BA+2.0 mg·L-1 NAA培養(yǎng)基上能誘導形成濃綠、致密的愈傷組織;在MS+0.5 mg·L-1 6-BA+2.0 mg·L-1 2,4-D的培養(yǎng)基上,可誘導形成疏松的黃白色愈傷組織,但生長緩慢。將前者后期繼代培養(yǎng)基配方調(diào)整為MS+0.5 mg·L-16-BA+2.0 mg·L-1 2,4-D,可較快誘導出疏松的黃白色愈傷組織,適合做懸浮培養(yǎng)。
關鍵詞:半夏;愈傷組織;誘導;培養(yǎng)基
中圖分類號:S567.2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3.09.002
Optimization Study of Callus Induction on Pinellia ternata
CHENG Xia-ying, YANG Zong-q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quickly induce callus of Pinellia ternata Breit suitable for suspension culture,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medium was taken.The dark green and dense callus were induced on MS+1.0 mg·L-1 6-BA+2.0 mg·L-1 NAA;and yellow and white callus were induced on MS+0.5 mg·L-1 6-BA+2.0 mg·L-1 2,4-D,but the callus grew slowly.Suitable callus could be got when the medium in the late of the former were adjusted for MS+0.5 mg·L-1 6-BA+2.0 mg·L-1 2,4-D,and could be suspended in liquid medium after 3~5 times of subculture.
Key words: Pinellia ternata;callus;induction;cultivation medium
三葉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又名半夏)為天南星科Araceae半夏屬Pinellia多年生小草本,株高15~30 cm,塊莖近球形,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6~23 cm,主產(chǎn)四川、湖北、河南、貴州、安徽等地。半夏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其塊莖可入藥[1-2]。據(jù)統(tǒng)計,在558種中藥處方中,半夏的使用頻率處第22位。半夏性溫,味辛,有毒,傳統(tǒng)藥理作用為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主要用于痰多咳喘,頭痛眩暈,嘔吐反胃,梅核氣癥等。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半夏還具有抗腫瘤、抗生育、降血脂、護肝和治療冠心病等多種重要的作用[3]。本試驗對半夏愈傷組織的誘導進行進一步探究,通過調(diào)整繼代過程中培養(yǎng)基配方,優(yōu)化培養(yǎng)方案,提高了適合懸浮培養(yǎng)的愈傷組織培養(yǎng)效率,為半夏懸浮培養(yǎng)藥物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半夏塊莖采自河北省易縣(三葉半夏)。
1.2 試驗方法
1.2.1 外植體的獲得及處理 選取直徑為1.0 cm左右的的塊莖用清水洗凈,在溫度為28 ℃、相對濕度為80%條件下用濕沙催芽,待葉片長至3~4 cm時,取葉片及葉柄用0.1%升汞滅菌15 min,無菌水沖洗5次。葉片和葉炳分別切片和切段接種在不同激素配比的培養(yǎng)基上,放置于25 ℃、光照1 500 lx,10~12 h·d-1條件下進行培養(yǎng)。
1.2.2 誘導半夏愈傷組織的培養(yǎng)基設計方案 在MS培養(yǎng)基中添加不同激素濃度及組合(包括6-BA、2,4-D和6-BA、NAA),制成不同濃度梯度的激素培養(yǎng)基配方,如表1和表2所示。
1.2.3 愈傷繼代[4-5] 選取生長狀況良好的愈傷組織進行繼代培養(yǎng),每15 d繼代一次。
