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亞榮
(凌源市河東國合造林站,遼寧 朝陽 122500)
楊樹是凌源地區(qū)主要造林樹種之一,面積占有林地的35%。具有生長快、成才早、木材用途廣、生態(tài)防護效益高的特點,不僅能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且還能為生產單位和林農提供很可觀的經濟收入。近幾年工程造林面積不斷擴大,且多是楊樹純林。由于樹種結構單一,生物多樣性較差,加上氣候異常變化等因素,致使楊樹病蟲害的發(fā)生日趨嚴重。再加上廣大林農對病蟲害的發(fā)生種類和防治技術缺乏,不能及時對癥下藥,造成不應有的林業(yè)經濟損失。本文對凌源地區(qū)常發(fā)生的楊樹蛀干害蟲的形態(tài)特征、發(fā)生規(guī)律及危害癥狀分別作了介紹,并根據多年防治實踐總結出當前最有效的防治技術措施。凌源地區(qū)常發(fā)生的楊樹蛀干害蟲的種類主要有楊干象、白楊透翅蛾、青楊天牛、光肩星天牛等。
幼蟲乳白色,頭部黃褐色,略成馬蹄形,無足。成蟲體黑色,長橢圓形,全體密被灰色鱗片,期間散生白色鱗片,以前胸兩側和鞘翅后端1/3處及腿節(jié)上的白色鱗片較密,并混雜直立的黑色毛簇。喙彎曲,中央具一條縱隆線,基部著生一對黑色毛簇。雌蟲為圓形。
1年發(fā)生1代,以卵及初齡幼蟲越冬,翌年4月中旬幼蟲出土活動,越冬卵相繼孵化,幼蟲取食木栓層。5月下旬在蛀道末端筑室化蛹,6月中旬羽化,7月中旬為盛期,以嫩枝、干或葉片補充營養(yǎng),7月下旬交尾產卵,卵產于葉痕或裂縫的木栓層中。
以幼蟲在韌皮部中環(huán)繞樹干蛀食,由針眼狀小孔排出紅褐色絲狀排泄物,并滲出樹液,蟲道處顏色變深,呈油浸狀,微凹陷,隨樹木生長,被害處出現橫斷裂口,大量失水易風折,切斷樹木的輸導組織,輕者造成枝干枯稍,重者使樹木死亡。
1.4.1 點涂 于4月下旬—5月中旬,用40%氧化樂果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30~40倍液。
1.4.2 涂環(huán) 4月下旬—5月上旬,在距地面1.5 m處用40%氧化樂果乳油、50%殺螟松乳油與水1∶1涂成環(huán)狀藥帶。
1.4.3 堵孔 6月下旬,先清除蟲口便屑,后塞進0.1g磷化鋁片,最后封住蟲孔。
1.4.4 噴霧 5—6月,用50%殺螟松乳油800~1 000倍液,噴霧2次,間隔7d。
1.4.5 無公害防治 在幼蟲化蛹前,用細鐵絲一端彎成小鉤插入坑道,鉤出幼蟲。
1.4.6 嚴格檢疫 造林前做好當地苗圃產地檢疫及引進苗木調運檢疫,嚴禁帶病苗木出圃,并及時銷毀疫苗。
小幼蟲淡紅色,老熟幼蟲乳白色,圓筒形。成蟲青黑色,頭部半球形,頭部和胸之間有橙黃色鱗片環(huán)繞,頭頂有一束黃褐色毛簇,其余密布黃色鱗片,后翅扇形,全部透明。腹部末節(jié)為青黑色粗糙的鱗毛覆蓋。
1年1代,以幼蟲在蛀食的隧道末端越冬,越冬幼蟲翌年4月中旬開始活動取食,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成蟲開始出現,多在林緣或苗木稀疏的地方交尾產卵,新孵化幼蟲6月上旬始見侵入,6月下旬為危害盛期,10月中旬開始越冬。
