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同柱
近幾年,國家各項惠農政策高密度出臺。隨著中央對“三農”工作的傾斜,村官手中的權力不斷擴展,他們也成為腐敗分子追逐、拉攏和腐蝕的對象。根據(jù)高檢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涉農職務犯罪案件中,農村基層組織工作人員占到了40%多。如何通過宣講,提高“父母官”們的拒腐防變能力,成為了預防工作的關注點之一。
這篇編自北京市懷柔區(qū)院的同志在長哨營滿族鄉(xiāng)村“兩委”班子培訓會上的宣講稿,深入淺出、引經(jīng)據(jù)典,或許可以為預防同仁提供借鑒。
咱們懷柔鎮(zhèn)于家園小區(qū)文化墻上有一幅圖,一個人跪著拿一塊玉獻給一個站著的人,旁邊四個字:不貪為寶。這圖是有典故的。它出自《左傳·襄公十五年》:春秋時,有宋國人得到一塊寶玉,把它獻給掌管工程的官員(相當于今天的住建委主任)子罕。獻寶人說:“我給雕玉的人看過,他們認為是真正的寶玉,所以我才敢拿來獻給您?!弊雍闭f:“我認為不貪的品格是珍寶,而你認為那塊玉石是珍寶。假如你把寶石給了我,我們不都失掉了自己的珍寶嗎?所以,還是讓我們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寶吧,守護好我們各自的‘寶?!?/p>
我想在座的各位,我們都應當向子罕學習,把不貪作為自己的“寶”,并守護好它。
下面,我分析一下“村官”發(fā)生職務犯罪的原因:
首先,從外部環(huán)境看,農村發(fā)展中隱含巨大的利益是誘發(fā)職務犯罪發(fā)生的重要原因。
據(jù)我了解,現(xiàn)在不論村大小,每年每個村都有不少于15萬元的建設資金。每年新農村、林地、救濟、基礎設施建設及工程建設等,涉及“三農”的方方面面。每個村就是一個小社會,全村人的吃喝拉撒都得管。因為有工程,有巨大的利益,“兩委”班子成員就自然成為腐敗分子瞄準的對象。所以我說,現(xiàn)在的村干部也是“高危人群”,不能老想著管理、教育他,更應該做的是保護他?,F(xiàn)在從上到下也想了不少辦法,如村賬鎮(zhèn)管、農村民主議事決策八步法等,但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從更多的層面采取措施保護你們。
利益這么多,責任這么重,權力這么大,權力自然就成了雙刃劍。手中有權,一不會使,二使錯了地方,三不敢使,結果是什么?不會使,容易被人當槍使,跟著別人屁股后面轉。使錯了地方,不該使的權力你使了,應該民主決策的,你卻一個人說了算。這事不該辦,你卻做主辦了。不敢使,該行使你權力的時候,你不使,怕這怕那。最后,輕的是村里鄉(xiāng)親沒得到實惠,不擁護你了。重的是你的亂作為或者不作為,違法犯罪了,讓自己栽進了看守所。
第二,從思想上看,法律意識淡薄、價值觀扭曲、“家長制”、“官本位”思想嚴重是導致犯罪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1.價值觀扭曲,導致私欲逐漸膨脹。
處處腐敗處處反,人人自清人人清。古人云:“滋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绷袑幰舱f過,政治上有教養(yǎng)的人是不會貪污受賄的。
如若沒有對腐敗“零容忍”的態(tài)度,時間一長,不注意思想改造,人生觀、價值觀就會扭曲。思想一跑偏,結果就正不了?;A不牢,地動山搖。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有這么幾種現(xiàn)象,導致了價值觀的扭曲。一是“腐敗寬容度” 現(xiàn)象在很多人、很大程度上存在?!案瘮捜荻取笔鞘裁匆馑迹烤褪窃谖覀兩磉?,很多的人,對腐敗行為和現(xiàn)象持有寬容態(tài)度。具體表現(xiàn)有:當上村干部,撈點很正常;大家都搞賄選,不搞賄選上不去;他腐敗他的,我管不著;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都這么大吃大喝,有什么大驚小怪的……真的是群眾對腐敗持有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嗎?其實不是的。從內心來講,廣大群眾對腐敗是深惡痛絕的。
二是潛規(guī)則盛行,出現(xiàn)“正常的非正?;焙汀胺钦5恼;爆F(xiàn)象。現(xiàn)在潛規(guī)則非常普遍,幾乎遍布到各行各業(yè)。如工程建設領域,有“介紹費”提成,醫(yī)療系統(tǒng)有“回扣”等等。比如有一個老師雨中幫助學生的故事。雨中老師見學生路邊等車,沒帶傘,便搖下車窗,向學生要30元錢,女學生以為是黑車就上了。結果到了地方不要錢,老師解釋說:如果說我免費拉你,你敢坐嗎?又比如“案件一進門,兩邊都托人”,打官司有理也托人;花錢到醫(yī)院看病做手術,卻要送醫(yī)生紅包。有一個好醫(yī)生,病人家屬送來紅包,起先不收,病人家屬心理負擔很重,胡亂猜疑,后來,醫(yī)生想了一個辦法,先收下紅包,手術后再還給家屬。
