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8日至4月21日,我?guī)ш爣耶嬙悍稉P工作室學員及隨行記者等共37人赴湘西、黔東南作山水寫生。
寫生路線是湘西朋友魯子華、陳子游、王金石、杜慎翔等人策劃的。行前,子游兄繪制了行程聯(lián)絡圖一幀。
按圖行路,4月8日晚,全體人員到了張家界。晚宴有5桌,長沙籍的學員郭文光作東請客,盡地主之誼,以壯行色。大家相聚在土家族風味的寨子里,有土家妹子獻歌奉酒。席中有笨雞臘肉、山筍土菜。群季俊秀,放浪形骸。我雖年長,卻也豁達。酒足飯飽,杯盤狼藉,引吭高歌,與眾同樂。
9日,晨起入山,先是乘百丈電梯,拔地升騰,如飛仙入云端。眼前是群峰列陣,將士齊整,奇哉妙絕。入住下坪農(nóng)舍。午飯后,有張家界美協(xié)副主席杜慎翔、羅彬等指路導引,隨行隨止,凡有景致佳處,便立馬坐定,畫將起來。
自下坪前行五里許,有名景觀曰后花園。時煙雨迷朦,有山嵐薄霧自谷底升起,峰嶺若隱若現(xiàn),吾輩已在仙境矣。于是,我席地而坐,作水墨寫生,細雨甘霖,紛然飄下。羅彬執(zhí)傘,為我遮風擋雨。須叟畫成,題曰《張家界后花園》。墨色頗為滋潤,后山隱約,透明清亮,是天氣照應,方得此佳品。學員王耀年、孫玉峰亦各得寫生佳作一件。
自后花園出,山頂有平坡田畝,有居民耕作,地名仙人居,阡陌交錯,農(nóng)舍三五間。我圖繪之,以淺赭間以石綠在濃淡墨色里,有點兒像印象派的畫法,頗有趣味。
傍晚,回下坪村,作畫一幀。田頭有白色梨花,中景是小變電站,遠處山林兩三疊。
10日,晴,再入山中。至袁家界,畫“金雞報曉”景致。前行兩三里,到烏龍寨,山路險絕,故事傳為李自成兵敗藏寶處,又說是大王山寨。道路艱險,移步換景。我坐得下來,畫得《烏龍寨》《袁家界》等三幅。時烈日當空,山石之陰陽向背,凹凸起伏歷歷在目,悉心描繪,可得山之骨法。
下晚,自盤旋山路到高處俯瞰,是空中田園,梯田交錯,峰巒如屏,天上人間。
11日,畫《張家界天下第一橋》,著名景致,行人往來。我亦不聞不問,埋頭作水墨一幀,速寫若干。畫畢,到得后山?jīng)鐾?,吃葛根涼粉,清涼我心。有土家小女子唱曲,吱吱喳喳,聲徹云霄,聽得爽快。應該算是民俗唱法、民間唱法,“辣妹子辣妹子辣妹子辣”,和宋祖英算是一個聲調(diào),倒也好聽。傍晚,入住張家界市內(nèi)。天色漸暗,我在宿舍憑窗遙望天門山,中景是張家界市面,近處是汽車修配廠。我臨窗細細描來,一直畫到天黑,墨稿完成一半。
12日,晨起,又繼續(xù)昨日之作業(yè),完成一件佳品,題曰《從張家界望天門山》,我頗得意。想當年前輩先生也作水墨寫生,固然能以舊筆墨隨新意態(tài),但總也覺得是“為形所役”,不能自主。而今我作圖畫,物勸意動,臨事制宜,心之所悟,隨手應之,可以自作主張,是為江山主人,略與石濤八大親近也。
早飯后,登天門山。山有靈性,天門洞開。古有北周武帝率群臣拜山,今有唱青藏高原的李娜出家建庵,又有飛機表演穿越天門。古往今來,方士高人,視為修身之地、養(yǎng)性之所,詩人騷客,歌以詠之。到得絕頂,振衣放懷,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天高地闊。巍巍天門,高山仰止,我心所向,壯懷激烈。
天門山巔,古木參天,我仔細描繪,得蒼茫渾樸之致,筆法墨法,略似髡殘。山頂天門神樹,學名為石門鵝耳櫪。我為寫生團吳偉示范一幀,認真畫出樹分四歧,賓主揖讓。前景欄桿,畫得結(jié)實,今日倘有如稼軒詞客者,可來此地,把欄桿拍遍,會一會,登臨意。又畫《天門山遠眺》,頗得意。遠山逶迤,似有若無,半幅空闊,天高地遠。后又畫《鬼谷天塹》,畫《天門山道》。一日之中,得稿五幅,頗有收獲。
13日,往鳳凰,全日車程。途中畫《西米鄉(xiāng)馬鞍山》,畫《龍鼻村》,以淡墨作屋頂,石綠設色,畫得頗順手。
