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昕,陳知龍,張智英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 陜西 楊凌 712100)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基因工程持續(xù)迅猛發(fā)展,取得了許多激動人心的成就, 成為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最具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學科之一?;蚬こ淌巧锟茖W的前沿,帶動和促進了整個生命科學領域的發(fā)展,與醫(yī)藥、農牧、食品、化工、環(huán)保、能源等產業(yè)發(fā)展息息相關,影響著人類未來的生存與發(fā)展。在學校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研究型農業(yè)大學的契機下,為促進畜牧學一級學科的快速發(fā)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于2005年為碩士研究生開設了《動物基因工程》課程。該課程涉及的學生專業(yè)范圍廣,近乎涵蓋了生物學的所有學科。
研究生教育是本科畢業(yè)之后繼續(xù)進行深造和學習的一種教育形式。目前,有三方面原因影響著該課程的建設目標和教學效果。第一,在研究生教育中存在本科教學模式的痕跡,研究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研究式學習能力有所欠缺;第二,在本科階段相關的基因工程知識匱乏;第三,基因工程是從分子水平上對生命復雜現象的認識和操作,內容豐富龐雜,理論性強,實驗操作條件要求高。因此,為了加強研究生專業(yè)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促進科研水平不斷提高,我們課程組積極探索適合農林院校學生的《動物基因工程》教學模式,實施優(yōu)質課程建設工程,優(yōu)化教學內容、注重教材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深化教學改革,加速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1]。充分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為研究生的研究型學習和自主學習提供有效的學習平臺。
中國現階段教學資源不平衡,高校大力擴招后教學資源緊缺。優(yōu)質課程建設包括優(yōu)質教材和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等。優(yōu)質課程教材是系列化的優(yōu)秀教材,可以組合選用國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國家級優(yōu)秀教材和自編教材等。另外還要求教師撰寫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包括紙質教材、電子網絡版課件、課程學習網絡平臺),以及指定教科書相配套的學習指導書,進行立體化建設。同時要求提高教學過程和課程建設的現代化水平,營造研究生培養(yǎng)的數字化、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網絡平臺建設是以網絡為運行平臺,通過課程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習題庫、參考文獻、國內外學習網絡資源及媒體資源、學生互動平臺搭建等在網上實現課程教學,并為同一領域教師的教學提供借鑒,從而促進校際間交流與合作,優(yōu)化和共享優(yōu)質教學資源,提高辦學效益。
現代科技迅速發(fā)展,知識不斷向縱、橫兩個方向滲透,因而一門課程的建設也需要有一個團隊,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優(yōu)質課程要求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即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講教授負責,結構合理、人員穩(wěn)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通過資深教授擔任課程負責人,整合教師隊伍,研究教學方法等,組織主講教師課堂講授,形成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機制,有利于與國際一流學科的交流與合作,營造國際化教學氛圍,有利于實現全英文授課,為課程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優(yōu)質課程建設要求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對于教學內容要具有先進性、科學性,而且要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改革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手段,倡導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推進多媒體、網絡課件的建設,利用網絡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和創(chuàng)新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動物基因工程》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2]。根據該課程的特點,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在教學內容上,除了講授理論原理,還將科研成果和實例穿插到教學內容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生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制作了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英文課件,通過中文講授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3]。并且隨著留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為實施雙語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教學方法上,形式多樣。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通過提問的方式促進學生思考問題,并且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組織小組討論,使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通過播放相關視頻,使學生更為直觀的接受新知識。該課程既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又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4]。另外,授課教師結合自身的留學和科研經歷,能夠將國外的教學模式及講授內容融合到課程教學中,及時將反映本學科領域的前沿及最新科技成果結合到課程中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把握得比較得當。此外,還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如酵母雙雜交技術、鋅指核酸酶技術以及新近發(fā)展起來的TALE核酸酶技術和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等,使學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某一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手段上,完善了網絡教學平臺,使該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資料等實現網上資源共享。重要的是學生互動平臺的搭建,可以在課堂之余實現教師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和答疑。另外,應用flash技術,制作出精彩有趣的多媒體學習課件,使抽象的基因工程操作過程變得生動起來,如重組體的構建過程,如果只是采用平面教學,對學生不能產生任何吸引力,而且過程比較枯燥,達不到教學目的。在教學中加入flash動畫設計,就會使原本抽象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起來。通過兩種授課形式的調查問卷和授課內容測試,發(fā)現應用豐富的課件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授課效果,在優(yōu)質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形成了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梯隊合理的教學團隊?!秳游锘蚬こ獭氛n程的主要特點就是實踐操作性比較強,授課教師都是從事基因工程研究的教學科研工作者,熟悉各種基因工程操作技術,而且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另外,我們還聘請國外大學的知名教授授課,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講授上能夠緊跟國際前沿,講授最新的研究進展,對基因工程各種操作過程的講授細致、具體。教學團隊成員的職稱、年齡結構合理。
優(yōu)質課程建設工作的實施,可以促進教師更加重視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優(yōu)質課程建設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課程建設成果有可能會讓更多的人受益[5]。新世紀條件下,國家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新世紀的教學規(guī)律和人才培養(yǎng)也應進一步探索和總結。為此,應該大力推動優(yōu)質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動物基因工程》優(yōu)質課程項目的建設,使《動物基因工程》課程成為涉及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生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優(yōu)秀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體現出研究和發(fā)展的前瞻性,在教學手段上表現出其先進性;在教學團隊上,形成一支年齡結構合理、水平高、能夠進行雙語教學的優(yōu)秀教學團隊;在教學體系上,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全面的、先進的、互動的教學體系;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動物基因工程》的教學質量,提升授課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玉蘭,呂俊杰. 研究生優(yōu)質課程立項建設的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1):37-40.
[2] 黃麗華,趙 燕,張學文. 《基因工程》教學改革實踐[J]. 農業(yè)教育研究,2010, 62(1):24-26.
[3] 王海鷗,宋 青,張 懷,劉潔敏.“基因工程”雙語優(yōu)質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 中國冶金教育,2009 (2):22-24.
[4] 任如意,魏繼承. 基因工程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 2008, 82 (6):112-114.
[5] 牛學文. 什么樣的課是優(yōu)質課[N].中國教育報, 2006-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