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
眾所周知,猶太人在科學、經(jīng)濟和藝術等方面為世界貢獻了大批天才:馬克思、愛因斯坦、達爾文、弗洛伊德……諾貝爾獎得主中,猶太人所占的比例一直遠比其他民族高。這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據(jù)資料記載,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里,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jīng)》,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書本是甜的,讀書對人生大有裨益。
猶太人總是不厭其煩地向孩子灌輸這樣的道理:人的生命有結(jié)束的時候,讀書求知卻永無止境。
古往今來,猶太的孩子,幾乎都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的財產(chǎn)被搶光,你將帶著什么東西逃命?”如果孩子回答是金錢或者鉆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態(tài)、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嗎?”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金錢,也不是鉆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
猶太人的家庭不僅非常重視知識,而且更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為“背著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組成的。學習是智慧的大門,知道的越多就越會產(chǎn)生疑問,所以,發(fā)問和答案一樣重要,使人進步。
猶太人的一天是從太陽落山時開始的。父母對孩子說:“將黑暗作為開頭,他的最后才是光明?!边@樣教育孩子先吃苦,后享受。
猶太人的家庭教育確實很成功,也很實用,值得我們學習。
(摘自《家庭百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