天黑入城,魯子華及其拜把子兄弟三豪客在橋頭迎候,安排照應。備大車、小車各一輛,又攜美酒八十斤,鮮果子兩筐,預備一路享用。全體人員住沱江北岸之客舍。時至午夜,燈火不滅,城門透亮。沱江之上,流光溢彩。人們放燈江上,有荷花燈、紅葉燈、元寶燈,煞是好看。又有苗婆苗嫂沿街擺攤,售賣銀飾,討價還價,真正熱鬧。我住二樓,與魯子華等憑欄觀景。呼店家炒作小菜,把酒閑話。清風徐來,水波閃爍,愜意爽然。
14日,在駐地樓上畫鳳凰城,冊頁展開當作手卷,畫了8個小時,沿沱江把鳳凰北城門左右景致一并攬入,畫得細致,好耐心。有工作室學員周義彬等在側(cè)同畫。我告之曰,養(yǎng)得好心性,亦靠長期修為。畫成,題曰《從沱江北岸南望煙雨鳳凰城》。后來,有友人看圖說話,言長卷有清末明初之意味。我心怦然,恰是恰是。是晚,看篝火社戲。我執(zhí)火炬,點火開場。露天場面,星月可見,社火熊熊,觀者如堵。節(jié)目有“上刀山、下火海”“吐火、烹雞”,一如漢畫像石之復原版。又有“趕尸”一出,法器面具,行頭詭異,黑旌白幡,紙錢飛灑,招魂呼號,攝人心魄,確有湘西地方神秘奇幻之意味。
15日,山東電視臺張旭、黎強返濟南。一路同行,一路拍攝,頗為辛苦。大家互道珍重,就此別過。
上午還有時間,隨謝大川去沱江南岸,覓得好去處,畫《遠望虹橋》《鳳凰城寫生》二幀,時有郭文光、楊軍、許靜等一道作畫。
是日午餐后,驅(qū)車往梵凈山。貴州地無三尺平。一路上常常要下車抬石頭清路,路難行哉。途中,經(jīng)銅仁坪茶村,看青山綠水,有人站立河中捉魚,我作畫將其納入圖中。天黑時,入住梵凈山之賓館。
16日,陰,時有小雨。30人分乘5輛小面包車入山。道路盤旋,而駕車者皆為本地農(nóng)人,輕車熟路,開得頗快,城里來的人嚇個半死。
在半山間,畫溝壑山亭,時石寒、張凡在側(cè)觀摩,以為能觀察入微,表述到位。
梵凈山林木幽深,我畫《碧澗桃花》一幀,得野逸趣味。
山上有流泉,頗入畫,惜匆匆無暇,暫留憶心間。
下午,大太陽。在山下畫《龍泉寺》,寺傍有新制阿彌陀佛坐像。
出山,有清泉曲水,水濱是竹林禪房,清明幽靜。我濯足取水,畫成一幅,清徹透明,實乃我心寫照。畫畢,踩著石頭過河,一腳滑去,撲通一聲,全身入水,清涼透體。跳將上岸,渾身濕透。與眾人議論,是入得清凈境界,洗滌俗腸凡塵,有心無意、有意無心之間矣。有南京晨報《藝術家跟蹤欄目》應稼昌攜攝像機全程跟拍,入水出水,皆備案中。
17日,晨,大雨如注,不能作畫,恰好行路,驅(qū)車二百里,從梵凈山往鎮(zhèn)遠。
鎮(zhèn)遠古城有兩千年歷史,原來是西南地方通衢大埠,茶馬驛站,地理人文,底蘊豐厚。
18日,在青龍洞客棧畫了一整天,7個小時,完成一件手卷。作畫之際,水邊有靈蛇1尾,來去游弋,態(tài)度悠然,似作聽說法狀。
我用麻紙,對坐山寺,娓娓寫來,如僧人抄經(jīng)。畫得蒼茫潤澤,用的是晉人唐人寫經(jīng)心法。
當晚,凱里朋友趕來一聚,相談甚歡,相約七月再會。
19日,晨起,往報京鄉(xiāng)苗寨趕集會。途中看見百姓人家蓋屋架梁,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三五十人幫忙,頗壯觀。
到苗寨,登木樓,畫作品一件。又在苗寨小學里聚餐飲酒,有苗女美眉持牛角杯相勸,喝了兩角酒,我臉通紅,我心大快。
當日趕路,往湘西懷化。
在舞陽河蕉溪鎮(zhèn)吃中飯。飯后,爬到居民樓頂,作畫三幅,其中一件白描,畫電線桿及小鎮(zhèn)街巷,和謝大川同圖式。下午,過芷江城,在龍津侗族風雨橋稍停,作寫生一件,畫得頗“現(xiàn)代”。
天黑,到懷化森林公園侗族文化村,行至離目的地還有500米處,先導車桑塔納2000栽入田埂,頭枕梯田,屁股朝天。所幸不曾傷人,有驚無險。之后,有吊車馳援,先導車獲救。于是,大家下車,背負行李,步行里許,入宿營處。主人有好酒好菜,壓驚壓餓。
20日,畫手卷1件,又作品1件。手卷畫了6個小時,挺耐看的。
晚上有懷化市宣傳部長一行與我們共進晚餐,相聚甚洽。
《南京晨報》小應、黎明完成拍攝任務,離隊回寧。告我曰,拍攝90小時,資料甚豐。
21日,自懷化往長沙,飛北京。
懷化飛長沙,有郭文光隨行,飛北京,有小姚助理陪同。下午,到達北京萬壽寺路中海紫金苑家中,寫生行程結(jié)束。
此行,共得作品35件,我滿心歡喜。