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
我國知名武俠小說家金庸1924年初出生,按照中國人算虛歲的習(xí)俗,這次生日后,他正式步入90歲大關(guān),步入人生的又一新境地。國學(xué)淵源深厚的金庸早年就對儒、釋、道中的養(yǎng)生哲學(xué)深有研究,只是沒有時間付諸實踐,所以寄情到書中性情與際遇各異的人物身上——他武俠小說中的英雄和高手們,大多體魄強健,筋骨奇特。晚年的金庸對養(yǎng)生更為上心,自是修煉得道骨仙風(fēng),他用一部“養(yǎng)心經(jīng)”作為自己“江湖”生涯的最后秘籍……
鳴“天鼓”助睡眠
1995年,由于長年熬夜疾書,71歲的金庸心臟負(fù)荷過重,到了“需要開胸及打開肋骨”來做心臟搭橋手術(shù)的地步。本來這不算大手術(shù),只需要一到兩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但是沒想到閻王爺居然也是金庸的粉絲,想跟他探討一下武俠,以至于在鬼門關(guān)留了他八個半小時。幸運的是,八個半小時后,閻王爺還是忍痛割愛,依依不舍地把他送出了閻王殿,并囑咐他“保重身體,一百二十歲之后再來”!
金庸痛定思痛,“體弱病欺人,體強人欺病”,他金大俠豈是輕易被疾病打倒的人?自此之后,他徹底把養(yǎng)生當(dāng)成晚年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來做。
金庸開始反思自己為什么會得心臟病。眾所周知,心臟是人體的發(fā)動機,是支撐各個器官的源動力。只有心臟健康機體才會正常。心臟的功能類似于一個水泵,將血液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如果不加以妥善維護,水泵當(dāng)然會不高興,出現(xiàn)罷工搗蛋、不好好工作等問題。
由于白天雜事纏身,金庸喜歡把寫作和讀書的時間安排在夜里。其實偶爾熬夜,也不是大事。但是金庸是幾十年如一日地欺壓這個“水泵”,就像黃世仁對楊白勞,簡直無半點人道可言。由于晚上21點到凌晨1點是心臟最弱的時間,“金世仁”對心臟的欺壓,病魔正好乘虛而入,后果可想而知。
為了彌補對心臟犯下的嚴(yán)重過錯,金庸開始精心護理起心臟來。他改變了原來的作息習(xí)慣,每天晚上9點之前必然入睡。不僅如此,他睡覺時還嚴(yán)格注意姿勢,保持右側(cè)臥。但是一個新的問題出現(xiàn)了。晚上9點是準(zhǔn)時躺下了,金庸發(fā)現(xiàn)自己輾轉(zhuǎn)反側(cè),無論如何睡不著,他犯了失眠的毛病,心臟的緊張狀態(tài)絲毫沒緩解。
煩悶中,金庸氣得從床上爬起來,賭氣到外邊去走走。說來也怪,在院中樹影花香中散散步,看看月上柳梢頭,聽聽蟬鳴桑樹里,反倒回來便漸漸能成眠。雖然金庸以寫武俠聞名天下,但他自己卻并不會武功。這時,他有些后悔,如果自己也學(xué)點兒功夫,睡前打上一套拳,練上一趟劍,肯定能沾枕就睡。
沒過多久,從來都具有革命創(chuàng)新精神的金庸,專門為自己發(fā)明了一套新的睡眠大法——鳴天鼓法。此功既屬于內(nèi)功之列,也需要外功的修為。具體操作如下:上床后,靜坐閉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頭彈擊后腦勺,使之聽到咚咚的響聲。彈擊的次數(shù)到自覺微累為止。停止彈擊后,頭慢慢靠近睡枕,兩后兩手自然安放于身之兩側(cè),便會很快入睡。
同時,金庸還喜歡在睡前聆聽平靜而有節(jié)律的音樂,例如:火車運行聲、蟋蟀叫、滴水聲以及春雨淅瀝淅瀝聲音的磁帶或光盤,總之,寢時不言談,不思索;先睡心,再睡眠。這樣心臟才滿意舒適。
