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峰
【摘要】由于《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關于高中英語閱讀理解的要求提高,英語教材和高考試題的閱讀量加大,所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尤為重要。本文結合自已的平時教學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以供探討。
【關鍵詞】大綱考綱新課標新要求 自主閱讀教學 閱讀興趣 學生主體 靈活教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115-02
《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關于閱讀理解的要求: 要求考生能讀懂書、報、雜志中關于一般性話題的簡短文章以及公告、說明、廣告等,并能從中獲取相關信息。考生應能: 一是理解主旨要義;二是理解文中具體信息;三是根據上下文推斷生詞的詞義;四是作出簡單判斷和理解;五是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六是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態(tài)度。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高中英語語言技能七級目標的能力要求是“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九級目標的能力要求是: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及良好的閱讀習慣。與傳統(tǒng)的教學大綱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相比,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高了。與此相適應,高中英語新教材的一個明顯特點也是閱讀量比以前加大了,表現為每個學年由原先的兩本教材增加為四個模塊,四本教材,而且具體到每一篇課文里面,閱讀量也大大增加。因此如果再按照傳統(tǒng)的以課文為教學單元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是完不成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不能適應新形式下的高中英語教學。
因此,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成了高中英語教學中關鍵的問題。本文就高中英語自主閱讀方面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采取靈活多變的教法,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家葉圣陶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不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有終生自學的能力?!睘榇?,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學什么,而且更要教會他們怎樣學;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還要使學生“會學”。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有助于活躍課堂,有助于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什么教學方法要根據所教文章的題材和文體而定,要依據篇章結構、語言點多少、文章難易程度而定,要依教學目的而定,要依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而定。可以通過聲音與實物相配合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必修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時,先以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Which country has just held the 30th Olympic Games in 2012?導入,學生會馬上答出The UK;然后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UK? Please do the quiz on page 9. 學生躍躍欲試,踴躍搶答;接下來在音樂的伴隨下展示一些英國名人名景(如Queen Elizabeth the Second, Beckham, Diana, Big Ben, Cambridge University, The River Thames 等)圖片,邊展示邊用英語解說,讓學生感知英國的名人名校、風俗習慣、建筑風格等,學生非常感興趣;這是我抓緊時機讓學生Scan the text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using your own words.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馬上集中思想進入課文,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而且也能用語言表達出來,課堂采用實物與聲音相配合的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pre?鄄reading中,教師設計問題時, 要緊扣教材, 層層推進, 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 教師要啟發(fā)引導, 采取靈活多變的教法,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又如在學習必修2 Unit 4 Earthquakes中,提出以下問題:
(1)In what provinces in China did earthquakes happen in the past?
(2)In what other places of the world do earthquakes often happen?
(3)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
(4)How can we prevent the buildings from destroying in earthquakes?
創(chuàng)設的上述問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于earthquake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該課文的興趣。學生理解課文時感到容易,閱讀的效率大大提高,效果顯著。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歸納語言規(guī)則
在課堂自主學習英語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大量有效的語言信息輸入,使學生在自然、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習得語言。然而英語在我國屬于一門外國語,學生在離開課堂之后自然習得英語的機會目前看來仍然是較少的。因此,為了讓學生認識和掌握英語這樣一個龐大的語言體系,除了自然習得外,適當地利用語言規(guī)則的監(jiān)控作用來完善語言學習也是必要的。
單項選擇練習實際上也是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的一種方法。在進行語言知識結構教學時,通過給出同學們一個task,讓他們通過合作學習(pair work/group work)或自己得出一個結論,例如,在講到定語從句的關系代詞及關系副詞的用法區(qū)別時,我出了兩道選擇填空題:
(1)I?蒺1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 I studied in Zhangjiakou.(when/that)
(2)I?蒺ll never forget the days ____ I spent in Zhangjiakou. (when/that)
先組織學生討論這兩道題,然后不急著讓學生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先講述對句子①思維過程,要求學生跟上老師的示范性思維,自己去驗證剛才小組討論的結果。在得出句(1)應該填上when之后,讓學生以pair work的形式將剛才的講述再討論一番,馬上完成句(2)。兩個同學討論后,很快就得出句(2)應該填上that。見狀,老師趁熱打鐵,再給出學生四句:
(3)Is this museum ____ we visited last year with Barbara?
(4)Is this the museum ____ we visited last year with Barbara?
(5)The reason ____ the boy didn?蒺t pass the exam was that he didn?蒺t work hard at his lessons.
(6)The reason ____ the boy gave me for his not passing the exam was unbelievable.
老師要求學生以group work的形式,自行討論出答案。由于有了剛才的示范講述和pair work的基礎,學生的討論非常熱烈,很快他們就得出了正確的答案。就這樣,定語從句中的一個難點在同學們積極參與思維,自主探索及歸納其規(guī)則的過程中化解了,而且印象特別深刻。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學生自主討論,他們是完全有能力在接受大量相關信息的輸入后,自行歸納出語言規(guī)則的,這樣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加強課外閱讀,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英語教科書中的課文數量有限,詞匯復現率必然低,且英語基本語法在高二年級已基本學完。這樣一來,學生接觸的語言材料少,英語知識有限,語法半生不熟,語感難以建立,勢必難以達到大綱中的閱讀要求。自主閱讀課外英文資料,知識面廣,既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驗證、鞏固、充實課文所學內容,自然地吸收活的語言:又有利于增加語感,提高英語欣賞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還有助于培養(yǎng)觀察力和判斷力。如《新概念英語》,亞歷山大(L.G.A1exander)和何其莘合作編著,它是一套世界聞名的英語教材。這部經典的教材一如既往地向讀者提供一個完整的、經過實踐檢驗的英語學習體系。教材簡潔精練,語言地道。又如《閱讀美國》由蔡炳沖編著,莊志興審訂的這套學習指導叢書,其最大的特點是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思想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學生在閱讀中領略和了解到目的語國家的社會、家庭、文化、教育、歷史、地理、風俗習慣和日常生活,這些文化知識和背景知識,將十分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當然,大量的英語報刊、雜志如《China Daily》、《21 Century School Edition》、《英語周報》、《英語通》以及網絡上的時文和哲理性文章,圖文并茂,信息量大,題材、體裁多樣,內容與時俱進,深受學生喜愛。所以,從高一階段,我們就訂閱了《英語周報》,學生人手一份作為定時訓練;同時,每個班級以小組為單位訂閱了《China Daily》和《21 Century School Edition》作為小組課外閱讀;另外,不管有誰發(fā)現有好的閱讀材料,都有專人收集,以便大家共享。
總之,新課程改革給學生和老師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梁儀:《英語教學法研究》,北京出版社,2002年4月
[2]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年3月
[3]《課程與教學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4]余文森: 《新課程的深思與反思》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5]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6]《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