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華
(福建省福安市城陽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355000)
城陽鎮(zhèn)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東部,屬丘陵山區(qū),海拔高差達上千米,氣候多樣,作物種類多,毗鄰柘榮“中國太子參之城”,種植太子參成為城陽鎮(zhèn)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近年來,城陽鎮(zhèn)太子參種植面積近萬畝,農民家庭年收入五六千元,多的達二三十萬元。為引導農民調整種植業(yè)結構,提高種田效益,穩(wěn)定種糧面積,城陽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于2008~2013年在城陽鎮(zhèn)開展中稻—太子參水旱輪作模式推廣,充分利用當地溫光資源,提高復種指數,達到既穩(wěn)糧又大幅度增加經濟效益的效果。
中稻—太子參一年兩茬,是城陽鎮(zhèn)農民增收的重要栽培模式,經濟效益較好,每667 m2年產值超過萬元。其中每667 m2中稻產量450 kg,產值1 350元,種子、肥料、農藥 (不包括人工成本)約260元;太子參每667 m2產量85 kg,產值13600元 (以2012年收購價160元/kg計算),種子、肥料、農藥等成本3 900元 (不包括人工成本),合計總產值14 950元,成本4 160元,凈收入10 790元。
種植太子參一般要新開墾土地,制約了太子參生產發(fā)展,水旱輪作有利于解決用地緊缺的問題,可以有效緩解農民對用地的需求。水旱輪作還可以改變病蟲害越冬環(huán)境和生存條件,最大限度殺滅病蟲源,可減輕水稻紋枯病、太子參病毒病的危害。
播種期宜安排在5月中旬,由于中高海拔地區(qū)氣溫偏低,生育期延長,采取濕潤育秧,施足基肥,大田每667 m2用種量0.75 kg,播種前1~2 d噴農藥施苗肥,帶藥帶肥下田,培育帶2~3個蘗、根系發(fā)達、群體生長一致的壯秧。
要做到測土配方施肥?;拭?67m2用復合肥(16-16-16)30 kg。薄施送嫁肥,采取插前施基肥 (每667 m2用尿素5 kg、過磷酸鈣25 kg),插后7 d施促蘗肥 (每667 m2用尿素15.0 kg、氯化鉀12.5 kg),第2次追肥在插后30 d內用復合肥15 kg,穗肥看長勢科學施用。淺水插秧,深水護苗返青,返青后淺水勤灌促分蘗,及時烤田,每667 m2有效穗數控制在12萬~14萬穗,確保每叢有效穗數11穗左右。
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用低毒高效農藥防治“三病二蟲”。苗期防治白背飛虱,預防南方黑條矮縮病的發(fā)生,移栽前3~4 d可用康賽 (氯蟲苯甲酰胺)噴1次,帶藥移栽,在分蘗期、幼穗分化期、破口抽穗期每667 m2用“好勞力”、阿維菌素等藥劑噴霧稻株中下部,預防螟蟲、稻飛虱。分蘗期當稻飛虱百叢蟲量500頭以上時就應全田防治,每667 m2可用20%康賽10 g、25%吡呀酮可濕性粉劑20 g對水60 kg噴霧,或用10%阿維·氯蟲酰胺 (稻騰)30 g對水60 kg噴霧。
要求提前進行翻犁,使土壤充分熟化,然后進行整畦,畦面寬1.0~1.1 m、畦高20~25 cm,畦面呈平面或龜背狀,同時開好排水溝。每667 m2施充分腐熟有機肥2 500~3 000 kg、鈣鎂磷肥30 kg、優(yōu)質復合肥30 kg。
選用“柘參2號”太子參,要求種參塊根肥大、均勻、健壯、芽頭無傷,一般每667 m2用種量25~30 kg。
為了防止種參帶菌,栽種前要對種參進行消毒,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種參20 min后晾干待種。播種時期為11月25日至12月13日。栽種時在畦面上開條溝,溝深13 cm左右、溝寬15 cm左右。施足基肥,用土覆蓋肥料,接著排放種參,采取一溝兩行雙向種植,最后覆土至畦面即可。一般種植深度7~9 cm、株距5~7 cm、大行距25 cm左右、小行距10 cm左右。
翌年2月中下旬待太子參出苗后結合追肥淺耕除草1次,深度2~3 cm,以后采用人工拔草,掌握見草就拔的原則,拔草時應在露水干后進行。4月中旬植株封行后除拔大草外,畦面可停止除草。太子參生長期間,嚴禁使用各種化學除草劑。及時追肥,在太子參封行前,即3月中下旬每667 m2施優(yōu)質復合肥40 kg。太子參怕澇,一旦田間積水,易發(fā)生腐爛死亡,雨后應及時清溝排水。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藥劑防治時,應優(yōu)先選用生物農藥,其次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控制噴施濃度、用量、使用次數,在太子參采收前1個月嚴禁使用任何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