金庸明白心臟搭橋手術(shù)并不代表心臟就真的痊愈了,只是暫時解決了某根血管不通暢的問題。如果需要再次搭橋,那生命就危險了。金庸從《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吸取養(yǎng)心之道。比如,利用十二時辰中的午時的暖陽來暖心,有條件時,必在這個時間段小睡。而二十四節(jié)氣中,立夏不可放過,這是一年中最佳的養(yǎng)心季,適宜靜臥。
食“糙食”輕身姿
大口喝酒、大塊吃肉,是豪杰好漢們的社交方式。有大俠情懷的金庸也曾如此。而且跟人交往時,若對方酒量不濟,他還不愿跟人談事。20世紀(jì)90年代時,香港、臺灣、大陸幾家出版社編輯都想出版《金庸武俠全集》,金庸舉棋不定,不知道該把版權(quán)給哪家合適。于是,他想出一個怪招來,那就是比喝酒。酒量最高的人,就可以出版他的書。
這件事在多年之后被金庸提及,他覺得慚愧無比。因為后來他聽說那個得到這部書版權(quán)的大陸編輯,居然喝得胃出血了。金庸說,如果換做現(xiàn)在,他定然出這樣一道題:誰的廚藝超過黃蓉,誰能為我做出一盤最美味營養(yǎng)、讓我滿意的菜來,我就把版權(quán)交給誰!因為現(xiàn)在的金庸早就戒煙戒酒,他的飯桌上,只有各式清淡素雅的飯菜。
其實一直以來,金庸就很貪吃,很愛吃。從他的著作中,就可以窺出他這一嗜好。他筆下的佳肴,每一味都被描述得活靈活現(xiàn),讓人讀起來浮想聯(lián)翩。例如,《射雕英雄傳》中的花炊鵪子、炒鴨掌、雞舌羹、鹿肚釀江珧、鴛鴦煎牛筋、菊花兔絲、爆獐腿、姜醋金銀蹄子、叫化雞、熏田雞腿、八寶肥鴨、冬菇燉雞等等。光看菜名,都足以讓人流口水。
年輕時候的金庸愛吃肉,頓頓無肉不歡。到了晚年他終于明白了一個淺顯的道理:“人為生而食,非為食而生!”也明白了“多吃少滋味,少吃多滋味”。為了心臟的健康,金庸要求自己要吃得少,吃得精。所以,他又開始提筆寫食譜,此次他打算讓食物成為藥品。
2006年,成都一家川菜酒店老板兼大廚孫先生匠心獨運地把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各種美味做成了他飯店的招牌菜,以吸引大江南北饞蟲們的眼球。他的創(chuàng)意收獲不菲,不僅客流如云,還吸引來了金庸本人。孫先生有點膽戰(zhàn)心驚,因為他沒有經(jīng)過金庸同意,涉嫌侵權(quán),他真擔(dān)心金庸會來告他。卻不料,金庸大快朵頤后興致勃勃地為孫先生提建議:“樣式不錯,但是太油了、太辣了。虛構(gòu)的大俠們或許喜歡這重口味,但于普通人來說,卻承受不住,反倒傷身體。如果能素淡些,定能吸引更多食客!”
不僅如此,金庸還給了孫先生一些他為自己健康撰寫的菜譜,如燕麥蓮子飯、栗子玉米渣粥、南瓜薏米飯、茯苓包子等。豆?jié){尤其獨特,是百合蓮子雪耳豆?jié){。還有圓肉淮杞燉花膠、荔枝芎歸燉烏雞。甚至一些與眾不同的作料制作方法,比如醋用肉桂蘋果醋,橘汁是花粉橘汁等等。這些精致的“糙食”菜譜簡直讓孫先生佩服得五體投地。
金庸原來有吃零食的習(xí)慣,喜歡蛋糕、餅干、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對胃和心的負(fù)擔(dān)極重。后來他改成吃紅棗、杏子、杏仁、開心果這些天然堅果,既美味又養(yǎng)心。
金庸有一次在講學(xué)中,用大段篇幅講“吃”的哲學(xué):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愛,好好休息。吃的太飽時心靈不能容忍軀體,不過饑餓時軀體也無法支撐心靈。他還驕傲地吹噓:“告訴我你平時吃什么,我就能說出你是怎么樣的一個人!”