1.2.4 半夏愈傷組織繼代過程中培養(yǎng)基的調(diào)整 用以上2種激素組合的MS培養(yǎng)基進行愈傷組織的誘導,并經(jīng)過2次繼代后觀察發(fā)現(xiàn),用6-BA、2,4-D誘導的愈傷組織疏松、黃白色,但生長緩慢,且死亡率相對較高;用6-BA、NAA誘導的愈傷組織生長快,幾乎無死亡現(xiàn)象,但是愈傷組織堅實,呈綠色,易形成叢生芽。將部分用6-BA、NAA誘導的愈傷組織經(jīng)2次繼代后,轉(zhuǎn)到6-BA、2,4-D激素的培養(yǎng)基上(選擇對愈傷誘導最佳的6-BA和2,4-D激素組合配方)繼代,觀察記錄試驗結(jié)果。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外植體形成愈傷組織的差別
將半夏外植體葉片和葉柄分別接入上述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2周后葉柄開始膨大,形成明顯的愈傷組織,但葉片變化不明顯。1個月后葉片和葉柄均可形成明顯的愈傷組織,其結(jié)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在15 d內(nèi)用葉柄誘導愈傷組織比葉片誘導率高,而且愈傷組織生長快。30 d后,誘導率差別變得不太明顯,但愈傷組織生長量差別明顯。這說明雖然用葉片和葉柄均能誘導出愈傷組織,但葉柄更適合用作誘導愈傷組織的外植體。
2.2 不同激素組合對誘導半夏形成愈傷組織的影響
用6-BA、NAA和6-BA、2,4-D兩種激素組合對半夏進行愈傷組織的誘導,接種1月后觀察生長變化(圖1、圖2)。
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使用NAA誘導愈傷的最適激素濃度為MS+1.0 mg·L-1 6-BA+2.0 mg·L-1NAA,愈傷誘導率高達93.6%;使用2,4-D誘導愈傷的最適激素濃度為MS+0.5 mg·L-1 6-BA+2.0 mg·L-1 2,4-D,愈傷誘導率高達92.5%。使用兩種組合1個月后,對半夏愈傷組織誘導率的影響不大,但是愈傷形態(tài)差別較大。使用6-BA、2,4-D誘導出的愈傷組織松軟,呈黃白色,但生長量極??;而使用6-BA、NAA得到的愈傷組織則相對堅實,多呈綠色,且生長量大。
2.3 調(diào)整繼代培養(yǎng)基后的效果
在分別使用6-BA、NAA及6-BA、2,4-D對半夏愈傷組織進行2次繼代培養(yǎng)(1個月)后發(fā)現(xiàn),使用NAA誘導的愈傷組織依然呈綠色,而且很堅實;而使用2,4-D誘導的愈傷組織生長很慢。將部分用MS+1.0 mg·L-1 6-BA+2.0 mg·L-1NAA誘導的愈傷組織,在用相同培養(yǎng)基繼代2次后,改用MS+0.5 mg·L-1 6-BA+2.0 mg·L-1 2,4-D繼代,繼代培養(yǎng)2~3次后愈傷組織形態(tài)改變很大,顏色由綠色變?yōu)榘咨螯S白色,變得很疏松(圖3)。
由表6看出,雖然調(diào)整培養(yǎng)基后,生長速率有所減緩,但愈傷變得疏松,成黃白色,且死亡率并沒有增加,所以綜合比較來看,進行優(yōu)化處理后的愈傷誘導培養(yǎng)方法效率更高,可為半夏懸浮培養(yǎng)藥物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提供參考。
3 結(jié) 論
在半夏愈傷組織誘導過程中,葉柄比葉片更適合用作誘導愈傷組織的外植體;使用6-BA、NAA及6-BA、2,4-D組合均可得到結(jié)果。使用NAA誘導得到的愈傷組織濃綠、堅實,更易形成叢生芽;使用2,4-D得到的愈傷組織多呈黃白色、疏松,適合作懸浮培養(yǎng),但愈傷生長緩慢,且死亡率相對較高。在經(jīng)過2次繼代培養(yǎng)后調(diào)整繼代培養(yǎng)基,通過對比表明,調(diào)整培養(yǎng)基后的愈傷組織不僅疏松,顏色呈黃白色,且愈傷組織生長較快,適合作懸浮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yī)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藥志(第2冊)[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
[2] 張潔,楊耀文,胡建林,等.組培半夏與野生半夏的生藥學初步比較研究[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29(2):11-14.
[3] 章艷玲,李關榮,位運糧.中藥半夏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7,23(7):163-167.
[4] 范美華,周吉源,彭瑜,等.半夏愈傷組織的誘導及增殖效應[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5,24(3):168-171.
[5] 羅成科,彭正松.半夏疏松愈傷組織誘導的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3):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