三是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人生最難吃的兩碗面:情面、場面。看到別人吃喝,自己也跟著吃喝;看到別人不務正業(yè),自己也就不務正業(yè)。整天交朋識友,貪圖享受和小便宜。當上官了,瞅個便宜就想占,三頭五角的,吃飯報個票,買個小東西就報銷,自己花集體點錢行,集體沾自己“光”一丁點也不行。《檢察日報》登過一篇報道,說河南一個村,一個人剛當上村小組長,就從會計那支了15萬元,跑北京、上海,抓住他時正在火車上,錢也快花光了,問他為什么,他說:我想嘗嘗有錢人的滋味。
2.法律意識淡薄,不拿法律當回事。
“人不能把錢帶進墳墓,但弄不好錢就可把人帶進墳墓?!睋?jù)說這是清朝中堂大人李鴻章說過的一句話,希望大家三思。
腐敗分子什么都信,就不信法律。有些腐敗分子信佛,在佛祖面前許愿:只要你保佑我升官發(fā)財,或者這事能夠平安過去,檢察院不抓我,下月我來給你交1萬香火錢。他在干什么?他這是在和佛祖做交易,佛祖能饒得了他嗎!有些貪官進了監(jiān)獄后,在懺悔書或法庭上說:都是我不懂法,不學法,才走到今天這地步。要我說,這些都是謊話,不是真心話。公安部副部長李紀周懂不懂法?重慶文強案中的律師李莊懂不懂法?他們比誰懂得都不少,怎么也犯罪了?要我說,這不是懂不懂法的問題,而是法律意識的問題。啥叫法律意識?簡單地說,就是對法律有一種敬畏的心理。這和學歷、官銜沒有關系,心理沒有腐敗的念頭,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并能時常自我警示、警醒。法律明文規(guī)定不能做的,你堅決不做,你拿法律當回事,法律就拿你當回事。出事的人,總是看見人家沒事,就認為自己也沒事,也就覺得法律就是那么回事。等到出了事,法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沒有法律意識真就會出事。那時就懂得了“人心似鐵假似鐵,官法如爐真如爐”的老話兒。所以說,法律就在我們身邊。你做的正,它就保護你;你做的歪,它就懲罰你。
管理學上有個名詞:青蛙效應。你要把一只青蛙猛地扔到熱水鍋里,它會啪地跳出來。然而你要把它放到?jīng)鏊伬铮訜?,它就會被煮死。別人給你十萬塊錢,你肯定不敢要。可是先給你一百,明天給你五百,過幾個月給你幾千,再過幾年給你幾萬。越收膽子越大,最后被“收”進了監(jiān)獄。好多大貪官,許多人不理解,一貪就貪幾千萬,貪那么多錢干嗎,這輩子根本花不完,可他就貪了。唐朝人荀鶴寫了一首詩:徑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3.“官本位”、“家長制”思想有殘留,個別人十分嚴重。
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縣衙——內鄉(xiāng)縣衙的三堂有一副對聯(lián):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自古以來“升官”和“發(fā)財”是緊密相連的。當代,最典型的莫過于福建鄭和縣原縣委書記丁仰寧說過的“當官不發(fā)財,請我也不來”的“豪言壯語”,他三個春節(jié)收禮30多萬元。五千年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中就有這么一種思想?,F(xiàn)在這種思想在咱們農村還依然存在。選上“兩委”,尤其選上村主任,更覺得是光宗耀祖,是家族的榮耀。不能否認,許多人都有這樣或多或少的想法。能耐不大,官味十足。問:你有什么特長?答:我腿特長,手特長。這種“官本位”思想是和法治社會相對立、沖突的,這種思想要不得。有了這種思想,就容易高高在上,時間一長,就愛搞“一言堂”,就會有“家長制”,聽不得不同意見,就愛和挑自己毛病的人較勁,就愛把自己折進去。太拿這個官當回事,不是好事,拿這個官太不當回事,也不是好事。希望大家明白,應該這么理解:“官兒”只是個崗位,大家崗位不同,責任不同,盡好自己的責任就好。
另外,村級行政決策方面存在制度缺陷,依法依規(guī)履職還停留在個人覺悟上;關鍵崗位、關鍵人員履職不規(guī)范,決策環(huán)節(jié)沒有形成有效銜接;部分村級干部對民主決策不懂,認識不深,自主、自覺執(zhí)行民主決策和接受監(jiān)督的意識不強等制度不規(guī)范,也是職務犯罪發(fā)生的重要原因。
最后,送給大家?guī)拙渲腋妫?/p>
一是不要誰給你梯子你都上,自個兒長點心眼。
二是“喝涼酒,耍官錢,早晚是病”。
三是“別總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
四是能夠吃“話頭子”,“善待”反對你的人。
五是心胸要大度,有人監(jiān)督你是好事,讓你時刻警醒。
六是“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來站穩(wěn)都難”。這是曾國藩說的。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遇事兒想開些,從生物學上講,不順是生活的常態(tài),順恰是偶然。要做足心理準備,不求人人滿意,但求無愧我心。
七是林肯說過的一句話:“你能夠在某些時候欺瞞所有的人,你也能夠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某些人,但你卻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所有的人?!?/p>
實習編輯:馮曉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