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duì)《論語》和《世說新語》兩書中第一人稱代詞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上古和中古時(shí)期的第一人稱代詞的基本面貌,以及第一人稱代詞由上古向中古演變的一些特點(diǎn)。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人稱代詞“我”和“吾”的區(qū)別在《論語》中是比較明顯的,到了《世說新語》,兩者用法已基本相同。人稱代詞“余(予)”逐漸消失,新的人稱代詞“身”在《世說新語》中產(chǎn)生了。
關(guān)鍵詞:《論語》 《世說新語》 第一人稱代詞
《論語》真實(shí)地反映了戰(zhàn)國時(shí)期的語言面貌;《世說新語》敘事接近口語,真實(shí)地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shí)期的語言面貌。通過對(duì)《論語》和《世說新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進(jìn)行統(tǒng)計(jì)、分析,可以看出兩書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規(guī)律和語法特征,以及第一人稱代詞從上古時(shí)期到中古時(shí)期的演變特點(diǎn)。
《論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有“吾、我、予、朕”,《世說新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有“我、吾、余、予、朕、身、阿”。
一、【吾】
(一)使用頻率
“吾”作為人稱代詞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113次,在《世說新語》中共出現(xiàn)58次。
(二)句法功能
1.用作主語
“吾”用作主語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93次,在《世說新語》中共出現(xiàn)43次。如:
(1)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xué)而第一》)
(2)吾時(shí)月不見黃叔度。(《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2.用作賓語
“吾”用作賓語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3次,而且全部出現(xiàn)在否定句中作前置賓語;在《世說新語》中共出現(xiàn)3次,可以作動(dòng)賓和介賓,沒有什么特殊的限制。如:
(3)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論語·先進(jìn)第十一》)
(4)為子則孝,為臣則忠,有孝有忠,何負(fù)吾邪?(《世說新語·賢媛第十九》)
3.用作定語
“吾”用作定語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16次,在《世說新語》中共出現(xiàn)11次。如:
(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保ā墩撜Z·里仁第四》)
(6)子非吾友也?。ā妒勒f新語·德行第一》)
4.用作同位語
“吾”用作同位語在《論語》只出現(xiàn)1次,《世說新語》中未見“吾”作同位語。如:
(7)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保ā墩撜Z·季氏第十六》)
5.用作兼語
“吾”用作兼語在《世說新語》中只出現(xiàn)1次,《論語》中未見“吾”作兼語。如:
(8)子令吾去(《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三)指稱問題
在《論語》中,“吾”主要用來指稱單數(shù),特別是作主語和賓語時(shí)均指稱單數(shù),而作定語時(shí)既可以指稱單數(shù),也可以指稱復(fù)數(shù)。如:
(9)猶吾大夫崔子也。(《論語·公冶長第五》)
此外,《論語》中“吾”有一處作同位語,亦指稱復(fù)數(shù)。如:
(10)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保ā墩撜Z·季氏第十六》)
在《世說新語》中,“吾”均用來指稱單數(shù),未見有指稱復(fù)數(shù)的情況。
從《論語》到《世說新語》,“吾”作為人稱代詞主要作主語和定語,“吾”字作賓語的限制取消。“‘吾字除了在否定句的情況下,在先秦一般不用于賓語,到了戰(zhàn)國時(shí)代,這個(gè)規(guī)則已經(jīng)不能嚴(yán)格遵守了。漢代也有“吾”字用于賓語的情況。到了中古時(shí)期,這種情況就更為常見了?!盵1]從《論語》和《世說新語》的比較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吾”字的這一變化。