幼蟲多在組織細嫩、易于咬破的地方蛀入,幼蟲危害枝、干和頂芽。由頂芽侵入能穿透整個組織,使被害樹枯萎下垂,抑制頂芽生長,徒生側枝,形成禿梢。危害樹木枝干時,由葉腋處侵入,初期在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蛀道危害,致使被害處組織增生,形成瘤狀蟲癭,極易造成風折。
2.4.1 點涂 7—8月,用40%氧化樂果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30~40倍液,用毛刷蘸藥點涂蟲孔處,涂藥量以排出氣泡為宜。
2.4.2 涂環(huán) 5月上旬—7月下旬,用40%氧化樂果乳油、50%殺螟松乳油與水1∶1涂成8~10cm環(huán)狀藥帶。
2.4.3 堵孔 8月上旬,先清除蟲口便屑,后塞進0.1g磷化鋁片,最后封住蟲孔。
2.4.4 噴霧 6—7月,用50%殺螟松乳油800~1 000倍液,噴霧2次,間隔7d。
2.4.5 無公害防治 在幼蟲化蛹前,用細鐵絲一端彎成小鉤插入坑道,鉤出幼蟲;用棉球黏附0.5g無毒黏蟲劑,用鑷子或鐵絲推入蟲孔;用注射器在蟲癭上邊3~4cm處注入阿維菌素、綠色威雷等生物殺蟲劑,殺死幼蟲。
小幼蟲體扁乳白色,中齡幼蟲體圓筒形淺黃色,老熟幼蟲深黃色,成蟲觸角鞭狀,體黑色密被淺黃色絨毛,間雜有黑色長絨毛,觸角鞭狀,鞘翅上有粗糙而密的刻點,著生黃色絨毛。
1年1代,以老熟幼蟲在蟲癭內越冬,次年4月化蛹,5月上旬成蟲出現,羽化后約經2~5d咬羽化孔外出,卵產于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10月上旬幼蟲老熟,以蛀屑在蟲道末端筑蛹室越冬。
初孵幼蟲在枝上咬倒馬蹄形刻槽,主要以幼蟲蛀食枝干的韌皮部與木質部,被害部位逐漸膨大并形成紡錘形癭瘤,蛀道內充滿蟲糞及木屑,造成樹梢干枯、風折、樹冠畸形,或呈禿頭狀。
3.4.1 控制蟲源,杜絕帶蟲癭苗木出苗圃,及時剪除幼樹蟲癭,防止蔓延。
3.4.2 利用成蟲羽化比較整齊的特性,在5月中旬成蟲產卵前及時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2.5%氰戊菊酯800倍液1~2次。
3.4.3 利用成蟲假死性,在羽化盛期,于早晨振動樹干捕殺掉落成蟲。
3.4.4 保護啄木鳥、距姬蜂、天牛赤腹姬蜂等天敵;釋放腫腿蜂。
幼蟲無足,頭縮入前胸,體黃白色,老熟幼蟲體長50~60mm,成蟲漆黑色有光澤,觸角鞭狀,12節(jié),前胸兩側各有一個銳刺狀突起,鞘翅上有5~6橫列大小不等絨毛白斑排列。
1年1代,少數2年1代,以卵和幼蟲越冬,幼蟲4月上旬開始活動。幼蟲老熟后在蟲道上部做橢圓形蛹室,下端用細木屑堵塞,在內化蛹。成蟲白天8:00—12:00最活躍,晴天活動頻繁,陰雨天棲息樹冠。
幼蟲在樹皮下蛀食,并不斷把糞屑自侵入孔排出樹干外,常在侵入孔周圍留有糞屑,樹干 組織被害后膨脹變粗,嚴重時造成枯枝、風折甚至敕株死亡。成蟲取食1~2年生小枝皮層葉片和葉柄,常把皮層吃光露出木質部,嚴重時造成小枝枯萎死亡。
清除蟲源木,砍伐的蟲源木及時燒毀或運走,來不及的要用熏蒸藥劑處理殺死幼蟲。加強營林管理,提高 樹木抗害蟲能力。保護利用天敵,掛鳥巢招引啄木鳥,發(fā)揮天敵控制害蟲能力。成蟲盛期噴灑綠色威雷1 000倍液。幼蟲期用40%氧化樂果200倍液噴樹干毒殺未進入木質部幼蟲,或注入蟲孔或插入毒簽毒殺木質部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