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中的城市
小女孩睡在床上,窗外紅彤彤,亮光一片。不是煙花,不是霓虹燈,是炸彈。她感覺害怕,幾乎每時每刻都害怕。照明彈在天上拖出白色的尾巴,迫擊炮轟閃著金光,她就假裝自己看到了一顆顆流星和隕石。
這是一座被包圍的城市。整個城市的街道上到處都是磚塊、泥土和碎玻璃。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樣了。商店、汽車、公寓,都被炸毀了,學(xué)校關(guān)閉了??偸菦]有電,煤氣也徹底斷了,連電話也沒法用。
爸爸、哥哥,甚至有些人的爺爺都去打仗了。只有小孩子、婦女、老人和病人留了下來。很多人已經(jīng)沒有取暖用的燃油了。木柴也燒完了。如果今年冬天還繼續(xù)打仗,就要燒書、燒家具來取暖。食物總是不夠,還缺水。大家用碗和水桶接雨水。
每個星期三下午四點,救濟車會來,就停在廣場那邊的街道上。大家排隊去領(lǐng)肥皂、食用油、魚罐頭,還有面粉。
很多人從這個城市搬走。有些人沒有走,因為不知道去哪兒。有些人下定決心要留下來,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比如小女孩的媽媽。如果哪天爸爸回來了,家里卻空蕩蕩的沒有一個人。這種事情小女孩和媽媽都不能容忍。
留下來的人要想盡辦法活下去。
小女孩和她的朋友并沒有故意惹歐先生不開心。平常她們在公寓的大樓里,坐在樓梯下的角落里打牌、打發(fā)時間。有時候,他們跑來跑去,嘻嘻哈哈。這時候歐先生就會猛地打開門,沖孩子們大喊:“安靜!你們這些小孩?!焙孟裥『⒆邮鞘裁磯臇|西。
小孩子們就都不喜歡歐先生,只要有誰找到一個紙袋子,就吹滿氣,跑到歐先生家門口猛一下踩破,那聲音就像炸彈爆’炸。歐先生肯定嚇一大跳。
歐先生也不跟別的大人說話。每個星期三下午四點,救濟車開過來的時候,大家都會到街上排隊領(lǐng)東西。大家一起聚在外面,互相安慰,簡直就像開派對。歐先生從來不跟別人聊天,他排在隊伍的末尾,只是等著,連看也不看大家一眼。
除了排隊領(lǐng)東西,歐先生就在家里拉大提琴。
歐先生的故事
爸爸曾經(jīng)告訴小女孩歐先生的故事。歐先生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去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里,對著成千上百的觀眾,演奏大提琴。演奏結(jié)束,觀眾會不停地喝彩,把鮮花拋到臺上獻給他。他的大提琴也非常了不起,用世界上最好的木材做成的。爸爸也很愛音樂,能用口琴吹出好聽的曲子,可是他在山區(qū)打仗。
秋天的一個星期三下午,照例是救濟車來的時候。小女孩和朋友在玩拋石子的游戲。大家離開公寓走出大樓。突然,火箭彈爆炸的巨響刺激大家的耳膜。救濟車被炸毀了,有些人受了重傷。后來大家清理了碎磚瓦,整平了路面,可是救濟物資再也不會來了。因為這樣大家會成為襲擊的目標。
不再有什么事情,能讓大家覺得日子好過一點。
遭襲擊后的那個星期三下午,四點整,大家都沒有什么期待。
歐先生穿著禮服出現(xiàn)在廣場上。他帶著他的大提琴和一把折疊椅,走到廣場中央。
大提琴讓大家不那么煩躁了。
有一天,歐先生在演奏的時候,突然腿抽筋了。他把大提琴靠在椅子上,到墻角去,揉揉自己的腿。突然一連串炸彈爆炸的聲音。煙霧頓時在廣場上彌漫開來。大提琴成了一堆碎片。還有什么東西支撐大家活下去呢?
令所有人吃驚的是,那天下午剛到四點,歐先生又帶著他的折疊椅走出了公寓大樓。接著,他從外衣口袋里,抽出一個明晃晃的小東西,是一把口琴!從那以后,每天都有一小時,歐先生坐在廣場上吹口琴。
毫無疑問,還是巴赫的音樂。
這琴聲讓大家感到快樂,歐先生雖然沒有在富麗堂皇的舞臺上,但是這些天他的演奏在人們心中,是最最動聽的。他安慰了人們脆弱的心靈,他的勇氣,也讓大家不那么害怕了。
真實的故事
歷史上有很多次戰(zhàn)爭,大人們可能經(jīng)歷過不止一次,但是小女孩卻是頭一次。她很憤怒,不知道為什么自己的家園會被敵人毀滅。歐先生讓她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小女孩在一張紙上,畫上歐先生拉著大提琴的樣子,她在歐先生周圍畫滿鮮花,然后把這張圖片塞進了歐先生家的門縫里。
這個故事是真的。1992年的薩拉熱窩,大提琴家韋德蘭·斯梅洛維在戰(zhàn)火中演奏22天,哀悼為了排隊買面包而被炸死的市民。面對炮火和斷壁殘垣,他每天下午四點準時演奏,用旋律呼喚和平。
音樂透露的對幸福的渴望、對陜樂的追求,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每個人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都會不自覺地嘴角彎彎。精神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東西,是最難毀滅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會被炸彈炸毀,由歐先生的大提琴保留下來的美好的人,以后無論經(jīng)歷什么,都會好好生活,就像小女孩,在戰(zhàn)火中,畫出了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