另外,在《論語》中,“吾”一般用來指稱單數(shù),但也有少量指稱復(fù)數(shù),《世說新語》中的“吾”則專指單數(shù)。
二、【我】
(一)使用頻率
“我”用作人稱代詞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46次,在《世說新語》中出現(xiàn)153次。
(二)句法功能
1.用作主語
“我”用作主語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18次,在《世說新語》中共出現(xiàn)85次。如:
(11)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論語·八佾第三》)
(12)我與王安豐說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2.用作賓語
“我”用作賓語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25次,在《世說新語》中共出現(xiàn)32次。如:
(13)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duì)曰無違?!保ā墩撜Z·為政第二》)
(14)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世說新語·方正第五》)
3.用作定語
“我”用作定語在《論語》中只出現(xiàn)1例,在《世說新語》中共出現(xiàn)33次。如:
(1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ā墩撜Z·述而第七》)
(16)康伯未得我牙后慧。(《世說新語·文學(xué)第四》)
4.用作同位語
“我”用作同位語在《論語》中出現(xiàn)1次,《世說新語》中未見此用法。如:
(17)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保ā墩撜Z·述而第七》)
5.用作謂語
“我”用作謂語在《論語》中只出現(xiàn)1次,《世說新語》中未見此用法。如:
(18)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論語·先進(jìn)第十一》)
6.用作兼語
“我”用作兼語在《世說新語》中共出現(xiàn)3次,《論語》中未見“我”作兼語。如:
(19)曰:“誠是才者,其地可遺,然要令我見。”(《世說新語·賢媛第十九》)
(三)指稱問題
在《論語》和《世說新語》中,“我”均用來指稱單數(shù)。
在《論語》中,“我”主要作主語和賓語,到了《世說新語》,“我”除了延續(xù)主語和賓語的語法功能外,開始大量用作定語。
“吾”和“我”的區(qū)別:“‘吾字用于主位和領(lǐng)位,不用于賓位。除非在否定句中,賓語提到動(dòng)詞前面的時(shí)候,‘吾字才可以用于賓位?!易钟糜谥魑?、領(lǐng)位和賓位??梢源y,在原始時(shí)代,‘我字只用于賓位,‘吾字則用于主位和領(lǐng)位,這就是‘吾和‘我在語法上的分工。往往在同一個(gè)句子里,‘吾和‘我同時(shí)并用,最能說明它們?cè)谡Z法上的分工。”[2]《論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吾”和“我”的這一區(qū)別。到了《世說新語》,“吾”“我”的這一區(qū)別已不存在?!拔帷弊殖俗髦髡Z及定語,還可以無限制地作賓語;“我”可以作主語、賓語和定語。
三、【予】和【余】
“予”作為人稱代詞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23次,在《世說新語》中只出現(xiàn)2次,其中一次出自《公羊傳》,作賓語,另外一次作主語。如:
(20)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與羊欣書曰:“賢從情所信寄,暴疾而殞,祝予之嘆,如何可言!”(《世說新語·傷逝第十七》)
(21)予第五之名,何必減驃騎?(《世說新語·棲逸第十八》)
下面說明“予”在《論語》中的用法:
(一)句法功能
1.用作主語
“予”在《論語》中用作主語共出現(xiàn)11次。如:
(22)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ㄓ阂驳诹?/p>
2.用作賓語
“予”在《論語》中用作賓語共出現(xiàn)8次。如:
(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3.用作定語
“予”在《論語》中用作定語共出現(xiàn)2次。如:
(24)啟予足,啟予手。(泰伯第八)
4.用作同位語
“予”在《論語》中用作同位語只出現(xiàn)1次。如:
(25)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堯曰第二十)
(二)指稱問題
在《論語》和《世說新語》中,“予”均用來指稱單數(shù)。
四、【余】
(一)使用頻率
人稱代詞“余”在《世說新語》中共出現(xiàn)5次,《論語》中未見人稱代詞“余”。
(二)句法功能
1.用作主語
在《世說新語》中,人稱代詞“余”用作主語共出現(xiàn)4次。如:
(26)余不得復(fù)為盛德之事矣!(規(guī)箴第十)