習(xí)“大法”寧心境
金庸雖然創(chuàng)造了眾多“武功招式”和流派,他實則不愛運動。心臟搭橋手術(shù)后,他開始改變生活習(xí)慣,把適度運動當(dāng)作生活得必修課。這個運動的“度”需要把握得很好,于心臟病患者來說,過多過少都不宜。
金庸他選擇去山頂散步。最開始時每日走十幾分鐘,他就有點氣喘噓噓,半年后,他每天竟能走上四十五至五十分鐘了。以至于他對一些媒體朋友調(diào)侃道,“我親自練習(xí)‘凌波微步,已經(jīng)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金庸自己總結(jié),“凌波微步”的要領(lǐng)是一定要走到出汗才算圓滿。如若哪天太陽過猛或下雨,他便留在家中踏健身單車,用來代替散步,十?dāng)?shù)年不變。
2007年,陜西電視臺的《開壇》欄目邀請金庸上華山,參加第四次“華山論劍”活動。主會場設(shè)在華山的北峰,海拔高度1561米。金庸和北大教授嚴(yán)家炎、“巴蜀鬼才”魏明倫、“武俠導(dǎo)演”張紀(jì)中、編劇楊爭光、“北大醉俠”孔慶東,還有十幾位網(wǎng)友在這里坐而論劍。金庸是這中間年紀(jì)最大的,卻是唯一要求親自步行爬上山的人。眾人唏噓“金大俠膽識與功夫果然名不虛傳”!
金庸年輕時,可算得上是個“多情不幸”種。他少年喪母,歷經(jīng)三段婚姻。在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煩惱中,對他打擊最大的是他大兒子查傳俠19歲時自縊身亡。接到兒子死訊時,金庸徹底崩潰了。就像張三豐見到徒弟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以及謝遜德聽到義子張無忌死時的傷心,可這一切比之真實都太膚淺了。真實的人生怎么就是一片苦海連著又一片苦海呢?金庸真想自己也結(jié)束生命,跳離三界算了。這種苦惱糾纏了他幾十年。
晚年的金庸,心情終于平復(fù)了。甚至他的一個讀者歷經(jīng)老年喪子之痛時,金庸用《格林童話》里的一個故事來安慰她:有一個媽媽,死了兒子,她非常傷心,從早哭到晚。她去問神父,為什么她的兒子會死,能否讓兒子復(fù)活?神父說:“可以。你拿一只碗,一家一家去乞。如果有一家沒死過人,就讓他們給你一粒米,你乞夠十粒米,你的兒子就會復(fù)活?!蹦莻€女人很開心,就去乞。但一路乞,竟發(fā)覺沒有一家沒死過人,到最后,一粒米都沒乞到。她就覺悟:親人過世原來是任何一家都避免不了的啊!
還曾有人在報上對金庸的小說進行了刻薄的嘲諷。當(dāng)時,許多人認(rèn)為以金庸早年的火暴脾氣定然會大動肝火,會針尖對麥芒地展開一番口誅筆伐。令人驚訝的是,金庸并沒拍案而起,而是向媒體發(fā)了一封特別溫和的公開信:“上天待我已經(jīng)太好了,享受了這么多幸福,偶爾給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也不會不開心的。”輕描淡寫,泰然得很。
金庸用“八風(fēng)吹不動”解釋自己的變化:“佛家的‘八風(fēng),是指利、衰、毀、譽、稱、諷、苦、樂,四順?biāo)哪嬉还舶思隆O日芙虒?dǎo)說,應(yīng)當(dāng)修養(yǎng)到遇到八風(fēng)中任何一風(fēng)時都不為所動,這是很高的修養(yǎng)。我朝這個境界不斷地努力,就一定能健康瀟灑地活著,不會隨隨便便地被不如意的事情氣出病來,更不會被氣死。”
但如果實在有煩心事,撕心扯肺地怎么辦?金庸便使用“乾坤大挪移”,用移情的方式來化解。2010年秋天,正在家中宴客的金庸聽說自己攤上了一樁鬧心的官司,朋友們都替他支招,卻不料越談這事金庸越鬧心??伤欢ú荒茏屪约荷鷼?,因為他可不想再做一次心臟手術(shù),那將老命不保。
金庸使出了他的移情大法——下圍棋。金庸曾拜聶衛(wèi)平做自己的圍棋老師??陕櫺l(wèi)平卻這樣評價這位學(xué)生:“我有機會就跟他下棋,不過他的水平……這十幾年了,也沒什么提高,還是在很業(yè)余的階段徘徊。”其實金庸是“醉翁之意不在棋,在乎轉(zhuǎn)移注意力也”!
如今,金庸已經(jīng)89歲了,雖然歷經(jīng)了悲歡榮辱,歷經(jīng)了生死浩劫,可由于養(yǎng)身得當(dāng),他活得愈發(fā)心安體健、意氣風(fēng)發(fā)了!
編輯/鄭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