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圣義 許昌浩
清明掃墓,追念先人,寄托哀思乃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清明掃墓、祭祖的方式越來越多。然而,有些地方風氣卻“越掃越渾濁、越祭越變味”,往往由此導致許多不良后果。
尤其令人憂慮的是,一些黨員干部在清明掃墓中鋪張浪費,搞什么跨鄉(xiāng)過縣“尋根問祖”和“宗族大祭”,浩浩蕩蕩講排場、求威風。有的借機損公肥私,搞公車接送,用公款吃喝玩樂;有的大搞封建迷信活動,用于祭祖的物品也越來越“現代化”,紙質別墅、轎車、彩電、冰箱等“家電”應有盡有。有些部門和單位巧立名目,借清明時節(jié)公款旅游,迎來送往,花天酒地,盡管地下先祖無知無奈,但老百姓怨聲載道。這些做法不僅敗壞黨風和社會風氣,更是起了宣揚封建迷信、愚昧落后思想的副作用,與黨中央禁止奢靡的要求相悖,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背道而馳。
其實,追溯清明節(jié)的由來,的確含有“清明”的內涵。
“清明節(jié)”是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而延續(xù)下來的。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讓其子奚齊繼位,便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太子之弟重耳,為躲避禍害,流亡國外,跟他一道出奔的一批臣子們,受盡磨難。有一次,重耳饑餓暈倒,一個叫介子推的人忠心耿耿,曾割股(大腿)肉給重耳充饑。19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做了晉國的國君,是為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可能是因幫助過他的人過多的原因,竟然忘了介子推為他割肉充饑之事。經人提醒之后,晉文公頓感心中有愧,馬上派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牵钊苏埩藥状?,介子推就是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原來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動用御林軍上綿山四處查找,結果仍不見介子推的蹤影。于是,臣下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一燃,其定會逃出,就此等待,片刻見人。晉文公采納臣下的建議,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仍不見介子推出來。大火熄滅后,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悲痛欲絕,當準備安葬遺體時,發(fā)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像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此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履,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保ā白阆隆笔枪湃讼录墝ι霞壔蛲呏g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率領群臣先在山下寒食一日,次日素服徒步登綿山祭奠。行至墳前,卻見那棵被燒死的柳樹已經復活了,千萬條嫩枝隨風曼舞。晉文公仿佛見了介子推,敬重地上前折了一枝柳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群臣們見狀,便紛紛學著折柳插頭。祭掃后,晉文公就把那棵復活的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并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掃墓祭祖,但愿廣大黨員干部真正帶頭做到“清明”二字?!扒濉?,清廉也,做到公私分明,潔身自愛;“明”,文明也,堅決摒棄封建迷信,倡導科學文明。其實,不僅僅上墳祭祖要講究清明,更重要的是做人處世要遵紀守法,講究良知和本分,特別是工作要清正廉潔,決不做辱沒祖先的事情,也不做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事情。如此,清明節(jié)才會真正“清明”,社會風氣才會真正“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