2.用作定語
在《世說新語》中,人稱代詞“余”用作定語只出現(xiàn)1次。如:
(27)袁即于坐攬筆益云:“感不絕于余心,溯流風(fēng)而獨(dú)寫?!保ㄎ膶W(xué)第四)
(三)指稱問題
在《世說新語》中,“余”專用來指稱單數(shù)。
“予”在《論語》中主要作主語和賓語,很少作定語?!坝琛保ㄓ啵┰凇妒勒f新語》中已很少使用,語法功能和《論語》大致相同。
賈則夫認(rèn)為:“從殷到西周,說話用“予”自稱,并不表示什么身份或特殊態(tài)度……《論語》中“予”字計(jì)23個(gè)。其中3個(gè)是引用西周以前的古語,都是君主的語言……其余20個(gè)中,17個(gè)是師對(duì)生自稱;兩個(gè)是孔子對(duì)魯定公模擬君主的語句中用的;1個(gè)是尊對(duì)卑自稱。”[3]
五、【朕】
《爾雅·釋詁》:“朕,身也?!薄啊奘堑谝蝗朔Q代詞?!拮衷诩坠俏闹杏糜陬I(lǐng)位,在《書經(jīng)》中多用于領(lǐng)位和主位。《詩經(jīng)》中惟見于《大雅》和《周頌》。在列國時(shí)代,‘朕字少見,只用于引古或摹古的地方?!盵4]從《論語》中可以清楚看出。在先秦時(shí)代,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例如,屈原《離騷》:“朕皇考曰伯庸。”據(jù)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秦既滅六國,議君主稱號(hào),王綰、李斯等議:‘天子自稱曰‘朕。秦始皇二十六年,定‘朕 為皇帝自稱,臣下不得僭焉?!币虼?,《世說新語》中的“朕”字均用于皇帝自稱。
“朕”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2次,均為引述湯王的話,作定語;在《世說新語》中,“朕”出現(xiàn)3次,均為皇帝自稱,作主語。如:
(28)堯曰:……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論語·堯曰第二十》)
(29)休曰:“雖為小物,耿介過人,朕所以好之?!保ā妒勒f新語·規(guī)箴第十》)
六、【身】
(一)使用頻率
在《世說新語》中,人稱代詞“身”共出現(xiàn)10次,《論語》中未出現(xiàn)人稱代詞“身”。
(二)句法功能
1.用作主語
“身”作主語共出現(xiàn)7次。如:
(30)身今日當(dāng)與君共談析理。(文學(xué)第四)
2.用作賓語
在《世說新語》中,人稱代詞“身”用作賓語只出現(xiàn)1次。如:
(31)融謂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兒可得全不?”(言語第二)
3.用作定語
在《世說新語》中,人稱代詞“身”用作定語只出現(xiàn)1次。如:
(32)謝云:“身意正爾也。”(品藻第九)
4.用作兼語
在《世說新語》中,人稱代詞“身”用作兼語只出現(xiàn)1次。如:
(33)謝曰:“身不蕭灑,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調(diào)暢?!保ㄙp譽(yù)第八)
《論語》中未出現(xiàn)人稱代詞“身”。“‘身通用為自稱代詞,尚在魏晉以后?!盵5]《義疏·上》之一:“按今時(shí)唯獄詞頌牒自呼為身,身之為言人也。左氏僖九年傳,‘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杜預(yù)注:‘余、身也。正義引舍人曰:‘余,卑謙之身也,孫炎曰:‘余,舒遲之身也?!媾c‘身又聲轉(zhuǎn)義同矣?!盵6]‘我‘吾不同,‘身多少帶有強(qiáng)調(diào)說話人本身的作用,不與‘曹、輩、儕一類名詞組合,只表單數(shù)不表復(fù)數(shù)。”[7]《世說新語》中出現(xiàn)人稱代詞“身”,可以作主語、賓語、定語等。
注 釋:
[1]王力.漢語語法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44.
[2]王力.漢語語法史[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44.
[3]賈則夫.對(duì)“朕”“余(予)”“吾”“我”的初步研究(上)[J].陜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huì)科學(xué)版),1981,(1).
[4]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稱代篇[M].中華書局,1990:67.
[5]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稱代篇[M].中華書局,1990:80.
[6]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稱代篇[M].中華書局,1990:80.
[7]向熹.簡明漢語史(下)[M].商務(wù)印書館,2010:227.
(趙杰 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 2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